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清如果對洪秀全先下手爲強,太平天國會如何?

悟空史話

太平天國中期洪秀全與楊秀清之間的權利鬥爭最終演變成一場血腥的大屠殺,這被視為是太平天國高層權利分裂,是自毀長城的一場內訌,對太平天國後來極盛而衰走向覆沒是付主要責任的,可以說是“成也楊秀清敗也楊秀清”。

“永安封王”奠定了太平天國早期的權利中心,天王洪秀全領銜,天王之下有東王楊秀清,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西王蕭朝貴和翼王石達開,東王的權利僅次於天王,由此可見楊秀清在太平天國內部地位超然,位高權重。

楊秀清這人個人能力還是挺強的,雖沒多少文化但也是個智勇雙全的人物,在太平天國草創之初他多次利用“天父附體”的方式助太平天國整頓人心轉危為安,但同時他又是一個剛愎自用為所欲為權利慾望極強的人,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他多次在公開場合挑戰天王的地位,利用所謂的“天父下凡”公開斥罵鞭撻天王洪秀全,這種不顧大局謀一己私慾的行為很快將他自己推上與整個太平天國的對立面,最終釀了太平天國史上最嚴重的慘劇。

作為太平天國的集政教與一體的實際上的一把手,楊秀清在太平天國由金田走向天京這段時間裡軍事才能卓越,他調度有方,指揮冷靜,以優秀的軍事才能讓太平天國達到了巔峰,但等到天國定都天京後他卻又變成了一個指揮無能只知權利鬥爭的人,他的刻薄與自私讓更多的人與他越走越遠,而“天京事變”給太平天國帶來的毀滅性打擊又從另外一面印證了他就是一個難成氣候的統帥。

所以太平天國讓洪秀全,讓楊秀清坐江山都無法改變現狀,人雖無完人,但有些人可以朝完人的目標去努力,而有些人卻離完人越走越遠,最終玩火自焚自作孽。





大國布衣

楊秀清以前是賣炭的,小時家裡窮,上不起學,不識幾個字。但此人脾氣很大,很奇葩。集會時候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暈倒,然後醒來,換個腔調,假裝天父下凡,告諭人間。一開始與會者不太相信,覺得他這是在糊弄,但洪秀全告訴大家,老楊說的是真的,我是上帝派來的來的不會騙大家,他這就是天父上身了。後來太平天國做大,楊秀清跟洪秀全鬧矛盾,一旦洪秀全反駁他,他楊秀清就立即暈倒,然後醒來,以天父的口吻,將洪秀全羞辱一番。

楊秀清一開始是九千歲,建國以後洪秀全不理朝政,讓楊秀清主持,權力漸大,後來非讓洪秀全親自到東王府封他為“萬歲”。這擺明了是篡權,而且篡得挺噁心的。洪秀全假裝答應,內心已有殺機。後來洪秀全設計將楊秀清殺死,其餘與楊秀清有瓜葛的三萬多人,也全部被屠。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天京事變”,王殺王。

但能另一方面講,楊秀清也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放在今天來說,就是此人的統籌能力和領導能力十分強。從金田起事到天京變亂之前他都是軍事總指揮,有戰績有威信能統領軍隊。天京變亂之前天國的勢力達到最強盛時期,拔除江南江北兩座大營,西線也是大勝滿清。

李秀成說,東王在世時,軍令嚴整,賞罰分明,民心佩服。清朝湘軍採編所主持張德堅在《賊情集要》中評論楊秀清:“於行陣機宜,山川形勢,頗能諳習。雖不讀書,罔知兵法,然皆譎詐機警,逞其毒焰,竟能成燎原之勢。”可見楊秀清此人雖沒讀過書,但其領袖作戰能力在天國是數一數二的。

筆者覺得太平天國成也東王敗也東王,早在拜上帝會活動期間,是東王第一個利用“天父下凡”來穩定會眾,拜上帝會才不至於破裂,反清活動才得以繼續。起義後,一直到打下南京,北伐、西征,以及天國內的各種實際事務,也主要是靠東王操辦。楊秀清死後,太平天國就一蹶不振了,從此不可避免的開始走下坡路。

但也要看到,東王楊秀清身上也存在諸多致命的毛病。例如一開始洪秀全並不主張定都南京,結果被東王借“天父下凡”給壓下去了,到天京後貪圖享樂,停滯不前失去推翻清王朝的大好時機。

總的來說,太平天國並不是死在了軍事和治理能力,畢竟楊秀才有才不代表會做正確的決定。太平天國最終只是一個小農群體的反抗,打上了一個民族主義和群眾的假標籤,使用什麼主義和旗幟並不是問題。楊秀清即使活著,太平天國也難改根性,沒有天京變亂,也許還有其他的變亂,最終在某個時間點太平天國會絆倒自己,然後清帝國就會趁機給予致命一擊。


同濟天下

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之初,會員稀疏,發展緩慢。在廣西傳教,受到清政府查封,被捕入獄,危難當頭,楊秀清假借天父下凡,發動金田起義,太平天國運動才得以起死回生。



洪秀全雖是太平天國運動的發起人,但他只是一個落魄書生,只有理論,沒有實踐。楊秀清燒炭工人出身,雖初通文墨,而社會經驗豐富,處理事務果斷,在當地群眾當中具有很高的威望。楊秀清在關鍵時刻,挽救並推進了太平天國運動的迅猛發展。



金田起義永安封王后,太平天國向何處發展,走的路都是楊秀清制定的路線。楊秀青天縱英才,無師自通,才能出眾,眼光獨到。太平天國建都南京之後,洪秀全貪圖享樂,楊秀清軍政大權獨攬,軍政外交處理得井井有條,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



實際天平天國運動中,楊秀清遠見卓識雄才大略,洪秀全一介書生雞腸小腹。太平天國節節勝利,楊秀清的功績第一。洪秀全楊秀青都被眼前的勝利衝昏頭腦,開始爭權奪利。洪秀全和韋昌輝密謀天京事變,殺東王楊秀青,導致太平天國人心渙散走向分崩離析,最終失敗。如果楊秀清對洪秀全先下手為強,把洪秀全軟禁起來,供奉聲色犬馬,挾天王以令諸將,天平天國走楊秀清路線,在楊秀清的領導下,避免了南京之變,乘勝追擊,進軍中原,推翻清政府,建立一個新政權完全是完全有希望的。

勝者王侯,敗者為賊。楊秀青過於驕傲,傲兵必敗,他讀的書還是太少了。


四本看長安

如果是楊秀清先下手為強,太平天國的歷史必將改寫!

楊秀清,廣西桂平市紫荊山平一隘新村人,他家世代為農,5歲喪父,9歲喪母,他是被伯父楊慶善一手帶大。足可見他身世之悽慘,同時也可間接的印證他為人樸實。

說到楊秀清,我們就會想到太平天國運動。1846年楊秀清加入拜上帝教,5年後他參與了洪秀全領導的金田村起義,因為他的功績卓越,洪秀全封他為“東王”。



自金田起義起,太平天國的勢力迅速壯大,攻克清朝大江南北。1856年4月太平軍攻破清軍的江北大營,1856年6月太平軍又攻克了清軍的江南大營。可謂是勢如破竹,銳不可當!當時的東王其實已經掌握了太平天國的軍事權、政權和教權,他算得上是太平天國真正意義上的首領。

為什麼說楊秀清不死,太平天國的命運會被改寫呢?


眾所周知,歷史書上大多是寫楊秀清是如何的居功自傲,惹禍上身,最終被洪秀全設計殺害。難道作為太平軍實質上的領袖真的是那麼膚淺的人嗎?當然不是!

我們就拿太平軍中的周錫能來說吧,當年清政府收買了周錫能,打算裡應外合攻破永安州城。可是偏偏這一情報卻被東王所知,所以楊秀清巧施妙計,他假拖“天父下凡”,捉拿周錫能,並且揭發他投敵的罪行。從這件事上看,你還認為楊秀清真的是那麼膚淺的人嗎?

歷史上總是說楊秀清利用“天父下凡”懟洪秀全,那他為什麼要懟洪秀全呢?你可知其背後的真正原因嗎?


自從太平天國定都天京之後,洪秀全作為天王,拜上帝教的創建者,他違背了自己當初創建教義的初衷,他開始貪圖享樂,浪殺無辜,荒廢政事。當時的東王楊秀清可謂是看在眼裡,苦心難言。東王楊秀清對於當時的局勢做過分析,並且建議洪秀全率軍北進,直接推翻清政府。然而洪秀全那裡聽得進去呀!他只看眼前的富貴和安穩,不願再思進取。畢竟農民是具有侷限性的,意識到這點的楊秀清不得不利用宗教色彩的方式來讓洪秀全信服自己,以至於讓太平天國的國勢變得更加強大,所以他才假託“天父下凡”懟不思進取的天王洪秀全。

歷史不存在假設!


但要說死的是洪秀全而不是楊秀清的話。或許太平天國將會取代封建統治的清政府,或許也會加速我國國民民主意識的提高,或許同時也會推進我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或許就沒有日本侵華史,或許就沒有國民戰爭,或許……

總而言之,我們都是站在歷史節點上的觀望者,太平天國運動也只是歷史上的一個節點,無論是楊秀清還是洪秀全,這兩“獨秀”都已是歷史上的塵埃往事,我們淡然看之便好。你們說,對嗎?

(愛生活,愛歷史。敬請關注:歷史之鯤愛最右)


小鯤論史

太平天國運動――成也東王,敗也東王!


東王就是楊秀清,根本上楊秀清是一個神棍。別看洪秀全是最高領導人,很多時候大權還是掌握在楊秀清手上。太平天國起義之初,洪秀全自稱天父,建立拜上帝教。


Δ太平天國運動

然而這個主意最初是楊秀清想出來的,每次集會都假裝暈倒,醒來後與洪秀全一唱一和,自稱是上帝派來人間的代表。到了後來,但凡兩人有什麼矛盾,楊秀清就假裝天父上身,來反駁洪秀全。

楊秀清只不過是九千歲,然而定都天京後,所有的政務全部交給楊秀清。後來楊秀清開始飄了,竟然讓洪秀全叫他萬歲,開始有了謀反的意圖。洪秀全設計令石達開回來救駕,後來殺死了楊秀清,史稱天京事變。


Δ太平天國運動

其實所有王中,楊秀清算是比較有領導能力的人。即使是賣炭出身,卻能夠從金田起義到天京事變擔任軍事領導人。然而天京事變之前,不僅是太平天國的巔峰,也是楊秀清的巔峰,在反清戰場上也是捷報連連。

正如同開頭所說:成也東王,敗也東王。金田起義初,靠著天父附身籠絡了一大批人。起義之後,率領教眾一路南下,東征西戰,才打下如此大的一座江山。東王一死,太平天國也不復往昔!

即使楊秀清先下手為強,然而也支持不了太平天國幾年光景。縱使楊秀清有才,然而往往做出錯誤決定。比如強勢定都天京,引起內亂。畢竟沒有念過書,很多時候還有著貪圖享樂,得意忘形等人之惡習。

Δ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終究只是一群農民領導的小農群體,一旦取得一點成就便沾沾自喜,不思進取。然而卻被後世史學家貼上了民族主義的標籤,彷彿高尚了許多。還是改變不了領導人一些惡性根本,滅亡只是遲早之事,清朝早晚會給予致命一擊。


楊秀清改變不了太平天國根本,滅亡是早晚之事!


史之策

太平天國曆時14年,在世界歷史上也算是規模空前的一次農民戰爭。太平軍起事最初是洪秀全和馮雲山創建拜上帝教,之後在紫荊山等地發展勢力,由此集結了蕭朝貴、韋昌輝、楊秀清、石達開等一干人馬。1846年,在馮雲山的影響下,楊秀清加入拜上帝會。在傳教起初,楊秀清只是一個普通成員。

1847年2月底,馮雲山入獄,洪秀全返回廣州營救。拜上帝會突然陷入了群龍無首的地步。這時,楊秀清站了出來,通過利用當地迷信的降童巫術,他偽裝成“神靈附體”的樣子,代表天父傳達聖旨,從而鞏固了拜上帝會。於是,楊秀清在拜上帝會內部,正式取得了代天父傳旨的特殊地位,並一躍成為拜上帝會的領導者之一。

1851年金田起義後,洪秀全在永安封王,即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之後,在向湖南進軍過程中,南王馮雲山、西王蕭朝貴相繼戰死,東王楊秀清則脫穎而出,成為僅次於洪秀全的第二號人物。

楊秀清此人不簡單,軍事才能出眾,善於謀劃全局,聯合各派力量。楊秀清的戰略眼光,幾次都把天平天國引上正途。一次在戰略東進還是西進問題上,當時幾乎所有人的意見都是戰略西進,進中原,進河南、陝西。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那邊窮,而江浙一直都是清政府的錢袋子,還有洋人。但唯獨楊秀清慧眼獨具,力排眾議,建議往東往北發展,果然事成。在整個戰略發展階段,直至太平天國全盛時期,楊秀清的功勞無人替代。

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這一定都原本是打算整頓軍隊、休養生息,以確保有十足把握推翻封建腐朽的清政府。可是事與願違呀!自太平天國定都以來,天王洪秀全卻不怎麼關心政務,而是把精力放在瞭如何去享受其富貴和淫樂。

楊秀清在進駐天京,受封東王后,他實際上行使著攝政王的權力。雖然他的封號是東王,是9000歲,但是權力不止這些,把天王洪秀全,表面上是皇帝,但是沒有實權,可以說空有其名。所以,楊秀清認為自己比洪秀全重要的多。楊秀清一方面架空天王權力,另一方面還刻意維護天王的君主威信,這說明楊秀清深知自己權力再大,在臣民心目中仍然是臣。

洪秀全反而整天躲在天王府裡,足不出戶,基本上不管朝政。不是不管,而是他管不了,他沒有建立一套管朝政的制度。而楊秀清精明強幹,什麼事都處理得井井有條。所以,實際上,楊秀清已經完全掌控了政權。楊秀清有著很大的權力,手握兵權的一個人,所以每每與天父之名,讓洪秀全將其封為皇帝,洪秀全聽出其有篡位之意。

就在形勢一片大好之時,天王洪秀全卻越來越不能容忍東王楊秀清的擅權跋扈。自感尊嚴和威權正一點點喪失的洪秀全,與屢屢被楊秀清欺凌羞辱、 同樣心懷不滿的北王韋昌輝暗中密謀,決定不惜一切代價除掉飛揚跋扈、盛氣凌人的東王楊秀清。

1856年,太平天國的天京內訌爆發,這次事件導致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三位天王死亡,而翼王石達開直接選擇離開太平天國,此次事件,死傷人數多達2萬多人,參與人物均是太平天國的核心領導,此次事件天王洪秀全是最大的獲益者,也導致太平天國直接開始走下坡路。


星火動漫社

即使楊秀清先下手為強並且篡位成功,太平天國也不會有大的作為。



第一,楊秀清的發跡並不是才能有多大。太平天國的早期,也就是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南京這一段時間,之所以在軍事上較為成功,是與馮雲山、石達開等戰略家、軍事家的努力和全體軍民的同仇敵愾分不開的,而楊秀清只是高層領導者的其中一員,並沒有做出太突出的貢獻。只是他頻頻借“天父下凡”,多次在高層內部意見不統一時,維護了洪秀全的權威,這才使得自己有了發跡的基礎,並逐漸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東王。憑這樣的才幹,楊秀清即使當上了天王,又能有多大作為呢?

第二,楊秀清並不是一個卓越的戰略家。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形勢其實依然是非常嚴峻的——清政府舉全國之力、發全國之兵進行圍剿圍困,而且太平天國佔據的地盤不過數省而已,還不很穩定。這時,最需要的是在已佔據的地盤上進行有效的政治經濟管理,以建立穩固的根據地。同時,要趁清政府原有的八旗兵、綠營兵戰鬥力不強,而湘軍淮軍未完全編練成軍的情況下,開疆擴土、打擊敵人有生力量,並派軍北伐牽制敵人。可這幾件事,洪秀全和楊秀清都沒有安排到位,卻開始大興土木、廣選秀女,自己過上了荒淫無恥的生活。尤其是楊秀清,權力慾嫉妒膨脹,幾乎架空了洪秀全,這才招致了殺身之禍 。這樣看,楊秀清即使取到了洪秀全,也是不過是另一個翻版的洪秀全而已。


第三,太平天國運動的侷限性決定了楊秀清也不可能成為一個明君。太平天國運動一直把“絕對平均”作為自己的口號,認為要建立“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天下人田,天下人同耕”的大同社會。但這種絕對的平均不僅是不可能實現的,而且楊秀清等高層又不能與廣大軍民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只顧自己享受,這也就決定了太平天國不僅不能夠得民心,而且被很多人認為是一場禍水,所以不論是洪秀全還是楊秀清都不會有什麼大作為。


老眼讀書

如果楊秀清先下手為強,即使成功,太平天國還得完蛋,它內部有個結構性矛盾。

楊秀清雖然不識幾個字,但他的領導能力、組織動員能力和團隊協調能力遠比有點文化的洪秀全強,洪秀全跑到廣西傳教,幸得楊秀清幫助,讓一批燒炭的成為洪秀全的首批信徒,但洪秀全自己沒堅持住,官府一壓制他又逃回廣東了。眼看要散夥,大家不想幹了,楊秀清不得不假扮天父下凡,告誡大家一定要堅持下去。

楊秀清苦心經營之下,這拜上帝會居然搞得紅紅火火,後來洪秀全又回來了,一看可以啊,不過這時候他已經只能做個“精神領袖”了,他能力沒楊秀清強,拜上帝會最困難的時候都是楊秀清在苦撐,雖然洪秀全開了公司,但這個公司的發家是楊秀清的功勞。

最後太平天國在東王的帶領下,最後佔據了南京作為天京首都,這一路,洪秀全和楊秀清也屢有矛盾,每次洪秀全不聽他的,楊秀清就暈倒在地,再次天父下凡,訓斥天王,洪秀全只能乾瞪眼沒轍,天父下凡是當年這個組織穩定的有效手段,大家都信的,天父的話一言九鼎,如果洪秀全公開不聽,那這個政權的合法性就有問題了。

洪秀全是太平天國裡的理想派,而楊秀清是紮紮實實的現實世俗派,其實太平天國發展到天京,洪秀全和楊秀清已經成為不可調和的兩條線路之爭了。洪秀全只知道呆在深宮之中,不理政事。楊秀清幾乎是整個天國的總管,兢兢業業地把這個事業做大做強,但他所做的,洪秀全看不慣,那楊秀清只能用天父下凡來強迫洪秀全認可。

最後,我們知道的,洪秀全借刀殺人,東王府2萬多人被殺,然後動手的韋昌輝又被滅族,自此,太平天國元氣大傷,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弱。

如果楊秀清主動發難幹掉天王,那就更嚴重了,洪秀全是這個組織的精神領袖,核心人物,他代表了神權,是上帝在人間的代表,他若死,上帝就沒有代表在人間了,楊秀清只是天父附身,他還是個凡人。洪秀全一死,這個組織的根就斷了,所有人的信仰就破滅了,信仰破滅,那這個太平天國還有搞的意義麼?


雲中史記

在古代封建社會,一國之君皇帝,是身份最高貴的人,無人敢冒犯。自古以來,只有君罵臣、君打臣,絕少有作為臣子膽敢打罵皇帝。但在清朝時期,卻有這樣一位大臣,膽大包天,居然當著眾人的面對皇帝執行杖刑,一打就是40大板。最後的結局,皇帝回宮後,下令殺絕了這大臣府上兩萬多人。



洪秀全被一干來勢洶洶的大臣從溫柔鄉中逼出來後,迫於壓力向楊秀清道了歉,並且還把那個女官殺了賠罪,可楊秀清卻不依不饒,藉著天父下凡之名,對洪秀全一番訓斥後,便讓屬下把這位皇帝拖出去執行杖刑,一打就是四十大板。堂堂一國之主,居然在大庭廣眾之下被打屁股,顏面何存?但是洪秀全卻不敢反抗,因為楊秀清依託的是天父之名,要是反抗就會忤逆天父,這是大不敬,罪不可赦。洪秀全回宮後,內心裡實在氣不過,決定徹底剷除楊秀清。



其實所有王中,楊秀清算是比較有領導能力的人。即使是賣炭出身,卻能夠從金田起義到天京事變擔任軍事領導人。然而天京事變之前,不僅是太平天國的巔峰,也是楊秀清的巔峰,在反清戰場上也是捷報連連。

成也東王,敗也東王。金田起義初,靠著天父附身籠絡了一大批人。起義之後,率領教眾一路南下,東征西戰,才打下如此大的一座江山。東王一死,太平天國也不復往昔!



即使楊秀清先下手為強,然而也支持不了太平天國幾年光景。縱使楊秀清有才,然而往往做出錯誤決定。比如強勢定都天京,引起內亂。畢竟沒有念過書,很多時候還有著貪圖享樂,得意忘形等人之惡習。

太平天國終究只是一群農民領導的小農群體,一旦取得一點成就便沾沾自喜,不思進取。然而卻被後世史學家貼上了民族主義的標籤,彷彿高尚了許多。還是改變不了領導人一些惡性根本,滅亡只是遲早之事,清朝早晚會給予致命一擊。

楊秀清改變不了太平天國根本,滅亡是早晚之事!


蘋果炒鴨梨

說啥呢?楊秀清如果對洪秀全先下手為強了,這楊秀清做了皇帝(楊秀清自稱萬歲,他不會做天王的)了,一樣是個大腐敗墜落分子。甚至比洪秀全更加荒淫無道,驕奢窮欲的大腐敗墜落分子。


他若當了太平天國的皇帝,他若殺了洪秀全,太平天國將更加混亂,根本不用清兵進攻,自己早已就自相殘殺,自取滅亡了。

這些封建社會的造反者們,儘管他們都出身貧寒,但一旦他們起來成功了,有些勢力,馬上就會忘了本,反過來變成壓迫剝削勞動人民的階級,成為改朝換代的工具。

這些人因受歷史侷限的原因,也沒有先進的思想指導,儘管他們開如起義時為贏得勞動人民的支持,提出過一些均田地,同福貴的口號,但這些都是騙人的鬼話。

一旦他們得勢了就翻臉不認人了,一個個開始高高在上做威做福了。生活異常艱難的勞動人民又不得不受他們變本加厲的壓迫剝削了。

亡,百姓苦。興,百姓苦。所以對這些封建社會靠造反起義改朝換代的事,不論如何,老百姓都要遭殃受罪。也就會說他只會改變少數人的命運,使他們從壓迫階級變成統治階段後威風一把,但他無法改變廣大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所以說,不論是洪秀全還是楊秀清,不論誰當皇帝,都不會給老百姓帶來一絲好處,只會帶來無窮的災難和不幸。尤其是太平天國女性,女兵的遭遇可以說是慘絕人寰呀!中國老百姓的這種災難和不幸至到新中國建立才真正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