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這些東西一定要遠離,否則你會喪失你的未來!

今天我所列舉的,不是黃賭毒、音響、單反和顯卡等玩意,是那些真正侵蝕精神和危及安全的東西。

傳銷組織

新時代的年輕人,對傳銷特別鄙夷,覺得那是過時玩意,自己有知識文化,難以被洗腦。

網上還流傳著各種段子,如何臥底傳銷組織,如何在裡面泡妞等等,純屬無稽之談。

傳銷有分南北,大部分人只知北派的暴力囚禁,卻對南派的精神控制瞭解甚少。

南派傳銷,喜歡打著旅行團名義拉人頭,如各種免費一日遊,吸引大量佔便宜的人。

接下來的行程全由導遊安排,他們精心準備話術,畫各種大餅、灌輸理念,引導遊客參加傳銷講座。

你能想到的所有問題,他們都能逐一反駁,即便你拿出網上各種證據、視頻帖子等,也被說成高大上的項目。

永遠不要抱著“我就聽聽,你能奈我何”的心態,因為環境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一個人。

知乎網友@半糖揭示了南寧傳銷的手段。

傳銷底層人員只是違法,沒有犯罪,需要30個下線和3個階層才能立案判刑。如果29人上總,就能完美避開法律的漏洞。

因此每當他們抓進去後,隔幾天就能放出來,被拿來宣傳:“看!又是抓進去噹噹樣子吧!警察這是宏觀調控,嚇唬那些膽小怕事的人呢!”

你覺得瘋狂,他們卻深信不疑。傳銷組織一直與時俱進,高智商人才不斷鑽研你的思維漏洞,針對你的所有反應都有指向性。

即使有人洞穿騙局,但上了賊船就無法回頭,欠債太多,只能咬牙做下去,騙一個是一個。

身邊的這些東西一定要遠離,否則你會喪失你的未來!

時間殺手

我所討論的不侷限於小遊戲、抖音快手、頭條……但凡涉及到流量、算法推薦的軟件,都在利用大數據掏空用戶的時間。

人一旦深陷進去,會刷得停不下來。

它們提供各種即時反饋和刺激內容,讓人的腦海多次產生多巴胺,形成依賴,並渴望下一個刺激到來,陷入死循環。

身邊的這些東西一定要遠離,否則你會喪失你的未來!

身邊的這些東西一定要遠離,否則你會喪失你的未來!

長期以往,人的信息篩選和處理能力被弱化,當習慣從外界獲取消息後,意志力會被消磨,大腦和機體習慣,並逐漸成癮。

等脫離精神鴉片後,留下的只是空虛,因為它們沒有提供任何價值。

受到損傷的還有邏輯思辨能力,被大量碎片化信息掩埋,意味你能改變人生命運的能力就更弱了,每一天短暫的舒適,都在透支未來。

不要學長輩看抖音快手,他們看完笑呵呵就過去了,你還年輕,笑呵呵就完了。

自由職業

二十一世紀最大的謊言是“財務自由”,它往往和“自由職業”聯繫在一起,各種速成途徑讓人奮不顧身。

我見過不少大學生為了逃避工作,選擇自由職業當成偷懶的藉口。古人曾說君子慎獨,講的就是這類人。

他們只理解“自由”,卻不懂“職業”,只看到別人在家寫文章月入十幾萬,不知道別人背後12小時的艱辛。

如果沒有自控力和人生規劃,懶和宅便隨之而來,能迅速毀掉一個人,不僅精神頹靡,時間同樣被荒廢。

再加上各種小遊戲和社交軟件、短視頻等等,一天時間就沒了。當計劃被延誤,人會惶恐,拖延症也更嚴重,對未來失去信心。

如果你自律差,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奉勸你從斜槓青年做起。

噴子

和網絡噴子對罵是最無聊的一件事情。

他們不在乎你說得是否正確,只要內容不合意,張口就噴,說出各種辱罵詞彙,只為激怒你。

罵贏了不是本事,反而浪費時間;如果輸了,會激起自身的勝負欲,情緒變得更差。

噴子的負能量堪比毒品,嚴重影響人的價值觀,將你往火坑裡帶。

互罵多了,自己在不知不覺中變成那樣的人,情緒敏感、極易暴躁,網上逮到一個反駁自己的“噴子”就開罵。

你原本討厭的網絡噴子,漸漸地,自己也成為其中的一員。

以後遇到網絡噴子,只需回覆一個問號就可以,勝過千言萬語。

身邊的這些東西一定要遠離,否則你會喪失你的未來!

超前消費

當今的畸形消費觀從何而來:

《好看的女孩自帶燒錢屬性》《我們買不起學區房,但可以帶你環遊世界》《女人要對自己好一點》《你不愛自己,憑什麼讓男神愛你》《最好的生活,就該是這樣》......

所謂的美好生活,所謂的跨越階層,所謂的知識改變人生,核心都是用錢來改變命運,彷彿人的一生就該這樣度過:Armani、Givenchy、Hermès、YSL、Dior、GTX Titan、HIFI、D850......

身邊的這些東西一定要遠離,否則你會喪失你的未來!

超前消費,本質上是提前享受一個你目前不匹配的生活,它往往和校園貸、裸貸聯繫在一起。

你為了強行匹配,為了追求不切實際的虛幻生活,一頭陷進去。等醒悟過來時,才發現自己墜入深淵,揹負鉅債、無人援助。

如果你尚處於泥濘邊緣,請及時找家裡求助,放下尊嚴和倔性子,別想著拆東牆補西牆,因為高利貸利息增速比你打工賺錢還要快。

最後,請遠離各種花唄、借唄、白條,它們不是你的再生父母,給不了什麼未來。

合群

年輕人一定要遠離合群,合群是淘汰的開始。

大學生的普遍狀態是,高中辛苦熬三年,終於解放了,於是天天逃課睡覺,開黑吃雞、外賣擼串,考試作弊、論文靠買。

懶散的宿舍生活,極易影響到人的精氣神。或許有人想認真泡圖書館,想出去健身跑步,但因為合群,這一切都放棄了。

出來工作後,時間異常寶貴,當你想靜下來讀書,卻為了合群而去應酬。無效社交等於無效人脈,充斥著浮躁,虛偽和彼此利用。

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崇拜“人脈力量”,認為混圈子才是上升關鍵,模仿各種“酒桌文化”。

他們忽略了一個淺顯道理:人脈基於價值互換。當自身沒有足夠價值時,所謂的“人脈”等同於無效。

最怕你格局有限,還認為自己掌握全局;

最怕你才思枯竭,還被庸眾捧殺;

最怕你孤立無援,還稱讚自己人脈廣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