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瘋狂半年土地市場後的七大疑問

隨著6月26日臨安土拍落下帷幕,2018年杭州十區的土地市場宣告半程收官。短短六個月,我們馬不停蹄地“喜提”全國No.1稱號、2宗新百億地塊、3宗四萬+地塊、4宗綜合體地塊、歷史新高的5萬+樓面價、6家新入杭房企、7宗純租賃用地,以及大大小小的紀錄……過去的已經過去,不喜歡看常規總結的人,不妨跟著主播倪霸天的思路,看看這半年的土地市場,有哪些值得回顧的盤點,以及隨之而來的七大疑問!

一、第十區的強弱信號 會對其他區域帶來影響嗎?

按照今年臨安的出地量,絕對值得把第十區拉出來單獨“解剖”:年初首發出讓,年中壓軸出讓,半年出讓地塊多達21宗,佔十區106宗地塊的五分之一,位居第一!

從去年“撤市設區”以來,臨安宅地樓面價破萬順理成章。這片土地彷彿被造物主親吻過一樣,吸引了極大的關注,樓面價一度達到最高的13362元/平方米。截至6月27日晚,臨安萬元地塊已達11宗,青山湖科技城、湖濱新區、錦城三個主要板塊已坐穩萬元地價。

臨安萬元地塊成交信息表

杭州瘋狂半年土地市場後的七大疑問

然而事物總有兩面,臨安也是十區中最先坐過山車的,表面上陸續有地價破萬,實地裡則是關注房企減少,拿地趨於謹慎。本土房企地上在多場“保衛戰”中受到的阻礙越來越小,甚至還出現了兩宗流拍地塊,種種跡象表明目前臨安土地熱度雖在,但大不如半年前。

事實證明,臨安土拍直播評論中多次送上《涼涼》的直覺沒有錯,與去年比較,八區中(上城、下城無涉宅地塊出讓),臨安降幅最明顯,最高樓面價跌了19%。

主播認為,臨安土地具備一定價值基礎,但不具備持續上漲基礎(嗯,熟悉的口吻)。這屬於正常的價格回穩,土地價格有落差,可能相關單位會有些失望,但總要好過不斷上漲吧?

臨安是目前杭州面積最大的行政區,但仍處於傳統認知上的周邊地區,還有多少利好因素可以增高預期?未來走勢會平穩還是起伏不定?會不會受到棚戶區改造的相關政策影響?短時間來看,臨安的節奏和其他區還有差異。

進一步的問題在於,臨安現象會不會傳導至其他區域,尤其是主城、餘杭、蕭山……主播的判斷是,只要臨安還不能大幅承接城西客戶,甚至杭州主城區的外溢,那它仍將是一個較為封閉的三、四線城市範本,地價下降不會對以上區域帶來影響。

二、起價普遍墊高,溢價低、自持少將成常態?

足球“菠菜”中有一種玩法叫“波膽”,即以競猜具體比分方式下注。映射到不久前處處封頂的杭州土地市場,競猜大部分地塊的成交樓面價時,大可閉著眼睛“波膽”,而今年,還真沒有“絕X封頂”一說……

個人比較懶,不喜歡放一張原始數據表格上來貼你一臉。總歸你要知道的就是,今年大部分地塊溢價被限制在50%,而春節以後就沒有地塊自持超過32%,多個區域自持比例下降,萬物皆有因,這不是地價在變魔術,而是起價在作祟。

同板塊、同性質地塊的溢價、自持變化與起價變化的關係

杭州瘋狂半年土地市場後的七大疑問

根據2017年與2018上半年同單元中相似性質地塊的部分數據比較,可以發現:大多數起價變高的板塊(標紅),自持比例普遍降低(標綠),同時溢價率也有降低,封頂現象驟減;只有一季度的之江度假區、桃源仍處在一年前的高熱狀態,而這兩個板塊的地塊當時還打著杭政儲出[2017]的年號,樓面起價與2017年相比,甚至還小幅降低了。

所以結論很明顯了,價格封頂將會越來越少,自持也隨之減少,這是否會成為常態?答案很明顯了。

三、這一刻他們等了很久 下一刻又輪到誰?

高能預警,以下幾個板塊的居民,你們身價已經在上半年翻倍。

陌生又熟悉的臉,彷彿初次見面,談出視野幾年間,兜兜轉轉又惹眼,當然地價也已經回不到那天。當初對它愛理不理,如今快要高攀不起,說的大概就是它們了,這些板塊中最長時間沒出讓宅地的達到7年,最多的樓面價4年已經番了7.7倍……

2年以上未出涉宅地板塊成交地塊情況

杭州瘋狂半年土地市場後的七大疑問

那麼,後面還有沒有這樣醜小鴨變天鵝的板塊了呢?以下,拿走不謝。

1、7年未推涉宅地的蕭山戴村鎮;

2、運河新城2年後再推宅地;

3、浦沿5年後重出宅地;

4、錢江新城二期首宗宅地,預計7月掛牌;

5、金沙湖9年後將出宅地,預計三季度掛牌;

6、……(打住,不能透露更多了)

四、出讓租賃用房建築面積佔6% ,公租房比例或將提高?

根據統計,上半年杭州出讓7宗純租賃用地,含配建公租房地塊8宗,總共產生43萬方租賃用房面積(自持部分不計)。

租賃用地(含)成交簡介

杭州瘋狂半年土地市場後的七大疑問

截止目前,杭州八區(除去上、下城)加上大江東剛好全部推出過純租賃用地(餘杭首宗目前掛牌中),其中江乾區2宗。

根據統計,杭州十區上半年總計成交宅地總建面705.7萬㎡,43萬㎡租賃總建面佔比6%,這與“商品住房供地總量中安排10%的土地用於建設或配建保障性住房,未來5年公共租賃住房保有總量不少於8萬套”的出臺方案仍有一定差距。

在7月即將出讓的部分地塊中,我們也看出了一些跡象,南星、浦沿、之江、崇賢、勾莊等地塊紛紛按照主城區10%以上、餘杭區5%以上的要求配建,最高達到20%。

或許,我們還將在未來看到更高的配建比例……

五、天生要強的他們,還能繼續上演逆風翻盤嗎?

他們確實在上半年震憾到我了,他們就是曾經撐起餘杭樓市半壁江山的四大房企——贊成、廣廈通和、理想四維、華元,上演了迴歸大戲。

餘杭房企迴歸表現

杭州瘋狂半年土地市場後的七大疑問

四家房企各自拿下一宗地塊,但其中的過程跟綜藝練習生一樣,沒有一戰是輕鬆的。個別地塊的拿地成本比同期的周邊地塊來的還要高,顯示了一定出價能力。

從結果來說,這是一次強硬的宣言,即便主城、蕭山、富陽等基本淪為大房企的盤中餐,即便本土中小房企逐步退出舞臺或者紛紛轉型,即便已有不少本土房企朝環杭周邊地區拓展,只要還有一口氣,他們就不會將杭州放棄,去爭得一席之地。

下半年,我們還能看到更多的“地上集團”,如同臨安滅霸一樣的存在嗎?

六、6家房企入杭 閩系之後蘇系房企大步進軍杭州?

道完了本土房企亮眼表現,也不能落下外來房企。上半年有6家新晉房企,平均一個月一家,跟去年數量(全年12家)不相上下。

2018年上半年新晉房企拿地信息

杭州瘋狂半年土地市場後的七大疑問

三大行政區都迎來了新房企,也有商業的。6家房企可以分為三類:

1、已在杭州周邊城市進駐,進一步佈局浙江市場,如重慶華宇;

2、總部位於長三角,對重點城市有拿地硬要求的,拿地特徵往往是小地塊,非熱門板塊甚至素質一般的地塊,如南京銀城、弘陽、新希望;

3、只對匹配自身發展條件的特定地塊有興趣,如華僑城丁橋地塊、恆隆百井坊地塊。

值得注意的是,有兩家南京房企入杭,目前在杭蘇系房企有新城、朗詩、中南等等,仍有很多名企暫未進入杭州市場。蘇系房企有狼性不足(對比閩系),實力有限(對比央企)的問題,連進入上海的企業都不多。

同在長三角需要多點佈局,蘇系房企不可能不受滬系、浙系,甚至閩系房企的影響,未來也沒有可能更多地進入杭州呢?

七、百井坊之後,杭州的商業會打開新局面嗎?

杭州的商業一直風平浪靜,缺少爆點……不過,恆隆拿地就像歌詞裡唱的:藍天白雲晴空萬里,突然暴風雨。恆隆也成為了百井坊地塊花落誰家的最終答案。

杭州瘋狂半年土地市場後的七大疑問

百井坊地塊鳥瞰圖

55285元/平方米的樓面價,是目前杭州之最,同時是第三宗百億地塊,但市場似乎還是少了點回音。百井坊成功出讓可以看作一個杭州商業新格局的起點,恆隆在武林廣場打造地標項目可以拔高整個杭州的高度,這都是可以暢想的。

隨著地鐵線路不斷增加,上蓋綜合體還有多少?副城中心的商業體量足夠嗎?目前的商地有沒有仍沒被髮掘出價值的遺珠呢?還能有新消費群體和新實體消費方式帶來的消費升級嗎……

講真的,答案還是要留給未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