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很多35歲左右離開了曾經很牛的崗位換行業從零開始找工作的,你們怎麼看?

魔風短視頻

所謂“35歲現象”是人口結構年輕、勞動力供給過剩的“後遺症”。當企業總能找到人幹活時,對人就很挑剔,會設置學歷、資歷、年齡甚至性別等種種篩選標準,但這種好日子不會太久了。二十年前隨便在哪兒開個小飯館,都不會覺得招個服務員是個問題,稍微像樣的飯館門前還有幾個美女在“迎賓”,今天你再找堆人“迎賓”試試!我們小區的保安,無一例外都是60以上的老人,根本找不到年輕人了——人口結構和社會環境都變了,勞動力供給不再充足甚至過剩。

人口結構的變化首先就是反應在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裡,因為他們用工數量大,對素質要求不高,大量依賴剛出身社會的年輕人。當出生率降低,教育水平提高,大量“年輕人”要麼就沒被生出來,要麼就在學校裡讀書,要麼在家裡面啃老,招工難就開始了。

這個過程,會逐漸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其他產業蔓延。對企業來說,一定要注意,員工跟企業之間的關係,已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勞動力市場將逐步由買方市場向賣方市場過渡。優質的員工,如果在企業內部實現不了自己的價值,就會逐漸轉向外部,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發展空間。

所以我們就會看到大量35歲左右的人,離開原來看起來很牛的公司或崗位,重新尋找新的發展機會。有的創業,有的換行業,有的換待遇更高的同類公司。這也是因為大環境的改變,給了大家更多更好的選擇才有可能。

今天要想把企業經營好,也只能不斷適應新的環境,在員工培養上下功夫,不斷提升員工待遇,提升經營管理水平,也給優秀員工更大更好的發展空間,單講感情是沒有用的。現在的競爭已是全方位的競爭,過去那種粗放式的經營管理模式,已經難以適應今天這個時代了。


HR那些事兒

確實有很多這樣的人。30歲、35歲是很敏感的年紀,可能30歲左右的時候就會有人開始迷茫,覺得自己目前在這個行業已經呆了很多年,沒有什麼發展空間了,或者還是一事無成,於是想要換一個行業或者出去自己創業。

重新出發是一件很需要勇氣的事情,我很佩服。

是金子真的在哪裡都會發光的,牛人無論在哪個崗位、哪個行業都還是牛人,因為他們掌握了學習的方法,並且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人脈。

首先我們來說說最近大火的山支大哥,她雖然只有19歲,但是她也是從零開始。之前她是出道過的,但是她選擇以實習生的身份在101重新出道。很多人可能會說,還這麼年輕,重新開始很簡單。

但是重新開始也是要有資本、有勇氣的,重新開始就意味著忘記過去的身份,一切清零。但她仍然憑藉超強的實力贏得C位出道的機會。

現在我們再來說說那些35歲從零開始的人,很多人會覺得年紀大了,沒有年輕人有優勢。其實不然,只有你有實力,你仍然可以繼續是牛人。

我認識的一位哥哥,剛開始是老師,33歲的時候覺得家庭經濟壓力太大了,於是就去做了銷售,銷售紅酒。剛進入銷售領域的人想要出業績是很難的,但是他卻不一樣。

一是他待人真誠,人脈資源豐富,大家聽說他去賣紅酒了,都找他買,還幫他宣傳。二是他用心,每次給顧客介紹紅酒的時候,都是按照客戶的需求介紹性價比最高的,而不是介紹貴的。

綜上所述,當我們的職業生涯遇到瓶頸期的時候,換一個行業或者創業從零開始也並非一件壞事,但是還是需要具有一定的實力的。


——END——

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哦。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對於職場人士而言,35歲是一個很敏感、很關鍵的時間節點,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時間點。從大學畢業初次踏入工作崗位成為一位職場新人,開始了正式的職場旅途,在旅途過程中不斷的與周圍的世界發生碰撞,不斷的吸收新鮮事物,不斷的累積經驗,不斷成長。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的技能不斷的完善了,開始在自己的崗位變得得心應手了,然後又慢慢蛻變為自己崗位和行業中的翹楚。回首這10年,你的成長曲線是陡升的,而且只有一根主線。隨著這10年的累積,你的技能點不斷增加,原先單一的主線突然延伸出很多分叉。而這些分叉恰恰又戳到了你之前的G點,很顯然你肯定就會選擇去挑戰這些新的可能。

從個人因素來看, 35歲是一個黃金時期,在這個時間人的心智達到了一個最成熟的狀態,視野也是最開闊的,人的精力和體力也最旺盛的,而且在物質上也有了一定的累積,在做選擇的時候能夠更加從容不迫,所以對於喜愛挑戰的職場精英人士而言,能根據自己的客觀情況作出最好的判斷,而且有很大的機會更上一層樓。最好的案例就是1999年,35歲的馬雲創辦了阿里巴巴,後面的故事大家都已經耳熟能詳了。

從客觀環境因素來看,無論你之前再怎麼牛逼,你所處的行業再怎麼牛逼,在35歲左右也會遇到事業的瓶頸期,因為在這個時候你的攀升速度明顯放緩了,而且也能夠對所處的環境有一個判斷和預期。


無憂精英網

35歲是人生中一個依然充滿無限可能的年紀。

“三十而立”。35歲,對職場,對生活都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35歲,必定吃過虧,也少不了上當,生活的殘酷已經逐漸磨礪了心性,不再是十年前那個壯志凌雲、一腔熱血的初生牛犢。經歷過失敗,但依然有站起來的勇氣和機會!

大學畢業通常24、5左右,到35歲基本已經過了十年,經過了畢業後10年左右的打拼,對自己的行業以及自己在行業中的位置很清楚了。縱然可能已經有所小成,更多的可能是對前途感到迷茫。35歲,成家立業,有了比十年前更重要的家庭責任。對經濟、物質條件追求的慾望空前提高。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其實大部分人選擇按照以往的老路走下去,平平淡淡,安安穩穩符合中國人自古以來的中庸思想。但也有少部分人並不甘心於此,他們還希望孤注一擲,扭轉乾坤,想要改變自己原來的人生軌跡。

依然記得我的一位中學老師,非常優秀的人民教師,在學校和市裡同行業的口碑都非常好。有一天課上突發感慨,說自己正在準備公務員考試,記得他說過這樣一句話“公務員考試的年齡不得超過35歲,這是我的最後一年,我知道自己現在的水平、能力、精力都不足以考上,但為了不讓未來的自己後悔,還是要選擇拼一把。”這就是我第一次對“35”這個數字有了深刻的體會。近二十年過去了,他依然奮鬥在教育事業的一線,已然有了不少白髮,我想現在的他也一定不會後悔當年做出的那個選擇。那時的我十五六歲,相對於現在無憂無慮,但等到如今,自己也即將滿35時,才明白那樣的選擇是需要勇氣的,是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

上啥班,幫助你在職場裡做得更好。歡迎小夥伴們關注上啥班官方賬號,我們一起討論,一起學習,一起成長,等你哦`


上啥班

三十五是人生的分水嶺,三十而立,立志立心立業,四十不惑,三十五是在而立和不惑的過渡階段。處於這個階段的人,大多數都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對事物和生活都有一個良好的判斷。如果不具備上述幾個特點,就可能經過社會的篩選,變成最基層的體力勞動者。而已經進入35歲,積累了這麼多經驗卻拋棄所有選擇進入全新行業的人,都是勇氣可嘉的。

35歲重新開始的人大抵分為兩種,一種是主動離開工作多年的崗位,為了情懷,進入全新的領域從零開始。以前的工作不喜歡,但是迫於生計沒別的選擇,堅持工作多年,只是為了積累資金。現在到了35歲,資金實現了一定的積累,但是夢想和情懷仍然沒有忘卻,所以毅然決然離職去追逐自己的夢想,這一類人是十分有勇氣的,主動地選擇了一條相對艱難的道路。

另一種則是被動選擇從零開始的,這種情況會出現在原先的行業被替換時,那麼原行業的從業人員為了在這個社會繼續存活下來只能換個行業繼續奮鬥, 比如線下服裝實體店,隨著電商的發展,實體店的運營越來越困難,所以很多實體店老闆沒辦法,只好選擇關閉實體店重新開始,學習進入電子商務行業。

無論是主動離開還是被動離開,都是一次需要極大的勇氣和充滿挑戰性的選擇,在這個關鍵時刻,從業人員一定要保持清晰的頭腦和積極的學習動力,畢竟前路漫漫。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有人說,呆在一個地方越久你的經驗越強,這樣你升職加薪的機會更大,甚至有一些人在某一個領域呆了十幾年,讓周圍的人都感嘆他能這樣的堅持做一份工作。

我的一位朋友,他今年38吧。十年前,他做了一份引以自豪的工作,就是在騰訊這樣的大公司裡面做設計,按理說這樣的人生軌跡比很多人牛逼不少。很多人都挺羨慕他能進這樣的大公司幹這樣牛逼的工作的,他一進就幹了10年的時間。10年前,他是全村的驕傲,但在前一年做了一個讓全場尖叫的決定,他離開了那個讓人心動的地方。離開了那曾經很牛的崗位,並做著一份讓所有人都不懂的職業,他轉行做擺地攤。這樣就可笑了,一個曾經做著那份那麼令人羨慕的工作如今轉行做擺地攤。但他和我一次喝酒的時候說了一番話,我才知道他離開是正確的。他說在大公司工作的確引人注目,但做了10年除了工資方面提升以為他整個人的狀態並不好,一年365天出去假期,每天都是三點一線的生活。早早起來去上班,上班結束就回家睡覺。這樣的生活他一點也不喜歡,所以他選擇了擺地攤。因為這些年學到的東西越來越多,他知道如何選擇合適的地方做合適的生意,就這樣他說擺地攤一個月的工資就是他工作一邊的工資。這讓我對他刮目相看。

人不一定在一個地方一個領域呆下去,有時候換一個領域換一個地方將會帶來更多的精彩更大的可能性。


科技BB秀

忍不住湊進來談談自己的情況。本人碩士畢業,進入了一家行業內的龍頭企業,開始做了2年半的研發,然後內部轉崗做了國際銷售。從做銷售開始就像開掛一樣,業績每年接近翻倍。公司也給了一點晉升的機會,收入也確實不錯,但是帶有一點國企背景的大公司就是容易出現論資排輩的情況,老有人覺得太年輕,不宜上升太快,所以職位上並沒有達到我的預期,再加上長期在外,家裡慢慢也有點意見。今年34歲了,朋友在一家創業公司做總經理並且是合夥人身份,一直遊說我過去,職位上沒得說,收入就跟現在沒得比了,但是好在有期權。最近一直在糾結這個事情,很難選擇。感覺我如果過去了,以後回頭看,不論成敗,這次的決定都將是影響我職業生涯的一次重要抉擇!最後補一句,我老婆也有一份收入不錯而且穩定的工作,但是兩套房子的貸款也有一定的壓力。現在有點迷茫,不知該怎麼選,希望真正有經驗的朋友可以給點建議!


leolican

我老公是二十六歲左右離開中國聯通 當時他做的是網絡優化工程師 是有編制的 受不了他們領導 再加上那是一個很落後的地級市 就離開了 出來後很艱難 因為工作經驗有限 再加上通信行業在走下坡路 面試了很多次 都沒成功 有次華為招聘海外工作人員 到非洲 他成功了 最後一輪面試他放棄了 他捨不得我一人在家 沒去 一年多都很煎熬 後來 沒辦法 就轉行做和我一樣的行業 幸運的是當時年紀輕 學習能力強 而且進入的是一個蓬勃發展的行業 還有我手把手的教 朋友帶 很快就做出來了 回頭看看 幸虧當時跳出舒適區出來了 他當年的同事薪資和十來年籤比並沒有高多少 而且小地方互相傾軋很累


咩咩媽媽77180

35歲開始重新規劃職業發展的人,都是非常牛的人。他們能夠比別人更早地看到風口,並且勇敢地拋棄自己在原有崗位上的成就,懷著“空杯心態”來做一件完全不同的事。能在之前的崗位上做到精英,可見能力非常強;有這樣勇氣和魄力的人,即使換到完全不同的領域,也能夠迅速成為專家。

我曾經接觸過一個女性企業家,開了四、五家公司,涉及培訓教育、形體禮儀、零售、服裝等幾個幾乎“不相關”的領域。特別是培訓,她從去年開始開培訓公司,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創造了千萬量級的營收,幫助300多個人實現了月入10w+。每次她涉足一個新行業的時候,總是不被人看好,但她總是用極短的時間做到頭部。這件事情引發了我的深刻思考——想要在一個行業取得成功,究竟靠的是什麼?為什麼有的人幾乎沒有經過新手期就迅速成為了專家?


賀嘉

我就是這樣一個例子,我32歲以前就在自己做生意,開了十年音象店,承接裝修活,在當地搞的還算小有名氣,也賺了些錢。後來回老家只能從頭開始,沒人脈,沒項目,就去機械廠上班,我機械專業的,12年月薪1萬,老闆也挺看的起我,試用幾天後就準備升我當管理,但我習慣了做生意,幹了一個月,又從擺地攤開始的,起初賣十字繡,收畫回家裝裱,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賺兩三千是常事,而且做岀口碑了,經常有人拿畫到家裡找我裝裱,後面十字繡飽和了我又換其他項目擺地攤,又從擺地攤幹到開了兩家門市,我老婆看一家,另一家請人,今年38歲我依然在擺地攤,不論你從事什麼行業,都請尊重在任何行業付岀勞動的人,你沒有任何理由看不起別人,勞動者最光榮,說不定賣油炸薯條大媽比你體面的工作收入高几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