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輝:下半年宏觀、政策及大類資產配置

刘煜辉:下半年宏观、政策及大类资产配置

金羊毛工作坊

6月12號內部會議 劉煜輝教授就下半年宏觀、政策及大類資產配置發言紀要

1、 從大類資產交易形態看,當下明顯落在“最差之宏觀象限”。

2、 核心問題:通貨膨脹

3、 怎麼出來的?貿易戰的“負產品”。

4、 要從歷史的清算的角度來看此次貿易戰,過去50年全球化進程重大邊際修正的時間窗口,我們自己也做了一些蠢事,促使西方經濟、社會、政治等改變的因素轉化成強大的政治執行力。

5、 本質打你的供給側、生產函數、潛在增長,全球資本爭奪,對過去40年形成的全球分工的代工產業鏈和工業鍊形成重大沖擊。幾個季度可能看不出,時間拉長,2-3年中持續釋放的壓力非常大。我們的需求端被既得利益所綁架,金融地產融資平臺,短時間內無法脫身,撕裂出產出缺口,抽象意義上的通貨膨脹,人民幣對內購買力明顯不被信任,糟糕。由供給端、生產率所決定的實際匯率可能已經步入貶值通道,然名義匯率無法釋放彈性,非常強,兩者之間的缺口靠什麼補。對內貶值,就是通脹。

從外到內,從生產資料到生活資料,都在漲,要不是豬價跌了30%,統計局也壓不住。房子限價,那就用排隊、搖號來表達。

股票的所謂結構性行情很明顯在反映通脹。茅臺,中國最靈敏的通脹交易標的。其他的是所謂“高鐵售貨員”,必選消費品,醫藥、食品飲料調料、餐飲旅遊。

因為大家也知道這回捆在房子身上的各種“繩子”是不會解開的,也不敢解開,中國的M2比美帝和歐元區加起來都大了。既然房子不能成為脹的臨時蓄水池,通脹的壓力一定尋求其他釋放的方向來表達,無非是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這跟“出疹子”一樣。

6、政策如何應對?對外以求匯率之彈性(貶值);對內:廣義財政的緊縮(公共開支削減、清理政府建設項目)、硬幣的另一面就是,廣義信用的緊縮(金融去槓桿、整肅“影子銀行”)

7、 演繹無非三種場景:寬鬆復辟、舉步維艱、竹杖芒鞋。

一是無法承受,寬鬆復辟,重回加槓桿,燦如煙火,然“煙花易冷”,最後一根稻草; 演繹“米德”:通膨-國際收支惡化-利率上升-刺破泡沫。

二是騎虎難下,舉步維艱,勢均力敵,來回拉鋸,交易長時間不能脫離“最差之宏觀象限”,耗盡雙方最後一絲耐心,只有極有限的標的在此象限中活得好點;

三是堅硬如鐵,“竹杖芒鞋”,豁出去了,何況這回有點像“還有槍頂著頭”。

場景3不是沒有可能,最近的財政壓縮很明顯,社融跳水。

8、“去槓桿”的麻醉劑:1)匯率;2)法準;3)金融壓抑;4)QE。

在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中,中國央行雖然擁有最好的資產負債表結構,迄今仍有60%的流動性資產比例,未來可以轉化為經濟中各種主體的債權;但擴表的空間還是非常局狹的,中國央行資產佔GDP的比例已經44%,美國只有23%,歐洲也只有40%,日本是縮了20年才達到今天的95%。我們今天想以“原價”吃下如此龐大的“龐氏”,肚皮會撐破了天。所以市場分析師總是以資產價格不能跌、信用不能違約,經濟不能下行這些“堅硬”的前提,來揣度中國的宏觀金融政策,對市場的偏差自然總是難免的。所以也要體諒央媽的苦衷,龐氏太大,的確有點兒忠孝不能兩全,兜不住。

9、判斷:下半年無論是場景2、還是場景3,

下半年經濟都可能會產生失速的預期。為什麼(不展開)?只說推論。

利率(安全資產)不悲觀,資金運用和資金來源的金融條件向改善的方向運動。

但利率受美國的牽引:牽引的大小取決於匯率彈性的釋放。

信用與利率分手已呈必然趨勢,信用溢價可能超預期釋放。債券殺信用。

宏觀對沖的機會:空黑色、空南華、空週期?

權益應注意以下幾點:

警惕殺估值的風險(風險偏好的挫傷);

迴避與補貼相關的、與產業政策相關的、與政府債務相關的(PPP)的行業和股票;

淡忘β,多想α,結構,風格,多想自下而上。

波動中去佈局符合長期基本面(時間在變老、人口在變老、人心在變老,中國人對生活的價值和生命的價值正在改變,中國人對universal的擁抱的願望):醫療健康、生物科技、教育、食品安全、金融服務fintech等等,產業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