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爲她親題「值得尊敬的英雄母親」

周恩來為她親題“值得尊敬的英雄母親”

張瑞芳的母親曾被周恩來稱讚為“值得尊敬的英雄母親”,去世後她的墓名也是周恩來親自題寫的。如此受尊敬的她,究竟有怎樣的故事呢?

周恩來總理曾多次在廉維的兒女張瑞芳等人面前稱讚她們的母親說:“你們的母親是值得欽佩的。她的許多事,你們做兒女的未必知道。”“你們的母親是值得尊敬的英雄。她受的苦,比你們兄妹幾人加起來都多。”是的,作為一位母親,廉維為兒女們的成長,為培養她們走向革命道路,可謂迭遭磨難,耗盡心血。1928年丈夫去世時,廉維已有六個子女,大的14歲,小的3歲,她以中國婦女罕見的堅韌毅力,獨自承擔起撫養六個子女的責任。廉維對孩子們要求極為嚴格,常以“勤、儉、學”三個字教導他們。於是這三個字成為孩子們人生道路上的座右銘。

周恩來為她親題“值得尊敬的英雄母親”

▲張瑞芳幼年全家福:(從左到右)張枬、張昕、廉維、張伯弨、張基、張瑞芳

丈夫張基曾為軍校教官,後又任國民革命軍中將,他的同學和學生都身居要職,所交往的也是當時軍政界的名流,官場上能應酬特別多。廉維看不慣這種鋪張的應酬。故絕少參加社交活動。更令她擔心的是,兒女們會不會受這紙醉金迷的花花世界影響,丟掉“勤、學、儉”的做人原則。所以,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偶爾要在家請客時,她總是事先將孩子們打發到外面去玩,以免玷汙他們幼小的心靈。作為一箇中將家庭,其家境並不窘迫,但對孩子們的穿著,廉維一貫以儉樸節約為原則。那時習慣穿長袍,她每次給孩子們做衣服時,總要在長袍的腰間打個大折。孩子們長高了,這個大折就可以慢慢放開變長。因此,一件長袍總可以穿好多年。孩子喜歡蹦蹦跳跳,鞋子經常破損,廉維總是不厭其煩,補了又補,再給孩子們穿。青燈孤影下,母親穿針引線的形象,深深地印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上,使孩子們從小就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美德。

周恩來為她親題“值得尊敬的英雄母親”

▲中學時代的張瑞芳

對孩子,廉維從不驕縱,並有意識地培養他們自幼就獨立自主的性格。她常常教育孩子:“你們將來一定要自立,不要依賴任何人。”作為一個女人,廉維深受封建社會的壓迫。因此,她不希望自己的遭遇在女兒身上重演,希望她們學有專長,獨立地參加工作。她對女兒張瑞芳和張枬說:“經濟上不獨立,要想男女平等是不可能的。”她自己也是這樣做的。丈夫去世後,丈夫生前的學生好友擔心廉維生活沒有著落,難以撫養兒女,便積極奔走,為其募捐。她堅決謝絕說:“不能讓兒女揹著老爺們的賞賜,一輩子抬不起頭來,不能貪圖錢財而玷汙人格!”她又毅然地刪去了訃告中“慨然捐助,集腋成裘”的附言,硬是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撫養六個子女。

周恩來為她親題“值得尊敬的英雄母親”

▲張瑞芳

廉維自小就有失學的切膚之痛,因而她更關心兒女們的學習情況。她是一個孝順女兒,但為了使自己的女兒能有學習的權利,曾與孩子的祖父發生激烈的爭執。廉維的父親不允許女孩上學,自從廉維的丈夫去世後,他要廉維將外孫女兒張枬、張瑞芳留在家鄉,藏之深閨,不允許外出讀書。廉維堅決不答應,硬是拖兒帶女,定居北京,以利她們完成學業。孩子們上學後,廉維又時刻為他們的學業操心。儘管那時家境也是每況愈下,她也儘量擠出錢,為孩子們訂閱《小朋友》等雜誌,又為他們請來家庭教師補課。所以,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個個優秀。此時,作為六個孩子的母親,廉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周恩來為她親題“值得尊敬的英雄母親”

▲張瑞芳

孩子們成人後,相繼走上了社會。廉維又時時告誡他們要走正路。當時,她最擔心的是大兒子張伯弨。子承父業,伯弨於1934年考入南京中央軍校第十一期炮科,畢業後在國民黨軍隊任職。作為我黨地下工作者的廉維,早已從丈夫的自殺和自己的親身經歷中,認識到國民黨軍隊的腐敗。1938年8月,她幹叮萬囑女兒張枬,要她無論如何找到哥哥。當時她說:“想法找你哥哥,不能看著他走另一條路。”張枬踏上了千里尋兄的漫漫長路,歷盡幹難萬險,終於在河南南陽與哥哥相見,她迫不及待地將母親的意見告訴了哥哥。張伯昭終於在1945年8月脫離了國民黨軍隊,來到山城重慶,得到了周恩來的熱情接見。由組織分配到華北軍區炮團工作後,廉維放心地回到了晉察冀解放區。

周恩來為她親題“值得尊敬的英雄母親”

▲張瑞芳在電影《母親》中飾演母親

著名演員張瑞芳是廉維的二女兒,對於她在藝術道路上的成長,廉維傾注了許多心血。她原本希望張瑞芳學醫或做工程師,但女兒卻選擇了從藝的道路。母親不僅沒有責怪她,反而大力支持她從事進步文藝活動。有一次她和姐姐張枬、妹妹張昕參加了中國民族先鋒隊,到郊外宣傳抗日。一位男同學氣喘噓噓地跑來找到廉維說,到外面宣傳抗日有危險,要廉維勸阻女兒不要去。廉維卻淡淡一笑說:“抗日的事,再危險也得幹啊!”這給了女兒以極大的鼓舞。

周恩來為她親題“值得尊敬的英雄母親”

▲1963年,周恩來與獲得第二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的張瑞芳握手。

1937年4月的一天,張瑞芳和著名演員崔嵬合作,在北京郊外香山廣場為七千多名觀眾演出《放下你的鞭子》,頓時引起轟動。臺下觀眾隨著劇情發展,時而哭泣,時而感喟,時而憤怒。演出一結束,觀眾就像開了鍋的水一樣沸騰起來。他們慷慨激昂地高呼抗日口號,紛紛解囊,將銀元、銅板、鈔票拋到舞臺上,支援抗日。張瑞芳激動得淚水模糊了雙眼。她把這感人的場面告訴了母親。母親由衷地感到高興,她覺得女兒長大了,有出息了。當聽說崔嵬是餓著肚子演戲時,又急忙叫瑞芳送給他20元錢,以解燃眉之急。

周恩來為她親題“值得尊敬的英雄母親”

▲《屈原》中的張瑞芳與金山

1938年秋天,張瑞芳來到山城重慶,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下,揭開了她演劇生涯光輝燦爛的一頁。她先後在《國家至上》和郭沫若的《棠棣之花》《屈原》劇中擔任主要角色。演出後在山城反響極大。當時,為能買到一張戲票,人們半夜三更守候在劇場門口。這時張瑞芳已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皖南事變後,形勢特別嚴峻複雜,考慮到張瑞芳是一個經常和觀眾見面的演員,為了保證她的安全,周恩來親自決定,張瑞芳不再參加一般的支部活動,而直接和他單線聯繫。

周恩來為她親題“值得尊敬的英雄母親”

▲晚年的張瑞芳

此時,廉維尚在晉察冀邊區。由於山阻水隔,消息傳到她耳朵裡時已經變了味道,有人說張瑞芳變壞了,和特務攪在一起了。人們對張瑞芳的婚姻也有飛短流長的指責。此時廉維的心像鉛一般的沉重,她恨不得飛到重慶。當面問問女兒。1944年,廉維在延安治病。剛從重慶返回延安的周恩來接見了她。當週恩來稱讚她教育子女參加革命的精神時,她卻分外沉痛地說:“二女兒不好,我對不起黨。”周恩來聽後哈哈大笑地說:“小芳是個好同志,你錯怪她了,她結婚是我批准的。”廉維這才恍然大悟,心上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次年11月,母女倆終於在重慶紅巖八路軍辦事處相見。激動之餘,母親嚴肅地對張瑞芳說:“我要向你道歉,我對不起你呀,好幾年我當沒有你這個女兒,想都不願想你。在晉察冀,有人告訴我,你變壞了,和特務在一起了。在延安見到周副主席才知道真情!”

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