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这里住了4年写了240余首诗,如今成了旅游景点,你去过吗?

杜甫在这里住了4年写了240余首诗,如今成了旅游景点,你去过吗?

说起杜甫,大家都不会陌生,他是我国历史上是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我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草堂,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我国一级博物馆,同时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图片来自东方IC)

杜甫在这里住了4年写了240余首诗,如今成了旅游景点,你去过吗?

我们学过历史都应该知道,杜甫的一生并不怎么顺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正是这种原因,他的诗大多数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百姓疾苦。杜甫因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在友人严武的帮助下于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称“成都草屋”。(图片来自东方IC)

杜甫在这里住了4年写了240余首诗,如今成了旅游景点,你去过吗?

在成都的四年,应算是杜甫的一生中比较安定的一段时间,在此居住的4年里,杜甫共作诗240余首,是其创作的高峰。那首我们熟知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便是杜甫在此创作的一首歌形体古诗,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图片来自东方IC)

杜甫在这里住了4年写了240余首诗,如今成了旅游景点,你去过吗?

草堂屡次经历战火,现有的建筑大都为明宏志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所建。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61年,我国将杜甫草堂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图片来自东方IC)

杜甫在这里住了4年写了240余首诗,如今成了旅游景点,你去过吗?

杜甫草堂唐代遗址是成都平原最重要的唐代文化遗留之一,更是展现了唐代时期成都地区的社会生活风貌。(图片来自东方IC)

杜甫在这里住了4年写了240余首诗,如今成了旅游景点,你去过吗?

成都杜甫草堂是一块文学圣地,同时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杜甫居住地。(图片来自东方IC)

杜甫在这里住了4年写了240余首诗,如今成了旅游景点,你去过吗?

图为杜甫草堂中杜甫雕像。(图片来自东方IC)

杜甫在这里住了4年写了240余首诗,如今成了旅游景点,你去过吗?

在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倾毁不存。唐代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最后草堂便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图片来自东方IC)

杜甫在这里住了4年写了240余首诗,如今成了旅游景点,你去过吗?

2013年,英国首相卡梅伦对四川的访问之行,在杜甫草堂参观一个多小时,离开前为杜甫草堂题词。现在的杜甫草堂是成都最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百余万游客到访(图片来自东方I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