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文能PK张爱玲,武能斩杀渣男,最后却败给了……

女人的出路从来不是嫁人,也不是生育,而是活出漂亮的自己。比起谋爱,我鼓励你先谋生。

——彬彬说

她文能PK张爱玲,武能斩杀渣男,最后却败给了……

她文能PK张爱玲,武能斩杀渣男,最后却败给了……

有心理学家说:人的一生就是人生前六年的不断重复。长大以后生活中也会不断遭遇不幸和悲伤,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强迫重复”。

苏青外婆的婚姻是痛苦的。

在苏青外公的眼里,婚姻从来不存在专一与忠诚,野花总比家花香,他曾一度与一个唱戏的好上了。

苏青外婆的做法是,顺从女子三从四德,将戏子娶回家门,她对苏青说:“男人三妻四妾是正经,索性劝你外公把她娶进门来,让人家称赞我一声贤惠。”

苏青母亲的婚姻是不幸的。

父亲虽然没有纳妾,可是吃喝嫖赌样样精通。

起初,苏青的母亲还积极反抗,企图维护自己在婚姻里的权益,但是父亲花样百出,层出不穷,吵也吵不断,反而徒增怨气,最后干脆选择掩耳盗铃,尽力维护自己良母的职责。

从小就沉浸在外婆与母亲不幸婚姻里的苏青,终究会有怎样的婚姻呢?

不结婚?

改写家族婚姻史?

还是重复长辈们的不幸婚姻?

她文能PK张爱玲,武能斩杀渣男,最后却败给了……

1

女子的出路:非嫁人不可?

苏青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旧式家庭,家里有几千亩田地,祖父给她取名“和仪”,取“鸾凤和鸣、有凤来仪”之意。

她文能PK张爱玲,武能斩杀渣男,最后却败给了……

她曾在文章里写道:“当我呱呱坠地的时候,我父亲就横渡太平洋,到哥伦比亚大学去‘研究’他的银行学去了。”

后来,父亲回来,一家人在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大上海生活,父亲喝酒、赌博、狎妓,长期出入娱乐场所,甚至包情人,养二奶,母亲鲍竹青则软弱忍耐,甚至还迎合他。

在苏父的眼里,“太太是管家的,养孩子的,对付父母族人和亲戚的;爱人则是游乐的,安慰自己的,仅在朋友中间露露面的。”

父亲对母亲的种种,导致苏青极其厌恶他,她曾说:“为儿童的幸福着想,有一个好父亲是重要的,否则还是希望索性不要父亲……”

11岁那年,苏父所经营的银行倒闭,心力疲惫的他大受打击,又因为长年累月在外风流,作践了自己的身体,外耗内耗严重,便一命呜呼了。

但苏青对父亲的恨,并没有因为他的离世而终止。

她认为拜他所赐,她见识了男人的无情,也让她见证了母亲的艰辛与消瘦,她说:

从此男孩大起来对家庭失去兴趣,女孩大起来简直不肯相信男人了。他们及她们的将来结婚幸福从此就有了黑影。

没有经济能力,靠节俭与老本艰难抚养着几个孩子的苏母鲍竹青常常陷入矛盾里。

一方面她觉得自己是婚姻里的受害者,常常劝诫子女:告诉你吧,我为什么仍旧坐在家里养你们?那都是上了你死鬼爸爸的当!

那时他刚从美国回来,哄着我说外国夫妇都是绝对平等,互相合作的,两个人合着做起来不是比一个人做来得容易吗?

于是我们便结婚了,第一个孩子出世后,我自己喂奶,一天到晚够忙的,从此只得把找事的心暂且搁起,决定且待这个孩子大了些时再说。

哪知第二个,第三个接踵而来,我也很快地上了三四十岁。

那时就有机会,我也自惭经验毫无,不敢作尝试的企图了。

可是我心中却有一个希望,便是希望你们能趁早觉悟,莫再拿嫁人养孩子当作终身职业爱好。

无论做啥事总比这个好受一些,我已恨透油盐柴米的家庭事务了。

可另一方面,她骨子里依然觉得女儿要嫁人,要嫁个好人家,这才是一个女子的好归宿。

母亲的这种矛盾性格,深刻影响着苏青及其他子女。

一方面,苏青极其上进好学,以求多掌握些知识和本领,以期他日实现女子抱负。她成绩优异,擅长写作,常在校刊发表文艺作品。

父亲病故的第二年,12岁的苏青就进入了女子师范学校就读,她长得漂亮,学业也拔尖,一时成为校园风云人物。

另一方面,在苏青15岁那年,苏母做主,让她与家境殷实的李钦后订婚。

之后二人同读一所高中,十九岁的苏青与李钦后一起毕业,分别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和东吴大学法学系。

在国立中央大学,因为长得漂亮又有才华,苏青被称为“中大宁波皇后”。

她文能PK张爱玲,武能斩杀渣男,最后却败给了……

年轻的女孩,正处于对爱情的憧憬期,此时的她是想爱的,而且是想谋专一的爱,她曾写道:

我需要一个青年的、漂亮的、多情的男人,夜里偎着我并头睡在床上,不必多谈,彼此都能心心相印,灵魂与灵魂,肉体与肉体,永远融合,拥抱在一起。

然而,李钦后是这个男人吗?

她不知道,但她愿意试试。

张爱玲说“苏青是乱世里的盛世的人。她本心是忠厚的,她愿意有所依附”。

所以,当母亲与李钦后家要求她结婚时,她就结了,她不但早早地结婚了,还连生了好几个孩子,开启了与母亲相似的婚姻生活。

2

围城里的十年风雨:从谋爱到谋生

一直以来,苏青下意识地提醒自己:绝对不重复外婆或者是母亲的足迹,一定不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如果恋爱定找与自己相爱的白马王子。

意识上,她想找一个与父亲截然不同的男子。然而,潜意识却指引了她找了与父亲极其相似的男子。

新婚的苏青很快就发现李钦后有个姘头,在自传体小说《结婚十年》里,苏青曾描述过自己当时痛楚的心情:

“几乎气昏过去”。

“好一对无耻男女,深更半夜,拿我做谈话取笑的资料”。

这段婚姻,始于这根刺。

然而,她并没有想着要立刻止损,去拔出这根刺,而是选择像她的母亲一样容忍这个花心男人。

她容忍这个姘头跟她丈夫同进同出,容忍着他们保持联系打得火热。

彼时,回到学校后的苏青,即使在遇到让自己心动且对她百般体贴的男子时,她依然十分自律地拒绝,就犹如她自己所说:"一院芳菲今有主,崔郎从此莫留诗。"

她说,“我是个满肚子新理论,而行动却始终受着旧思想支配的人”。

可是,她对婚姻的忠诚与忍耐又得到了什么呢?

怀孕

辍学

待产少妇

整天与公公婆婆呆一起的“留守”妇女

盼望丈夫归家的寂寞少妇

待产的日子无聊,不能看书,因为会被说,于是日子就变成等丈夫回家:

我寂寞地从早等到晚,从夜里等到天亮——等着寒假到来,那时候丈夫总可以回家了,虽然还是陌生的,但他总是我的丈夫呀!

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孩,婆媳之间,姑嫂之间瞬间就有了千沟万壑。

然而,母亲的力量也是伟大的,生长女时,她的心情是欢喜的,她说:

我的女孩,我爱她,只要有她在我的身旁,我便什么都可以忍受,什么都可以不管,就是全世界人类都予我以白眼,我也能够独自对着她微笑!

月子里,婆婆居然吩咐佣人,不让苏青喂奶,只因为想让她快点来例假,好快点抱孙子。

她当然觉得酸楚,可是既入了这婚姻,则安之,因为她认为——结婚之目的乃正在于保障儿女,不在于保障爱情。

接着,她又生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不管愿意不愿意,自己似乎真正变成了传宗接代的工具。

婚姻生活本来就一地鸡毛,经济条件不好,为家操持,加上有一个女儿夭折,苏青感觉自己的生命渐渐失去光彩了。

丈夫李钦后又是个责任心不够的大男子主义者,不给生活费的他,还不允许女人哭穷,不允许女人看书。

苏青在文章里写:“他,我的丈夫,却不许我向上。”

苏青性格有保守一面,更有泼辣的一面,就如张爱玲所说:

她是个红泥小火炉,有它自己独立的火,看得见红焰焰的火,听得见哔哔剥剥的爆炸。

这样性格的苏青,遇到死要面子又无法养家的男人,家庭战争便时有爆发。

但彼时的苏青,为了孩子,仍然选择忍耐,哪怕这个男人一直在出轨。

丈夫若是有了外遇,做太太的为保障儿童的幸福起见,争取乃是唯一的合理的办法。我以为争取丈夫的必须的工具有三,即:真情,善意,最后才是美容。

但为了摆脱因向丈夫讨要生活费而屡受羞辱的日子,她开始写作,以文字谋取生活费。

然而,无论是真情,还是善意,都没能改变一个赤裸裸的现实:那就是战火纷飞之际,李钦后抛妻弃女独自出逃。

那时候,苏青刚产女,本应坐月子的她遇到上海遭遇战火,而那个她想争取的丈夫,却抛下了她与刚出生的孩子,自己逃跑了。

大概是这个时候,苏青真正认清了现实:

这个男人靠不住!女人的命运不只是婚姻,更要靠自己。

后来,李钦后又一而再再而三地出轨,且不管不顾孩子与她。

当他的情人肚里有了他的孩子时,她再也坚持不下去了,铁定心思不再做他的“煮饭婆”,头也不回地离了婚。

她文能PK张爱玲,武能斩杀渣男,最后却败给了……

胡兰成说苏青:

她的离婚具有几种心理成分。

一种是女孩子式的负气,对人生负气,不是背叛人生;另一种是成年人的明达,觉得事情非如此安排不可,她就如此安排了。

她不同于娜拉的地方是,娜拉的出走是没有选择的,苏青的出走却是安详的。”

然而,不管怎样,十年婚姻,十年青春,终成一梦。

苏青在《结婚十年》说:“男人是坏的,因为他们用情不专、不永久”。

十年婚姻,难道就是为了得到这一定论?

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如果能早点认清现状,早点止损,她的人生会不会又截然不同呢?

离婚后的她,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闯荡江湖,她又将面临怎样的艰难?

3

离婚:‘乱世佳人’的艰难独立

张爱玲的清高与孤傲,可以说是举世闻名的,她从来都不屑于与其他作家相提并论。

可当有人问她:“你比较欣赏的同时代女作家是谁?”

张爱玲很笃定地说:

如果必须把女作者特别分作一栏来评论的话,那么,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甘心情愿的。”

被张爱玲推崇,这无疑是到现在苏青仍能被世人记住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是她离婚后开阔生活里的一个侧影。

事实上,离婚后的生活很艰难,但开局算精彩。

从离婚中出来的苏青,已经开始找到了自己的谋生方式——写文章,赚稿费,出书,赚版税。

仿佛是一战成名,她写的《结婚十年》十分畅销,再版了36次,她迅速成为上海文坛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

她文能PK张爱玲,武能斩杀渣男,最后却败给了……

相比于荣誉,她更在乎她可以赚多少钱,又可以养孩子多久。

笔耕不辍,不但让她收获了经济独立,也开始有了贵人运。只是这“贵人”的特殊身份,却成为了她生命里不能承受之重。

这人便是汪伪政府上海市长的陈公博。

她文能PK张爱玲,武能斩杀渣男,最后却败给了……

苏青在《古今》上发表《论离婚》一文,文字里的思想与力度成功吸引了陈公博的注意。

他向她抛出了带“枷锁”的橄榄枝,安排她做自己的专员。

当时的她身兼多职,既是母亲,又是父亲,既是女儿,又是姐姐,要扛起一个大家,这非常不容易。

后来,陈公博又出资助她创办杂志,取名为《天地》,又是一炮而红,据说创刊号卖到脱销。

似乎,离婚让一切呈现跃迁式的变好,她的天地越来越广阔了。

她文能PK张爱玲,武能斩杀渣男,最后却败给了……

如果她的人生按照这样热闹sharp的脚本续写下去,那么她就会成为当下事业有成、有儿有女的成功大女主,比如邓文迪之类的。

然而,人生本来变化多端、命运叵测,正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当年的贵人很快就变成了给她带来灾难的导火索,枷锁也变成了后来的“牢狱之灾”。

她没想到,自己当年为汉奸政府做事、与时任汪伪政府上海市长的陈公博有说不清的暧昧关系、将自己的名字与汉奸联系在一起……这些都成为埋在她人生后半生里的“定时炸弹”之一。

一旦触发,所有一切便烟消云散,包括她在文坛的成就,包括她的生活……

当时的她又是一个“文”无遮拦的女子,谈起旁人来又从不留余地,说话出语尖酸,比如,

她说冰心:“从前看冰心的诗和文章,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又想到她在作品中常卖弄她的女性美,就没有兴趣再读她的文章了。”

她嘲笑同时代的女作家潘柳黛体态丰满:“你眉既不黛,腰又不柳,为何叫柳黛呢?”

她甚至在文章里大谈性事,曾在《谈女人》一文断言:“我敢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女人不想永久学娼妇型的!”

又说:“四五十年光阴守着一个丈夫或妻子,试想这是什么味儿?”

还有“女人必定求着去当人家姨太太,有生活能力的女人只能非正式的向别人分润些爱情。这话又该给人家骂为无志气,但希望有志气的女人们速速自去断绝生殖机能吧。”

......

就如胡兰成所说:苏青为人作文,是世俗的,百无禁忌的。

这些百无禁忌成为后来带给她灾难的“定时炸弹”之二。

除此之外,她又是极其爱物质的,在钱上更是锱铢必较。

她在钱上面格局不高,经常因为钱而更换出版社,也常常因为眼前利益不顾交情,因此常常被人诟病,惹来许多是非之争。

比如,一位叫危月燕的女士撰文《与苏青谈经商术》写道:

作为一个宁波女人,比男人还厉害。不但会写文章,而且会领配给纸、领平价米,做生意的本领更是高人一筹,她出的书,发行人仅想赚她一个35%的折扣都不容易,竟然自己掮着《结婚十年》等著作拿到马路上去贩卖,甚至不惜与书报小贩在马路上讲斤头、谈批发价,这种大胆泼辣的作风,真足以使我辈须眉都自愧不如。”

但若是站在职场妈妈,而且是单亲妈妈的角度来看,又很是能明白她。

当养孩子要花钱,当赡养老人要花钱,当租房子要花钱……一个女人能怎么办?

为了儿女,她不想再婚,那么除了在钱上该赚的赚,该争的争,该省的省,她又能谋其他什么出路呢?

再说,写文换米粮,本就是她的初心。

她不怕丢人现眼,不怕抖落鸡毛蒜皮、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家庭琐碎事,写文常以自己的生活为范本,多为接地气的烟火文字。

她不怕被人笑话,不怕吃苦,亲自扛着《结婚十年》到马路上贩卖,与小贩“讨价还价”。

为了扛起了养家的重任,她是拼劲了全身力量,这种彪悍的女汉子作风,旁人又有什么说三道四的资格?

张爱玲倒是理解并欣赏苏青这世俗的一面,曾在文中说“苏青就象征了物质生活”。

工作辛苦是一端,精神上也很痛苦。

职业妇女,除了天天出去办公外,还得兼做抱小孩洗尿布生煤球炉子等家庭工作,不像男人般出去工作了,家里事务都可以交给妻子,因此职业妇女太辛苦了。

再者,社会人士对一职业妇女又决不会因为她是女人而加以原谅的,譬如女人去经商,男人们还是要千方百计赚她的钱,抢她的银子,想来的确很苦痛。还要顾到家庭确很辛苦。”

但当时的世人却不管这些,当时局变化,她这样一个爱钱、“文”无遮拦且与汉奸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女子,很快就被命运抛弃了——她成为了被千夫所指的“文妓”。

正如她在小说里所说,世间没有永远的春天,也没有长久的梦——她由一个轰动一时的畅销女作家,变成了一个叫张和仪的离异妇人。

而同样犀利独特的闺蜜张爱玲,却远走美国,依然保持了自己的遗世独立。

她为什么不走呢?

她大概也是想走的,但是她走不了,那些让她后顾的亲情让她自愿丢盔弃甲:

我觉得一个女人可以不惜放弃十个丈夫,却不能放弃半个孩子,他们都应该是我的,是我的呀,我要抚育他们到长大,我要!我要!我要!”

想要保护儿女、抚养儿女长大的她,因为一封写给贾植芳的信被打成了胡风分子,被关进了提篮桥监狱。

文革中,那曾经亲手埋的两颗定时炸弹也爆炸,她家被抄,人被斗。

暮年苏青,穷困潦倒,常常生病卧床,和已离婚的小女儿李崇美和小外孙,三代人挤在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里。

1982年,苏青去世,终年69岁。临终前,儿子陪在她身边,就如她曾经所写——

在无可奈何时,孩子是女人最后的安慰,也是最大的安慰。

临终无奈时,孩子成为了她最大的安慰。

她文能PK张爱玲,武能斩杀渣男,最后却败给了……

如同千千万万的女人一样,孩子,才是苏青在乎的人生大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