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辉:理性看待主动去杠杆过程中债务率和杠杆率的动态变化

刘煜辉

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紧缩带来的债务率和杠杆率阶段性上升很正常,这是个要经历的阵痛。

刘煜辉:理性看待主动去杠杆过程中债务率和杠杆率的动态变化

债务率(债务/GDP)和杠杆率(债务/权益),紧密关联且又不同一。控制债务率,并不等于债务不增长或者下降,控制债务增长的速度,债务率能保持在一个可持续的轨道中。

但往往现实是这样的,债务增长减速,但资产价格是由边际力量决定的,随着信用减速,资产价格下跌,资产冰冻后信用会加深收缩(金融高度内生化后,信用周期和资产价格周期基本是同一个硬币的两面,相互强化自我实现)。随着资产缩水(软的),负债是硬的,权益损失,所以前半程杠杆率多半是上升。水分蒸发,挤出减小,成本下降后,如果能转化为新动能,新周期开始,带动收入增长恢复,才会见到债务率稳定甚至下降,杠杆率下降则需要更长时间。这是个动态转化过程,不仅仅是分子分母的静态变化。

要见到这个动态变化,光靠挤是不够的,这个过程需要靠推动资源要素大幅度地从政府部门、从资产部门向私人部门、向实业部门转移,实现要素的重构和生产函数的改造,这就是改革。

刘煜辉:理性看待主动去杠杆过程中债务率和杠杆率的动态变化

相对而言,债务率更容易稳定并下降,杠杆率下降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资产下跌是软的,负债却是硬的,权益要经历更长时间的受损。比方说,美国债务率在08年泡沫破裂后,破裂当年一年中是上升的,而且上升比较快,27个点。之后各方面反危机出清债务措施实施以后(也可以说是主动去杠杆吧),2011年整体债务率开始稳定并下降(美国非金融部门的债务率2008-2010年还是上升的,2007-2012年美国非金融部门债务率:233.1,254.3,260.4,259.4,260.1,261.1)。但应该讲,2009-2010年美国的杠杆率,可能还是上升的,因为这期间美国资产价格调整幅度比较大。

刘煜辉:理性看待主动去杠杆过程中债务率和杠杆率的动态变化
刘煜辉:理性看待主动去杠杆过程中债务率和杠杆率的动态变化

风险提示

信用风险超预期暴露,实体经济超预期下滑

团队介绍

宋雪涛 | 宏观团队负责人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项目研究员,著有多篇学术论文、人民银行工作论文、CF40系列丛书等。

李雪

牛津大学金融经济学硕士,主要负责国内宏观和产业经济研究。

向静姝

伦敦商学院硕士,主要负责海外宏观和大类资产配置研究。曾任Man Group AHL(伦敦)量化分析师。

赵宏鹤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主要负责货币、财政政策和金融市场研究。

刘煜辉:理性看待主动去杠杆过程中债务率和杠杆率的动态变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