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 延川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延川,一个把心留住的地方。

梁家河、乾坤湾、清水湾、剪纸、布堆画……一个个独具魅力的自然景观、人文奇观、民俗民风,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也改变着枣乡人民的命运。

“如果不是旅游开发,我们村还是贫困村,我们这些人至今还是贫困户。”乾坤湾镇碾畔村村民郝世斌说道。

旅游扶贫 延川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A

守着好风景 脱贫“有钱景”

夜幕降临,乾坤湾的游客渐渐散去。

程秋燕收拾好游客服务中心广场上的面皮摊位,叫上儿子郝学,赶忙回家。 “今天是周末,游客多,烤吧的生意一定很好。”

碾畔村位于黄河岸边,离县城路途遥远,过去由于交通条件不便,土地贫瘠,这个小山村的村民们一度在贫困线上挣扎,种田、卖枣是仅有的收入来源,老百姓过着“半边铁锅半边屋,半边床板半边窝”的艰难生活。

旅游扶贫 延川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旅游扶贫 延川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程秋燕从小生活在碾畔村,后来与同村的郝世斌结婚。2010年,乾坤湾景区开发刚起步,看到商机的她便在景区摆起摊位,卖起了凉粉、面皮。

不幸的是,她家四个老人有三个先后瘫痪在床,再加上要供养两个孩子上学,虽然两人没日没夜地苦干,可日子仍旧过得捉襟见肘。2015 年,程秋燕家被评定为贫困户。也正是在这一年,程秋燕的生活开始发生了变化。 “村干部和帮扶干部看到我有这个手艺,又觉得我是个实在人,无论刮风下雨,都能守住摊位,就给了我2000元的产业补贴,协调了一个固定摊位。”程秋燕说道。2016年9月,景区管委会找到程秋燕和郝世斌,让他们经营有200多平方米的景区超市,主要售卖陕北土特产和手工艺品等。

伴随着伏羲码头、红军东征纪念馆、碾畔村民俗博物馆等景点日渐增多,景区人气一日比一日旺。2017年,程秋燕和丈夫一合计,带着两个孩子开了一家烤吧。夫妻俩白天开超市、卖凉粉,晚上就帮儿子招呼烤肉店。

旅游扶贫 延川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今年春节15天赚了5万元,现在烤吧一天能卖2000元。真的很累,但是一想到游客多、挣钱多,就更有劲了!”程秋燕笑着说, “去年纯利润收入二三十万元,买了车,还在县城买了房。50多万元的房款一次交清,没有按揭。”

现在,程秋燕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还雇了11个贫困户帮忙务工。同时,她还热心地给贫困户分享自己的“生意经”,帮助村民想主意、出点子。“以后游客一定会越来越多,我打算弄个美食一条街,让来这里的游客吃咱们农家美食,感受咱们地道的黄土风情。”程秋燕谈着她的打算。

好风景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好“钱景”。2017年,乾坤湾镇旅游人数突破90万人次,旅游直接带给农民收入500余万元,间接推动了近800户农户发家致富和374户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90元。

旅游扶贫 延川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旅游扶贫 延川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B

曾经的撂荒地 如今的“致富园”

马文世是乾坤湾镇马家塬村人。去年,他将自家的16亩坡地,以每年200元的价格承包给了龙耳则村集体合作社,合同期限为10年。

跟马文世一样,将自己土地进行流转的还有村上其他28户91人,每年他们都会领到合作社的承包费。

龙耳则村位于黄河岸边,刚刚开通的沿黄公路穿村而过,距离乾坤湾景区10公里,成为游客由南向北进入景区的第一站。去年国庆期间,龙耳则村迎来了一波波游客。他们饱览了壮观的乾坤湾后,顺着沿黄公路,来到这个秀丽的村庄。古朴的窑洞,挂满鲜果的枣林、苹果园,让游客们驻足观赏、开心不已。

旅游扶贫 延川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吃完红枣、苹果后,游客们又对村民家里的南瓜、花生、红薯有了兴趣。在村边的售卖亭,这些土特产成了抢手货,村民有时一天能卖几百元,个个乐开了花。

旅游扶贫 延川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嗅到旅游商机的龙耳则村村民开始对村子的发展进行规划,借着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村集体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创新开展“支部+旅游+合作社”模式,对村上撂荒土地进行流转。土地流转后,村集体合作社与延川县文旅集团签订了合同,由旅游扶贫开发公司红枣管理站统一管理。

目前,已流转 230 亩平整土地,新栽植葡萄采摘园90亩、杂粮体验园100亩、杂果采摘园50亩以及大棚7座。秋季,游客可在采摘园挖土豆、摘红枣、吃葡萄,体验田园生活,感受黄土风情。

旅游扶贫 延川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同时,与村上签订用工合同,优先雇用村民专人负责日常管理。既收租金、又有工资,两份收入保证了村民经济增收。目前,乾坤湾镇枣园流转415户11089亩。其中,涉及贫困户235户805人,总金额124.5万余元、人均1547元。

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乾坤湾镇还为16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各注入30余万元启动资金,与县文化旅游集体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入股“穿越黄河”旅游项目,期限10年,每年各村保底分红5万余元。“成立教育、养老等基金,将20%的资金作为帮扶基金帮扶特困群众;80%的资金用于村上公用设备、基层设施的维修维护等。”乾坤湾镇党委书记辛永峰介绍说。

旅游扶贫 延川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C

黄土风情老传统 致富增收“新法宝”

清水湾,黄河上又一鬼斧神工、气势恢宏的地质奇观。

每天,高秀芳听着黄河绕过清水湾的浪声,一边招呼着游客,一边剪纸。从今年3月份起,高秀芳在清水湾开了一间门面,卖起了剪了一辈子的剪纸。“政府不收租金,我们开店没有压力。有多少卖多少,挣的都是我们的。”高秀芳说, “这边的生意还不错,我的剪纸不仅卖到了山东、安徽等全国各地,还被日本、美国等外国游客抢购。”高秀芳说,许多游客对剪纸和布堆画特别感兴趣,她也觉得自己多年的手艺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便吃住在店里,夜里剪纸、作画,白天招揽客人,精心打理她的剪纸生意。 “比种地、卖枣赚钱更多更快,去年刚起步卖了 10 万多元;今年 3 月份至今,卖了3万多元。”

旅游扶贫 延川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看到游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高秀芳便开起了培训班,免费教剪纸、做布堆画,并成立了剪纸专业合作社,带领有剪纸特长的妇女们剪纸、卖画。

喝黄河水、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也是延川县吸引游客推出的特色旅游项目。

为了让游客感受不一样的黄河窑洞文化、打造美丽乡村,延川县盘活现有资源,就近取材,将刘家山村、碾畔村的闲置窑洞以实物资产入股文旅集团,由文旅集团负责旧窑洞、旧院落的维修改造,前五年按照公司60%、农户30%、村集体10%的利润分成,打造一流的黄河民宿集中群。同时,县上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户自筹自建,开办民宿民居。

旅游扶贫 延川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刘向红是碾畔村的贫困户,前些年因为一场肇事导致他双腿粉碎性骨折,基本干不成繁重的农活儿。去年,他听说自己的破旧窑洞还有人花钱租赁时,便留下2孔窑洞,将另外2孔闲置窑洞入股了文旅集团。收着租金、当着股东,自己还在景区做保洁,刘向红一年的收入有了保障。

旅游扶贫 延川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我们打造不同主题、不同档次的民宿,满足不同客人的需求,每孔窑洞每年为村民带来500元的利益分红。”延川县文旅集团民宿公司工作人员杨文介绍说,“我们还优先培养贫困户从事电工、水暖等技术工,并雇用他们在公司做保洁、保安等,以多种方式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多种形式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

去年,小程村村民郝国强开办的民宿农家乐出现了生意火红、一床难求的局面,仅国庆期间收入就超过了3万元。目前,在乾坤湾镇开办民宿农家乐有105家,带动500人以上实现了就业。

如今,旧居变新颜,刘家山村、碾畔村等成了黄河边上最美丽的村庄,家家户户吃上了旅游饭,赚起了旅游钱,旅游带火了往日的贫困村、带富了曾经的贫困户。

旅游扶贫 延川好风景带来好“钱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