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寵信和珅30年,除和珅能力不凡外,還有一項與乾隆嗜好有關

清朝歷史上,算得上明君的不多,當然乾隆應是較為突出的一位,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一個賢君身邊,竟時刻伴隨著一個大貪官。這個大貪官就是和紳,為什麼這樣的貪官會受到乾隆帝的寵信呢?

乾隆宠信和珅30年,除和珅能力不凡外,还有一项与乾隆嗜好有关

和珅善於揣摩乾隆帝的心思,乾隆帝六下江南就是他的鼓動。主僕二人說起江南秀麗風光,繁華都市,乾隆帝道:“朕也想重遊江南。但顧慮南北迢遙,勞民傷財,朕所以未決。”和紳卻說:“聖祖皇帝六次南巡,非但未招致民怨,反而被頌為聖君。古來聖君,莫如堯舜,《尚書·舜典上》也說五載一巡狩,可見自古巡覽就是勝典。但凡聖君,道本相似,何況國庫殷實,金銀充足,區區巡遊不會耗費多少庫銀。”。和紳這一席話,正好逢迎了皇上仿效先祖、學堯舜的喜好。

歷史上還有觀點認為,和紳他善玩心理戰術,逢迎皇上,才受皇上的恩寵。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有個叫尹壯圖的官員向皇上呈奏,各省庫金銀虧空。和紳對其懷恨在心,上奏請皇上命尹壯圖再去查實,暗中派了自己的親信前往。結果尹壯圖被降職,原因是所奏不實,和紳更得寵信。官庫雖然空虛,但和坤卻以各種名目進行搜刮,所以皇帝不愁沒銀子花,而和紳也更加受寵。

乾隆帝降旨南巡。和紳親自為皇上監督龍舟等南巡的設施,華麗奢侈之極,庫銀如流水般地揮霍掉了。和紳也因此更加得到皇上的寵信,被升為侍郎。

然而,關於和坤受寵的原因,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據說,在乾隆帝還是寶親王的時候,曾鍾情於馬佳氏,而這馬佳氏正是雍正皇帝寵愛的妃子。寶親王時年17歲,情竇已開,常在沒人的時候和馬佳氏調笑。一天,不知為何,馬佳氏誤撞到寶親王的眉際,被皇后看見,以馬佳氏調戲皇子為名,下令將馬佳氏到月華門勒死。寶親王聽後,流著淚到月華門前,此時的馬佳氏已奄奄一息,寶親王便放聲哭道:“我害了你。”便咬破自己的手指,滴一點血在妃子的頸上,說:“我今生無力救你,來生以紅痣相認。”話至此,馬佳氏淌了兩行眼淚便魂歸西天。寶親王又仔細端詳了馬佳氏的臉面,吩咐用上好的棺木盛殮,並買通宮女把馬佳氏貼身的襯衣脫下來,日日同眠。

他登基後、這件事漸漸淡忘了。後來乾隆見到和紳,發現他酷似馬佳氏,而且頸上也有一顆鮮紅的血痣,因此認為和珅是馬佳氏轉世,於是便對他萬千寵信,常在御書房與他同榻而眠。而和紳也做出百般嬌媚的樣子,使皇帝更加相信他就是第二個馬佳氏。

除此之外,和紳還很善於揣摩乾隆帝的心意,據說和坤當侍衛的時候,有一次隨侍乾隆皇帝在園中游玩,這時有人遞來奏章說。雲南急奏,緬甸要犯逃脫。乾隆看過奏章,不悅地引用《論語》中的一句話責問:虎兕出於匣,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歟?。眾大臣聽了都面面相覷,不敢出聲,和紳用《論語》中的下文朗聲答道:典守者不能辭其責耳。乾隆聽到有人知曉自己的意思,又見和紳才思敏捷、口齒伶削、便覺得很舒心,從此注意了這個侍衛。

以上種種推測真實與否還有待商榷。但和坤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大貪官,早已為民眾所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