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候不带子女,年老无人照看,你觉得这样的老人值得可怜吗?

分享一个故事,张阿姨今年70岁有2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说起来孩子有4个但是还是以空巢老人的身份住进了养老院,而且很少有人来看望,儿子忙生意养老费用都是直接转到老年中心账户,女儿一个离婚一个在外地定居都不在本地,儿子媳妇都在外地,最大的儿子50岁已经做爷爷了,最小的孩子,40岁孩子也在上小学,孙子外孙10几个但很少有人看望她,原因是她们家的风俗女儿是嫁出去的人不需要伺候老人,儿子在九几年打工潮的时候出去打工,生了孩子找老人看,结果张阿姨一个都不看,现在就变成除了儿子,其他人都没感情,也不会专门回来看她,儿子忙起来也有自己的生活。

老无所依,老无所养,怎能不可怜啊!但这恰是当今中国社会养老的一个缩影,并且在不远的将来,这样的老人会越来越多。

年轻时候不带子女,年老无人照看,你觉得这样的老人值得可怜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悲剧现象呢?其实这都与观念有关系。中国是传统社会,而生活在传统观念下的父母,自打孩子出生后,仿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儿女。当父母一代垂垂老去时,才忽然发现,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儿孙们看来,都是应该的。而老人们最后剩下的是什么呢?无限的孤独,无尽的伤感,唯有与唉叹与泪水相伴。

好一个应该啊,就是这看似天经地义的应该,让年轻父母熬没了青春期,耗掉了毕生的精力,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看到这些晚年孤独的老人,我就想一件事,为什么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改变传统的观念,或许是根深蒂固的东西,永远不会让人用舍得二字来形容吧。

年轻时候不带子女,年老无人照看,你觉得这样的老人值得可怜吗?

在我的家族中,有一个光荣的传统,就是儿女到十八周岁成人后,就出去自立门户,家里绝不在收留。传到我这是第三代了,再往上我没有追问过。这种传统反而会让老人在晚年时能得到善终。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亲情给予儿女一代的越多,儿女索取就越无度。给亲情留下点空间,用在晚年去赡养老人反而更容易被珍惜。

如今,我的孩子也快成人了,我仍给他灌输这个家族的传统,只要你成人了,父母所有的一切都不属于你。可以保障你,但那是有限的,是借给你的(要打借条)。将来你会做人,知感恩,尽孝道,或可用赠予的形式免除你的债务。否则,这债你永远背着。我说什么要就什么要回。孩子就在这样的观念灌输下,也就接受这样的观念,因此,平时就在努力学习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

年轻时候不带子女,年老无人照看,你觉得这样的老人值得可怜吗?

奉劝那些为儿孙奉献一切的父母们,给自己留下退休后的生活空间吧,包括备足了你的养老钱,千万别傻乎乎都奉献给儿孙们。否则,晚年的凄凉,只有你默默承受,那对你的余生多不负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