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羽九秩自書歌詩》後記

《喬羽九秩自書歌詩》後記

《喬羽九秩自書歌詩》的完成與付梓,在爸爸,是他九十歲的時候,為深深熱愛的民族與國家所艱難完成的一項堪稱奇蹟的文化工程;作為女兒,為爸爸晚年的重大收穫感到驕傲與自豪,併為能夠在這部書稿的完成中盡上一份力量而倍感幸福與快樂。

照料、陪伴爸爸的衣食住行已有十年之久。去年爸爸的九十華誕之際,我翻閱著他的文集,突然萌生了一個都讓自己嚇了一跳的想法:請爸爸用他深具功力的書法,將文集的詩詞卷重溫並書寫一遍,從而出版一部《喬羽自書詩詞》的書。既可作為獻給爸爸九十一壽誕的禮物,又是九十高齡的爸爸獻給祖國的一份厚禮。當然,萌生這個想法,還有著作為女兒的“私心”:讓爸爸通過這樣的勞動,達到手腦體心的健康與平衡;也為後人留下珍貴的墨寶,令爸爸的書法藝術更加廣泛地為世人所知,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宏揚添磚加瓦。

《喬羽九秩自書歌詩》後記

當我從網上購來最好的墨汁、從沉睡的櫃子裡取出宣紙並挑選出最好的毛筆真正開始的時候,才知道這項文化工程的難度遠遠超出了我的預料。對於行動已經需要攙扶的爸爸來說,每天必須要選擇他精力最好的時候;書寫又必須是標準流暢的繁體字,很難百分之百的正確,一字有誤、整張就會作廢;一首十首還好堅持,全部完成卻是208首;同時我還要對爸爸書寫的全部過程進行拍照與錄像,克服寫與拍難以統一的困難。

但是敬愛的爸爸創造了奇蹟。從2017年12月1日起,到2018年的4月5日,這一堪稱浩繁而又重大的文化工程保質保量甚至超出預想地圓滿完成。

他一定是在書寫的過程中重新徜徉於已經流逝的生命歷程,他一定是讓自己心頭依然熾熱的愛曲折回還在字裡行間;或者,爸爸就在這種行雲流水般地書寫裡,隨心所欲地享受著書法藝術的魅力,甚至又回到了山東濟寧老家的父親早早就給他以書法訓練的童年。從五十年代的《讓我們蕩起雙槳》、《一條大河》、《人說山西好風光》,到六七十年代的《牡丹之歌》、《心中的玫瑰》,再到八十年代的《思念》、《說聊齋》等一大批已經在神州大地家喻戶曉並久唱不衰的歌與詩,重新在自己的手上如江河一般地流淌而出,默默無言裡,他已經是在檢閱著自己無愧無悔又豐富不朽的一生。在這四個月裡,爸爸似乎煥發了出神入化的創造力,筆墨自由自在又無不入於法度。他那帶有著歐體風範的書寫,平正而飄逸、峭挺而秀美,又圓潤靈透、飽滿著一個大知識分子的雍容華貴與文質彬彬,也就從開始時艱澀思索,漸入於自由揮灑的化境。

《喬羽九秩自書歌詩》後記

我與哥哥們,就是在爸爸的這種墨香里長大的。不管是創作、寫信,或者純粹的書法練習,這種世上最醇厚誘人的墨香,伴隨著我的整個童年。爸爸蘸筆思考的慈祥鏡頭,已經不可磨滅地烙印在女兒生命的記憶裡。因此,這四個月,也是我無比幸福又天天處於激動之中的美好時光。看著那些精美的詩詞,一首首、一頁頁變成墨光淋漓地書法,我就好像看到了一朵朵一片片溢滿著芬芳的荷花的開放,一種大喜悅便會在心上漫溢開來,久久不散。

4月27日下午3點,當我推著爸爸來到坐落在北海公園旁的國家圖書館,將爸爸用了四個月時間書寫完成的740頁書稿、分成六摞放在國圖長條桌上的時候,所有在場的人都驚歎不已。韓永進館長豎起大拇指讚賞道:“九十歲的喬老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創造出這樣獨一無二的文化精品,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爸爸微笑著,淡淡地說:“老夫聊發少年狂了。”

其實,國家圖書館確定出版這部書,也是爸爸書寫的動力之一。作為女兒,我欽佩國家圖書館的寬廣胸襟與遠大的眼光,更為感謝他們給予這項工程的鼓勵、支持與無私的幫助。我不會忘記韓館長真誠而溫暖的肯定:“喬老年過九十,在七十年的創作中,用心歌頌偉大的祖國和人民,呼喚人間真情,他的作品已經成為所有中國人共同的心聲,為幾代人所傳唱和喜愛。他的作品跨越時空,屬於歷史,也屬於現在和未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至今依然煥發著迷人的藝術魅力。我們國家圖書館有責任和義務為他出版文集,我們會盡最大努力做好這件事,經費由館裡來籌集,我們一定將其做成國家和讀者都希望看到的一部經典著作。”

我再次向為了這部書的問世給予幫助與關心的人們表示由衷地感謝,並以感恩的心情期待著這部書的行世。

《喬羽九秩自書歌詩》後記

喬國子,喬羽的女兒。喬羽,1927年11月16日出生於山東濟寧,詞作家、劇作家。現任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名譽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