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與羣衆的「連心橋」 ——棗莊市2017年信訪工作綜述

過去的一年,我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在信訪工作中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履行職責常態化、推進工作制度化、維護秩序法治化的思維,充分發揮黨委政府聯繫群眾的“橋樑”“紐帶”作用,不斷夯實基層基礎、壓實工作責任、推進“事要解決”,大量信訪問題得到妥善化解,為加快建設自然生態宜居宜業新棗莊營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去年,市、區(市)兩級共依法依規辦結信訪事項437件,其中妥善化解信訪積案63件。“責任、陽光、法治”,逐漸成為信訪工作深入人心的名片。

落實工作責任,打造“責任信訪”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信訪工作,市級領導帶頭執行領導包案、公開接訪下訪、閱批人民來信、到聯繫區(市)帶案督導等信訪工作制度,協調化解了一大批疑難信訪案件,去年市級領導幫包案件化解率達到68.6%。在市級領導的示範帶動和大力支持下,各區(市)、部門“一把手”、分管負責同志認真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包案、協調、督促解決信訪問題,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市信訪局對各項工作實行項目化管理,定期調度區(市)黨政領導公開接訪、信訪隱患排查化解等情況,每月以市信訪工作聯席辦文件對積案化解情況進行通報,報送市、區(市)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推動責任落實。同時,通過實地督查追責跟蹤問效,不斷提高信訪案件辦結速度。去年市聯席辦共開展實地督查活動5次,對重點信訪案件進行會商研判、督促化解。2017年,全市責任單位及時受理率比2016年提升3.74%,責任單位信訪事項按期辦理率比2016年提升5.44%,信訪事項按期複查複核率達到100%。

暢通信訪渠道,打造“陽光信訪”

持續推動領導接訪長效機制建設,確保每週至少1名市級領導、每週至少2名區(市)級領導、每天至少安排1名鎮街黨政幹部在信訪接待場所接待群眾來訪,重點敏感時期市、區(市)、鎮街每天都有黨政領導接訪,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明確參加人員範圍和接訪具體要求。各區(市)、棗莊高新區每月26日至28日將下月領導接訪計劃在當地電視臺、報紙、今日頭條、政府門戶網站連續3天公示,並張貼到鎮街、村(居)。2017年,市、區(市)黨政領導共接待群眾來訪688批5027人次,將大量矛盾問題有效化解在了當地。在全市開展重點信訪案件集中化解“百日會戰”活動,篩選35件骨頭案、釘子案,由市級黨政領導、法檢“兩長”包案,將135件重點案件納入“百日會戰”。逐案建立“五個一”臺賬,區級包案領導每月調度案件進展情況不少於兩次。“百日會戰”交辦案件化解率達到74%。推動基礎業務信息化。根據工作需要,網上信訪信息系統新增市直部門用戶43個,實現區(市)、鎮街和市直有關部門系統應聯盡聯、深度應用。依託信訪信息系統搭建覆蓋市、區(市)兩級的網上信訪受理平臺,開闢新的信訪“綠色通道”,通過召開新聞發佈會和網上信訪現場會,市政府門戶網站鏈接,市主要新聞媒體宣傳,在信訪接待場所配備網上信訪自助服務設施,在村居(社區)設立網上信訪代辦點、明確代辦員等方式,使越來越多的群眾瞭解“網訪”、會用“網訪”,逐步實現信訪網上投、事項網上辦、結果網上評、問題網上督、形勢網上判,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2017年,市級網上信訪佔信訪總量的比例達到61.82%,成為群眾信訪主渠道。

規範信訪秩序,打造“法治信訪”

我市深入開展市公檢法司四部門《關於依法處理信訪活動及群體性事件中常見違法犯罪行為的通告》集中宣傳落實月活動,通過各類媒體多渠道宣傳、重點場所不間斷宣傳、重點信訪人面對面宣傳,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法治信訪氛圍。此外,紮實開展信訪事項複查和聽證工作,由律師等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舉行聽證和會審評議,引導群眾走依法逐級走訪的路子,信訪公信力進一步提升。2017年市、區(市)兩級共辦理信訪複查複核案件44件,各級召開聽證530次,市信訪局值班律師參與接待群眾來訪159批405人次,參與聽證次數比2016年翻了一番。通過這一系列措施的實施,我市信訪總量下降了,纏訪、鬧訪的情況少了,“信訪不信法”的現象少了,合理合法表達訴求的人多了,群眾滿意率不斷得到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