被领养6年后 菏泽14岁男孩美国归来看“妈妈”

离开菏泽6年,党元凯第一次回国“探亲”

“孩子,还记得我吗?”“还会说中文吗?”“离开6年了,想家了吗?”……

6月29日,在菏泽市社会福利院,一个个温暖的怀抱,一句句亲切的问候,让14岁的党元凯非常兴奋,他略显羞涩的小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被美国爸爸妈妈收养6年后,他第一次回菏泽探亲。这是一次飞越太平洋的探亲之旅,也是一个联系两个国家的深情聚会。

党元凯有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不幸身世。他出生于2004年2月5日,身有疾病,先后被两个家庭遗弃,2010年12月23日被送到市社会福利院。经检查诊断,他患有硬脊膜膨出,并经历过手术,在福利院工作人员的精心呵护下,病情逐渐好转,性格也日渐开朗。2012年12月28日,办理了涉外送养登记手续后,党元凯被一对美国夫妇收养。

血脉相牵,虽然远离中国,但是党元凯始终惦念着市社会福利院的各位“妈妈”和小伙伴。6月29日,他利用暑假时间,在美国养父母的陪同下回到阔别6年的家。

被领养6年后 菏泽14岁男孩美国归来看“妈妈”

“凯凯,看看这个小朋友是谁?”在市社会福利院的走廊里,该院儿童部主任李雪梅指着一张照片问。“这是你啊!那时候,你还很小。”看着党元凯疑惑的表情,李雪梅给出了答案。看到照片上自己幼时与小朋友在一起玩耍的情景,他脸上露出了笑容。“凯凯,还记得这张床吗?你小时候就睡在这里。”李雪梅带领党元凯及其美国养父母,参观了他曾经住过的宿舍。党元凯和美国养父母高兴地在宿舍内合影留念。

被领养6年后 菏泽14岁男孩美国归来看“妈妈”

在多功能音乐厅,市社会福利院的孩子们高兴地为党元凯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而他则忙着为小伙伴分发专门带来的零食。听说党元凯回来了,他幼时的小伙伴党明峰、曹亦凡等都兴奋地跑过来,大家紧紧地抱在一起。市社会福利院随后将精心准备的成长相册和一只笔筒,送给党元凯。

粽子、面条、鸡爪、水煎包……午餐时,党元凯点了很多喜欢吃的美食。“他最爱吃中国菜。”党元凯的美国养母Sarah说。餐桌上,市社会福利院的“妈妈”们不住地为他夹菜,党元凯吃后大赞味道不错,一会儿便拍起了自己圆滚滚的肚皮。

被领养6年后 菏泽14岁男孩美国归来看“妈妈”

午餐后,市社会福利院的“妈妈”们陪着党元凯参观了他曾经就读的芦庄小学。还是熟悉的大门,还是熟悉的校园,他一眼就认出了曾经学习过的教室,隔着玻璃向里眺望。

美国养父母很慈爱,家中他还有三个中国兄弟姐妹

“他的病情好了很多。”Sarah对市社会福利院的“妈妈”们说,这是她们最关注的话题。离开中国时,党元凯还患有尿失禁、双脚外翻等病症。如今,他的尿失禁症状基本消失,双脚穿着矫正鞋。

闲聊时,党元凯的美国养父David给大家分享了一张他们的全家福。他们目前有7个孩子,只有一个儿子是亲生的,其余4个来自中国、2个来自乌克兰。在这个大家庭中,党元凯是年龄第二小的孩子。此次,他们还将到山西太原办理一个6岁女孩的收养手续。“凯凯会下面条,喜欢吃面条。”Sarah说,他们为其取了一个美国名字Stephen,但平时依然叫他凯凯。“凯凯是一个非常聪明懂事的孩子,这些年给我们的家庭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我们很喜欢他。”Sarah说,“凯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方面与同龄的美国孩子相比,都有良好的表现。凯凯虽然生活在美国,但心系中国、思念家乡,希望回家看看。作为养父母,我们非常支持孩子实现这个愿望。”

Sarah说,党元凯初到美国时,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习惯差异较大,一度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在某一天偷偷地从家中跑了出去。为了培养党元凯的英语语感,Sarah时常为他播放英语动画片、电影。目前,他已经能讲一口非常流利的英语。为不使党元凯在饮食上产生陌生感,他们平时多吃中国饭菜,目前一家人都喜欢吃中国饭菜。

离开菏泽6年,党元凯已经不会说中国话,这让福利院的“妈妈”们感到些许遗憾。Sarah表示,他们以后会加强党元凯的中文学习,希望下次再来探亲时,他可以和小伙伴们自由交流。

8年来,菏泽41名“福娃”国外安家

被领养6年后 菏泽14岁男孩美国归来看“妈妈”

在彭纯玲看来,每名涉外送养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令人热泪盈眶的故事。

2011年3月13日,这一天注定要写入菏泽涉外送养工作的史册。当日,“福娃”党明克成功被外国收养,这是市社会福利院的涉外送养第一例。院长肖培贤、原副院长祝爱香带着党明克去济南办理交接手续时,孩子非常抵触,眼角满是泪水。肖培贤、祝爱香不忍心看孩子受委屈,打算放弃送养。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党明克只与“洋爸妈”呆了24个小时,第二天就在“洋爸妈”怀里和肖培贤、祝爱香打招呼,嘴里说着“hello”,大家都以为孩子被其“洋爸妈”施了魔法。魔法肯定不存在,实际情况是,“洋爸妈”对党明克的爱感动了他,让他放下了心中的戒备,感受到了新爸妈给予的安全感。无论是美国家庭还是荷兰家庭,见到孩子后,他们都与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去交流,不管孩子是跪着还是趴着,都与孩子保持一致的姿态,去陪伴他们,与他们一起玩耍。

涉外送养儿童,渴望回菏探亲寻根

近年来,涉外送养儿童逐年增多,送养工作中的跟进和回访机制也越来越成为市社会福利院的重要工作。同时,收养家庭也渴望带孩子回到中国、回到他们的出生地、回到养育过他们的市社会福利院寻根。

就在党元凯回国“探亲”不久前,4月25日,党元军在荷兰养父养母和两个姐弟的陪伴下,到市社会福利院寻根回访。据了解,这是市社会福利院已涉外送养的41名孩子中第一个寻根回访的国外家庭。肖培贤、彭纯玲精心为孩子准备了礼物,并真诚地感谢党元军“洋爸妈”的爱心和耐心,感谢他们把孩子培养成才。此次寻根回访,不仅让党元军感受到了亲人的亲情和温暖,也让他寻找到了自己的根,加深了对故乡的眷恋。

被领养6年后 菏泽14岁男孩美国归来看“妈妈”

随着涉外送养儿童人数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涉外收养家庭带孩子回访寻根。“跨国收养是充满爱心、充满阳光的事业。我们打开国门把这些孩子送出去,也张开怀抱,欢迎孩子们和‘洋爸妈’回来。”彭纯玲深情地说,“孩子们家在世界、根在中国,希望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永远不要忘记‘洋爸妈’的养育之恩,希望他们学有所成、回报社会,将来成为中外人民友好交流的使者。”

市社会福利院从2010年开展涉外送养工作,目前由彭纯玲和办事员李晓丹专门负责,她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地为孤儿、弃婴创造适合其身心发育的环境,使部分失去家庭的儿童重新回归家庭。目前,涉外送养已经成为安置、养育孤儿和弃婴的方式之一,也为减轻社会福利机构压力、提高福利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增进菏泽与收养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发挥了积极作用。

涉外送养一路绿灯,重病女孩在美国康复

涉外送养的孩子都曾经历不幸,也各有各的幸福。党明芬就是其中之一,她是2014年6月8日被美国家庭收养的。

“一转眼,孩子已经去美国4年了。得知孩子在新家庭里生活幸福,大家都为她感到欣慰,但思念之情挥之不去,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时常浮现在眼前。”彭纯玲说。

党明芬出生于2007年2月12日,患有复杂性先心病,于2008年8月15日进入市社会福利院。初到时,她腼腆害羞,见到陌生人会流露出胆怯的表情,工作人员上前拥抱时她吓得哇哇大哭。在福利院,从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她渐渐变得活泼爱笑了,跟小伙伴相处和睦了,还学会了唱歌、跳舞、折纸、画画等。“她最爱走秀,慢慢地成为班里的小明星、台柱子,我们都为她的进步感到欣慰。”彭纯玲高兴地回忆道。

待病情稳定后,虚弱的党明芬跟“洋爸妈”去了美国。在美国,通过手术,她颅内脓肿被成功祛除,2015年2月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这个不幸的孩子,开启了崭新的生活。“我们最近收到美国家庭发来的信件和照片,看到芬芬生活得非常幸福,我们祈愿她永远健康,未来幸福快乐。”彭纯玲满怀希望地说。

一别两年,菏泽两名“福娃”美国相见

渡尽劫波兄弟在。

党孟飞、党鲁山,是在市社会福利院同一生活区里长大的“福娃”。两个小家伙是最好的伙伴,日常形影不离,在生活区一起看电视、一起吃饭、一起睡觉,在教室里一起学习、一起跳舞、一起做游戏。2016年5月9日,党孟飞被一个美国家庭收养了。党孟飞离开后,党鲁山郁闷了很长时间,天天吵着找“飞飞哥哥”。经过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党鲁山在2017年5月8日也被一个美国家庭收养。两个小家伙都找到了自己的家,有了属于自己的“洋爸妈”,天天过得开心快乐。“洋爸妈”们为了完成两个孩子的相见心愿,专门为他们安排了一次聚会。2018年5月28日,在分别两年后,两个孩子在美国见面了,见面之后就是一个大大的拥抱,随后一起吃饭、一起游戏。

被领养6年后 菏泽14岁男孩美国归来看“妈妈”

“福娃”钱曼柔,是市社会福利院的第41个涉外收养儿童。几年前,她被亲生父母抛弃后,被民警送到市社会福利院。“钱曼柔”这个名字还是福利院的“妈妈”们为她起的。经检查诊断,钱曼柔左侧枕顶叶出血,受疾病影响钱曼柔右侧肢体不灵活,严重影响到站立、行走。在福利院“妈妈”们的悉心照顾下,钱曼柔慢慢地学会了爬行、独坐、站立,还学会说简单的词语。她一天天长大,乖巧懂事,很招人喜欢。为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一个疼爱她的爸爸妈妈,市社会福利院为钱曼柔报送了涉外送养材料。幸运的是,报送材料后不久,就有一个美国家庭申请收养钱曼柔。今年6月25日,钱曼柔被美国家庭收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