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離成爲一家偉大的公司有多遠?

騰訊離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有多遠?

今年11月將迎來騰訊成立20週年,作為當前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騰訊這20年發展之路走得相對順利,卻也不乏波折。2010年騰訊遭遇了3Q大戰,這一事件對騰訊而言影響深遠。騰訊之前12年處於不顯山露水的狀態,自此之後就要接受外界的更多審視了。3Q大戰後騰訊制定並實施了開放戰略,構建生態體系將一些核心能力對外開放,並藉此實現了更為高速的成長。但在3Q大戰結束8年後,又一個輿論漩渦將騰訊捲入其中。

騰訊與今日頭條之間的對壘,若能在正常的商業競爭框架內進行,是可以樂見其成的。但是競爭有時候往往會跨出邊界,被帶偏節奏,帶有更多的情緒化色彩。5月30日下午今日頭條推送的那條冒用新華社名義的文章,如果是有意為之的話,那可真是開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新華社沒招誰沒惹誰,沒必要將競爭片面擴大化。而且要注意手法,如果騰訊也用QQ彈窗等手中掌握的強有力工具反制的話,信息傳播秩序得混亂成什麼樣子,好在騰訊最後沒用這種方式來應對。

騰訊有很大的體量,也有很強的生態體系,那麼在這樣一個條件下參與市場競爭時,是不是定然會有店大欺客、以大欺小、恃強凌弱、罔顧公平的色彩呢?在與騰訊有關的爭執發生時,人們往往會更願意認為是騰訊做錯了而使其處於弱勢地位,因為騰訊更大,掌握有更多資源。可公平地說,外界雖然對騰訊期待很高,卻也不意味著騰訊做什麼都是錯的,其對立面做什麼都是對的。所幸如今的騰訊在遭遇輿論風波的時候,並沒有仗勢欺人或者目空一切,也沒有揹負額外的道德綁架的壓力,而是能理性地面對,接受外界審視,並不斷修正己身。在有關公平公正這件事上,如果中國互聯網還有一家公司是看重公平公正的,那麼這家公司無疑只能是騰訊。

國內的大多數互聯網平臺,其實還沒有走出近水樓臺,先滿足自身利益再論其他這個階段,發展程度不深,實力不夠是主要原因。以內容平臺為例,目前有幾家能秉著公平公正,客觀包容的態度去對待平臺中提交上來的內容,人人心裡都有一杆秤。平臺對於內容的處置方式較為隨意,不但批評自己的內容不容存活,就連自己關聯企業的負面信息,不管說得有道理沒道理都會被刪除,發展到最後乃至於你的內容只要不合其心意,就無法被正常展示出來。

當平臺擁有了巨大權力之後,有沒有能力做某件事是個問題,願意不願意做則是另一個問題。如果大家都罔顧公平原則,一味地黨同伐異,對平臺上於己不利的內容嚴加防範,將一切負面評價扼殺在搖籃裡,那倒是簡單了,但平臺失去了公正性和包容性,還怎麼向前發展?平臺的吸引力和公信力也會在這個過程中默默被瓦解。或許並不是所有的平臺都有遠大的理想,其目標高度何在完全都是平臺自己來控制的事情,但平臺能否在擁有巨大權力的同時,剋制住自己的某些衝動,有所為有所不為,是決定一個平臺能否最終走向偉大的標誌。

這種剋制,不僅在內容管理方面,有時候也更多是在商業方面。電商平臺把自己入股的商家的產品放在最好的位置促其賣出更多;網約車優先給自己入股的公司的車輛派單;視頻網站將資源位優先提供給自己入股的內容公司所做的視頻,所有這些做法在人們看來都習以為常,都是正常的商業操作而已,但需要考慮的是,從長遠意義來看這些做法是否正確,是否有可持續性。今日頭條作為一個內容平臺,自己做了一對一外教的GoGoKid,直接與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行業開展競爭,那麼這種競爭對於今日頭條的內容平臺輸出的到底是好處還是壞處呢?對平臺來說,算清小賬並不難,難的是算清大賬,算清如何平衡平臺的開放包容與自身利益實現之間的關係。

今年2月騰訊內容部門發佈的一款app“立知”,因其與另一款發佈已久的app“即刻”很相像,立刻引起了業界關注。騰訊在注意到這個情況之後,緊急下線了立知app,此後這個app再也沒上架。騰訊這麼大的體系,產品和業務部門眾多,在驅動著業務向前跑的過程中出現某些差錯也是在所難免的。可貴的是騰訊並沒有硬坳,發現問題後該怎樣就怎樣,展現出寬廣的胸懷。在互聯網的歷史上,對別人的產品進行像素級模仿且還要振振有詞繼續推進的事情太多了,也沒有相關規定對這種行為進行約束,換句話說就是抄了就抄了你能如何。但這次騰訊卻主動提出圓滿的解決方案,這其實並不是為了平息外部爭議,而是騰訊的格局已經到了這個高度了。

國內的互聯網公司,目前形成一種非常奇怪的做派,有錯不認、逢爭必勝、彷彿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後要是認錯就名譽掃地了,又彷彿在口頭上落於下風時就真能導致業務競爭也落後了一樣,萬事只求一個面子上的勝利,卻完全忽視對用戶和業界所產生的實際觀感。去年12月份,火絨攔截了騰訊的官方程序,指出其中某些技術嚴重超出常規。消息傳出後馬化騰親自出來認錯,並要求團隊對此進行整改與道歉。之後騰訊團隊立刻下線了產品,向用戶做出道歉,並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處罰。騰訊在市值登頂國內第一大的這兩年內,類似的道歉和服軟還有很多,完全與整個互聯網公司的風氣反其道而行之。

相比某些對媒體說罵就罵,對用戶說侮辱就侮辱,用盡一切辦法壓制負面言論,無時不刻展露霸氣的大公司,騰訊是更有能力呼風喚雨並展露霸氣的,可騰訊不但歷史上沒有這些習慣,看上去也不想往這個方向發展。張牙舞爪的目的無非是為了掩蓋更大的問題,為了堵住悠悠之口,因此他們不容自己在任何一件小事上遭受失敗,也絕不會在任何一件事上認錯。而騰訊的風格是,不排斥自己有問題的言論,有了問題積極解決,甚至馬化騰親自出來指示解決,因為騰訊沒有什麼大問題要掩蓋,而是要用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的方式,實現自己的目標。騰訊那些做出的道歉和主動整改動作,無論如何也不能被視作騰訊處處落於下風的證據,相反卻是騰訊要盡力邁向一家偉大公司的標誌。

歷史上最偉大的公司如蘋果和微軟,無不是一路被罵過來的,但他們沒有被罵垮,反而是在外界的不斷爭議中一次次走向勝利。微軟在90年代末上市後,很快就度過市場蜜月期,遭到了科技界長達十幾年的無情撻伐,科技界給微軟冠以的頭銜有壟斷者、抄襲者、商業手法拙劣、怪獸、邪惡帝國、鉗制創新、創新的對立面等等。事實證明,微軟並沒有隨著這些謾罵而沉淪,反而是頂著巨大輿論壓力不斷進行自我修正,不斷變得更好。而就在前兩天,微軟市值已超過其競爭對手谷歌,位列全球科技三巨頭之一。

偉大的公司,首先從思維上都是開放的,心態上都是包容的。其次,偉大的公司往往都掌握了巨大的權力,但卻並不濫用這種權力。第三,偉大的公司都有其符合人類社會的價值觀,有意願、有能力也有手段去維護公平、公正的商業生態。騰訊目前也許距離偉大的公司還有一段距離,但騰訊已用自己的所作所為向外界展示了自己要努力成為偉大公司的意願,並且也很願意積極作為去實現這一目標。僅憑這一點來看,騰訊正在做的正是國內所有互聯網公司所不能為之事。因此用尋常的公司競爭視角去看騰訊是不妥的,畢竟大多數公司更看重的仍還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騰訊的目標卻是星辰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