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死後,皇后問父親:我該怎麼辦?父親回信後她絕食而死

同治是清朝歷史上存在感比較低的一位皇帝,他在位13年,19歲因天花(也有人說梅毒)駕崩,而他寵愛的皇后阿魯特氏也在他死後不足百天便絕食而亡。

同治皇帝死後,皇后問父親:我該怎麼辦?父親回信後她絕食而死

阿魯特氏,出生北京,蒙古正藍旗人,她是顧命八大臣端華的外孫女。作為慈禧死對頭的子孫,阿魯特氏從進宮起便註定了她只能站在慈禧的對立面,也註定了她可預見的悲劇命運。

滿清有規定,無論男孩女孩,適婚年齡都在13-17歲,最晚不超過17歲。而對於清朝皇室來說,皇帝大婚意味著要開始親政。17歲的同治皇帝還未婚娶的原因,也是因為慈禧不願放權退居二線。

同治皇帝死後,皇后問父親:我該怎麼辦?父親回信後她絕食而死

如今兒子已成人,她不得不在同治十一年開放選秀,阿魯特氏就是那年進的宮。當時,慈安太后看中了作為姑表外甥女的阿魯特氏,而慈禧反感她的身份因此更青睞戶部官員的女兒富察氏。因兩宮太后持不同意見,最後她們讓同治皇帝作選擇。原以為兒子會跟自己一條心,沒想到他卻看上了長相更秀氣的阿魯特氏,於是阿魯特氏成了皇后,此時慈禧的不滿已初現端倪。

婚後,夫妻倆十分恩愛,與嚴厲強勢的母后慈禧相比,同治皇帝很喜歡阿魯特氏的溫柔和善解人意,因此有意無意地冷落了其他妃子,經常跟阿魯特氏膩在一起。而這些,都被慈禧看在眼裡,她不希望阿魯特氏成為專寵,因此經常訓誡同治,要雨露均霑,才是平衡後宮之道,不該日日宿在皇后處等等。同治皇帝對慈禧染指朝政已十分不滿,現在她還要對自己的閨房之事指指點點,讓同治很反感。他表面順從慈禧,實際上依舊寵愛阿魯特氏。

同治皇帝死後,皇后問父親:我該怎麼辦?父親回信後她絕食而死

見兒子對自己的建議置若罔聞,慈禧對阿魯特氏更加憎惡。在阿魯特氏給自己請安時,慈禧不給她好臉色看,還處處刁難嘲諷她,讓她經常在嬪妃宮眷面前難堪。而生性膽小的阿魯特氏迫於慈禧的淫威,漸漸地疏遠同治皇帝,還幾次讓他吃了閉門羹。

同治皇帝十分氣憤,他索性不寵幸任何嬪妃,每晚宿在乾清宮。後來,在大臣兒子的引導下,他頻繁地出宮獵豔,終日流連於風月場所,最後在19歲那年不治而亡。

同治皇帝死後,皇后問父親:我該怎麼辦?父親回信後她絕食而死

按照規定,同治死後阿魯特氏應成為太后,輔佐下一任君王。但阿魯特氏並沒有為同治誕下子嗣,而慈禧更不會讓這個眼中釘代替自己坐在垂簾聽政的位置上。她扶持自己妹妹的兒子,年僅4歲的光緒登基。自己與慈安成太皇太后繼續輔佐幼主,垂簾聽政。

從太后變皇嫂,阿魯特氏的處境十分尷尬,她曾是身份尊貴的皇后,現在在別人眼裡只是個仰人鼻息的遺孀。茫然苦悶的她不得不給父親崇綺去信,希望父親能給自己指條明路。而慈禧早已對崇綺透露過,希望阿魯特氏隨先帝而去。於是,無奈的父親只能給女兒回信:皇后聖明。

同治皇帝死後,皇后問父親:我該怎麼辦?父親回信後她絕食而死

聰明的阿魯特氏一下就明白了父親的意思,與其苟活,還不如隨皇帝而去,至少能保住自己的顏面。於是,她絕食了六天,最後死在了自己宮裡,年僅21歲。

縱使她是權臣的女兒,是母儀天下的皇后,過錦衣玉食的生活受千萬人的尊崇。可她依舊夾在慈禧與慈安太后中間,雖說三個女人一臺戲,但只要有慈禧在,就永遠輪不到她唱主角,從踏入皇城那一刻起,她就註定成為專制皇權下的犧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