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思道讓十三阿哥辭掉鐵帽子王,可保一世平安,但是胤祥做了鐵帽子王,為何沒有事?

八零後勇往直前



第209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

因為老十三已經勘通了人情世故,有了自保之道,從以前的豪氣沖天變成了小心翼翼,所以老十三才沒有事。

接下來宋安之來說說。

在鄔先生半隱離開北京,老十三送別他的時候,鄔先生大為感動,曾對老十三說道要拼死辭掉鐵帽子王,方可保一世平安。

然而後來老十三依舊成為鐵帽子王,還沒有事,這是鄔先生失算了嗎?

在宋安之看來,鄔先生並沒有失算。

為什麼這樣說呢,彆著急且聽宋安之一一道來。

首先鄔先生為什麼要急匆匆的半隱呢,是為了避免兔死狗烹。這個分析很早以前宋安之就具體分析過,今天再大概說說。

大家想想雍正在繼位的當晚,不好好守靈,卻急匆匆跑回王府面見鄔先生,真的正常嗎?

其實那時候已經起了殺心了,所以用安排鄔先生等話來試探鄔先生。而鄔先生自高福死後,說出那句“殺高福者鄔思道也”。就已經明白雍正這個人了,所以當雍正試探他以後,馬上提出不要回報,並且要激流勇退,還以方便監視他的半隱方式來打消雍正的顧慮,才得以死裡逃生。


次日鄔先生離開,老十三遠遠追來,要送別鄔先生。想必鄔先生都有一些害怕,怕雍正反悔,所以當老十三拿出酒時,鄔先生並沒有第一時間喝,而是看著老十三喝完,老十三也豪爽,喝完碗底朝下讓鄔先生看了看,鄔先生才放心的喝了。

鄔先生放鬆警惕以後,但依舊有戒備,只是試探的問了一句聽說皇上要封老十三為鐵帽子王了,只見老十三說道:王不王對我來說已經無所謂了,不過這個鐵帽子卻難得呀。

鄔先生聽罷,想說什麼,卻是欲言又止,還是對老十三有所戒備,轉身就要上車離去。這時老十三真情流露有些愧疚的對鄔先生說道:“鄔先生,我們對不起您吶。”鄔先生看到老十三如此表現,才放下心來,說道:“十三爺這話錯了,我是懷著為天下蒼生的心願,才輔佐四爺的,如今心願得償,夫復何憾呢”。

對老十三放下心來的鄔先生,看到老十三依舊是那個俠肝義膽的老十三,想起自己遭遇,終是不忍心,於是提醒起了老十三。說道:“十三爺,你我相識十五年了,你天真率性,行俠仗義,我很佩服你的為人吶。臨別之時,有句肺腑之言啊,這個鐵帽子王,你要拼死辭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你至今尚未勘通人情世故,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意思是你小心點,好自為之吧。

老十三回道:“鄔先生,你放心,我不信四哥會做出鳥盡弓藏的事。”說明他很是很相信自己的四哥不是那種人的。


鄔先生並沒有多說,而是保持一貫的神秘作風,說道:明日我的話就能驗證吶,府裡專一替四哥辦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

老十三聽後眨眨眼,應該有些動搖。兩人一時無言,鄔先生接著說道:“不過十三爺你不用擔心,只要你收斂鋒芒,皇上不會怎麼樣你的。”

老十三回道:“鄔先生你也要多多保重啊。”雖然沒有正面回答鄔先生的話,但意思你也要多多保重,潛臺詞是我會好好保重自己的。鄔先生笑著說道:“不用為我操心,我有自全之道。”

明日的事情誰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只是老四府裡的總管太監高勿庸從此再也沒有出現過,而老十三也是一夜之間似乎變了個人一般,小心翼翼到讓人不習慣。

大家可以看看老十三被放出來的當晚,前往豐臺大營奪取兵權,圈禁十年依舊沒有磨滅他的俠王本色,談笑之間,就將豐臺提督成文運殺死,成功的奪取了兵權。

而自鄔先生說那句話以後,過了明日以後,這位俠王歷經十年圈禁,都沒有磨滅的豪爽性子,卻是驟然之間,變成了小心翼翼的性子。

老十三不只是小心翼翼還變得中庸起來,像戶部鑄新錢有貓膩,上書房幾位王公大臣都沒有點破,愣頭青孫嘉誠點破以後,老十三都沒有說話,也就是張廷玉說了說。


雍正發現老十三如此這般以後,無奈之下只能通過下棋試探點醒老十三。

只見上書房會議散了以後,雍正單獨留下老十三下棋,這裡有一個細節大家注意一下,一般來說白棋為尊,所以老十三特意將自己手中的白棋遞給雍正,雍正一看並沒有高興,而是十分不滿意的看了看老十三。

下棋時雍正誇獎老十三的棋術在幾位阿哥中是首屈一指,而自己只是一般般。不過兩人下起棋來就不一樣了,老十三一直是猶猶豫豫的下和棋,而雍正在那裡是越來越生氣。

老十三應該是內心糾結了一會,才說起鑄新錢的事情,說道:臣一直在想張廷玉的話,朝廷一年多的賦稅,從銀錢兌換差價裡,都叫那些黑心的官兒給掏走了,發覺得終究不是事兒呀。

但生氣的雍正忍不了了,說道:不下了總是和棋,沒意思。又對老十三說道:你是不是瞧不起朕?

老十三跪下說道:皇上臣焉敢,君臣分際下不僭上,皇上臣是以理而行。開始了客套化回答。

雍正這時候見真招了,說道:朕看你越來越不像以前的允祥了,敢說敢為敢笑敢怒,聖祖親賜號拼命十三郎,現如今這這怎麼了這是?


老十三慢條斯理的說道:此一時彼一時,情勢不同了。

雍正一看老十三還是這般客套的回話,氣的將桌上的棋子打了下去。頓了頓,雍正再度說道:朕要你做朕的十三太保。

老十三回道:皇上您知道,咱們宗室骨肉,為的就是這把龍椅,為了拔去我這根眼中釘,有人幾次擺圈套害我,你都應該知道的,我這十幾年如展薄冰步步小心,還是著了人家的道兒啊,在宗入府被皇阿瑪圈禁了整整十年啊。皇上整整十年吶,我是從荊棘叢裡爬出來,油鍋裡滾出來,地獄裡逃出來的人吶。

您看看我這頭髮,一多半都白了,您想過沒有,我今年才三十七歲呀,怎麼能指望那個死了的拼命十三郎,再去還陽呢?

老十三的回答很有意思,見雍正雍正追問。所以說了說這些年奪嫡的心酸,自己那麼小心還是被別人陷害,為此付出被圈禁十年的代價,現在才三十七歲就已經老成這樣子了,早就沒有當年的豪氣了,意思是自己已經被磨平了稜角,沒有鬥志了,只會隨波逐流了。

其實鄔先生那番提醒的話才是真正使老十三如此小心翼翼的原因,但老十三總不能說我害怕四哥你吧,所以只能這樣說了。


雍正一看老十三這樣說,連忙扶起老十三並且說道:十三弟是四哥錯怪你了,朕這陣子心事太多,沒有顧及你的心境,朕是想讓你振作起來啊!意思是弟弟你的苦哥哥都明白,只是這段時間太忙了,所以有些沒有考慮你的想法。

老十三連忙說道:臣弟明白臣弟明白。

雍正說道:你不全明白,你要是明白的話,就應該打起精神來你要知道,朕現在是在火爐上烤,你也還在荊刺叢裡啊。意思是你還是不明白,我現在不好受,你跟我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不好受,你也不好受啊。

老十三接著說道:請皇上明訓。

雍正繼續說道:皇阿瑪在世的時候,你和我就專幹這個差事,催討各省的虧空,結果呢我被撤了差,你被幽禁。這時候打起感情牌和說起曾經的追繳往事。

老十三疑惑的問道:那皇上,為什麼還要責罰孫嘉誠呢。其實老十三是看到雍正懲罰孫嘉誠,所以認為雍正也變了,所以嚇得不敢說話,現在正好藉此機會問問。

雍正開始解釋道:因為他上的條陳太早,朕不能一登基就授人以柄,給心懷叵測的人以可乘之機,孫嘉誠是個御史的材料兒朕不久會給他旨意。


得到自己滿意的回答,老十三開始常規化拍馬屁:皇上聖明燭照深謀遠慮,臣心領神受。

雍正叫老十三坐下以後,繼續說道:如今天下積弊如山,朕何嘗不曉得呀,現在吏治敗壞無官不貪,官員結黨成風朋比為奸。皇阿瑪在世的時候,就對此就痛心疾首啊,但是他老人家晚年龍體欠安倦於政事,你說這些事朕要不做,我大清何以為國呀。再次表達自己的治理國家的意思,表示自己懲罰孫嘉誠只是權宜之計,其實心裡清楚的很。

老十三見狀馬上表態:臣一身一命惟皇上是從,臣即前經請命願往青海與羅布增丹增兵車相會,一場大捷下來百邪全避。那時辰,皇上就能騰出手來清理更治了。意思是讓我繼續做我喜歡的領兵作戰吧,或者說給我兵權,讓我有安全感,還可以蕩平叛軍,為皇上你的新政鋪路。

雍正一看有效果,說道:不必拘禮,朕要的就是你這份心雄萬夫的壯志,但是青海你不能去,朕身邊沒有護駕的不成啊,朕已令入傳詔命年羹堯進京實補大將軍缺,有你和衡臣他們,朕跟前的事兒就好辦多了啊。意思是我不能放你走,不是我不給你兵權,主要我現在需要你在我身邊保護我啊!

兩兄弟互相試探完以後,老十三覺得雍正還是當年的四哥,對於國事是瞭然於心,而且對自己也可以。雍正是明白老十三是害怕再被人下套,所以讓他寬心下來,好幫助自己。


於是雍正讓張廷玉當場擬旨封老十三為親王賞三眼花翎。

這裡再注意一個細節,那就是雍正還讓張廷玉擬旨封諾敏為天下第一巡撫,只見說這句話的時候,老十三和張廷玉都是不約而同的有些錯愕的抬頭看向雍正,但老十三並沒有勸阻雍正。

這說明什麼?

說明老十三還是對雍正抱有戒備,不敢暢所欲言。更是說明老十三已經勘通了鄔先生所說的人情世故,做到真正的小心翼翼,收斂鋒芒了。

老十三能明白鄔先生的話,並且做到鄔先生所說的勘通人情世故和收斂鋒芒,所以即使接受了鐵帽子王,也是沒有事的。

所以說鄔先生並沒有失算。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鄔先生的意思是讓老十三不要接受鐵帽子王,遠離政治事非,以保全自己,過上安穩生活。

但是沒想到老十三還是接受了鐵帽子王爵位,於是老十三在46歲的時候,就活活累死英年早逝了。

我是宋安之,主打歷史文章和分析經典電視劇中隱藏的人生道理。故事在筆下,我們都在路上,茫茫人海中你我這麼有緣分,正好讓你看到我的文章,那麼還請繼續這種緣分,點個贊關注一下吧!

第209期宋安之獨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為止!

下期再見!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覺得分析的還可以就點個關注唄~


宋安之


《雍正王朝》劇情中,鄔思道讓十三爺胤祥拼死辭掉鐵帽子王,可保一世平安,但是十三爺說道:“王不王對我來說已經無所謂了,不過這個鐵帽子卻難得呀。”

十三爺不願意辭掉鐵帽子王,主要是因為鐵帽子王相較於其他的親王郡王貝勒等爵位,有著眾多特權,特別是世襲罔替,隔代不降爵,是非常的難得,不僅對於自己是一份莫大的榮耀,這份福音也能惠及子孫後代。

同時,作為雍正繼位初期,皇帝身邊最值得信賴的幫手和兄弟,面對荊棘密佈的朝廷,十三爺也需要足夠的地位與足夠的官銜爵位才能壓得住反對的聲音,說白了還是為了雍正。

所以十三爺還是當了這個鐵帽子王,並且平安度過一生,和碩怡親王的爵位也順利世襲給了自己的兒子弘曉。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十三爺在任上兢兢業業,甚至可以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形容,正史中的十三爺做出的貢獻和功勞更是遠遠多於《雍正王朝》劇中的,為雍正時期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但從自己的貢獻講,也配得上這個鐵帽子王的稱號,特別是相對於他後面的和碩醇親王奕譞以及和碩慶親王奕劻,簡直甩開了幾條街。

其二,十三爺經過康熙朝十年的圈禁生涯,正如康熙所說的,他自己已經懂得收斂鋒芒,通曉人情世故,懂得如何與人相處,更懂得如何與君相處,不論是對於自己皇帝哥哥的尊重,還是下棋輸半子,都能體現這樣一點,縱然自己是雍正奪嫡的支持者與功臣,卻懂得居功不自傲,這一點又遠勝於隆科多與年羹堯。

其三,雍正對於自己的兄弟並不是都像對八爺黨的那幾位似的那樣警惕與刻薄,劇中三阿哥誠親王胤祉享有御前免跪的特權,十六阿哥、十七阿哥、二十四阿哥等也都獲得了加封,受到了重用,只是八爺黨的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因為總與雍正對著幹,被除掉也是咎由自取,支持皇帝,支持雍正的,也都獲得很好的收場。

其四,雍正也需要自己有這樣一位信得過的兄弟,位高權重並且德高望重,既能幫助自己處理政務,又能樹立起朝中重臣的榜樣,平衡朝中勢力,特別是平衡與八爺黨的勢力平衡,進而有利自己政策的執行。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是一位近乎於“神”的人物,但是他的神在於能夠通曉康熙內心的想法,做的是康熙一面鏡子坦露康熙心中的想法,而雍正一直就是自己做自己,所以也就只有雍正才能瞭解自己吧。


雍親王府


先說此事的出處。

鄔思道選擇“半隱”,離開京城的時候,十三爺帶著酒來送別鄔思道。鄔思道順口問了一句,十三爺要進封鐵帽子王的事。十三爺說起此事,言語間很在乎這次封賞,覺得“鐵帽子”很難得。鄔思道也就沒有說什麼,上車要走。

不過,就在此時,十三爺的一句:“鄔先生,我們對不起您”,讓鄔思道感動。他們相識十五年,十三爺的“天性率真,行俠仗義”讓鄔思道佩服。於是,鄔思道說出了那句肺腑之言:一定要拼死辭掉鐵帽子王,才能保一世平安!

鄔思道深諳世事,知道跟天子交往“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可惜,十三爺不信四哥胤禛會是這樣的“天子”。鄔思道給了十三爺一個暗示:明天,專一替四爺辦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被滅口了。

此時,十三爺還是沒表態辭掉鐵帽子王。於是,鄔思道又給了老十三一個建議:收斂鋒芒!

鄔思道給的“辭掉鐵帽子王”的建議,十三爺沒有聽從。但是,第二個建議“收斂鋒芒”,十三爺是嚴格執行了。

鄔思道的話,後來真的應驗了。十三爺知道坎兒等給四爺辦秘密差事的人,都被滅口了。胤祥理解了“與天子交往,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四哥變成了皇帝,就不再是四哥了。

於是,胤祥在皇帝面前,自稱“臣”/“臣弟”。對於雍正,他每次都是畢恭畢敬的稱呼“皇上”,不再稱呼“四哥”。而且,在皇帝面前,總是卑躬屈膝,說話也委婉了很多,不再“口無遮攔”。

後來,雍正和十三爺下棋,十三爺再也不敢贏雍正。棋藝在阿哥中間拔尖的十三爺,每次都和雍正下個平局。雍正知道十三爺讓著他,於是雍正很惱火。雍正要的是“敢說敢為敢笑敢怒”的“拼命十三郎”;讓胤祥做他的“十三太保”!

此時,胤祥動之以情的說出了自己的苦衷。畢竟,在“奪嫡”之爭中,胤祥多次被人陷害。胤祥十幾年裡,如履薄冰,依然被康熙圈禁了十年!這十年,讓37歲的胤祥耗盡心力,頭髮都已經半白了。所以,已經沒有了“拼命十三郎”的勁頭了。

胤祥雖然“收斂鋒芒”,但是,依然能為雍正挑大樑。

胤祥在雍正登基之前,就是雍正的得力幫手。尤其是在康熙死後,胤祥奪取豐臺大營兵權,為雍正順利登基保駕護航。

雍正登基以後,胤祥依然會為皇帝賣命。當時,青海羅布藏丹增叛亂,老十三依然請纓去青海領兵平叛。胤祥這次請纓,其實,多半是出於表“忠心”。因為,胤祥的身體不行了。而皇帝手裡還有一個年羹堯可用,雍正肯定不捨得讓他去前線拼命。所以,雍正讓年羹堯前去平叛。

其實,老十三胤祥跟皇帝是“發小”。他對於雍正的瞭解,肯定更透徹,更深入。只要胤祥能擺正姿態,肯定能把雍正“哄好”。

最後,以上都是《雍正王朝》劇情。真實的歷史,鄔思道只是田文鏡的師爺。沒有參與“九龍奪嫡”的事,也沒見過老十三胤祥和老四雍正。二月河寫小說,也要尊重最基礎的歷史事實。所以,胤祥還是鐵帽子王,並且能善終。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鄔思道勸說十三阿哥辭掉鐵帽子王,是因他通過與四阿哥胤禛多年來的相處,深知這位胸懷濟世安民志向辦差阿哥,同時又是一位猜忌成性、腹黑狠毒的政客。

當初,高福誤入歧途,鄔思道知道內情後,將計就計讓高福把太子寫給任伯安的密信“偷”出,給到八阿哥胤祀手中,借八爺黨之手促成太子的第二次被廢。

鄔思道的打算,除了借刀殺人之外,另一層意思是讓高福戴罪立功,然後自己再出面求求情、說說好話,讓四阿哥胤禛饒了高福這一次。

哪成想,還沒等鄔思道開口,胤禛就已經讓高毋庸帶著毒藥,馬不停蹄得賜死了高福。

經過這件事的教訓,鄔思道徹底看清了四阿哥胤禛冷血無情的政客本色。往後的日子,鄔思道在雍親王府內,愈發顯得小心翼翼,處處為自己謀劃著將來的退路。

等到鄔思道離開京城,十三阿哥胤祥前來送行時,面對這位重情重義的“俠王”,鄔思道不禁交代起了幾句保身之道:

“十三爺,你我相識十五年了,你天真率性,行俠仗義,我很佩服你的為人吶。臨別之時,有句肺腑之言啊!這個鐵帽子王,你要拼命辭掉,才能保你一世平安。你至今尚未勘通人情世故,常言道,與平常人交往,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啊。”

得了鄔先生金玉良言的胤祥,在與雍正相處時,愈發注重禮數週全、謹言慎行,輕易不明確表態。

比如在跟雍正下棋時,以往在兄弟中棋藝突出的胤祥,對雍正是處處想讓,結局總是以和棋收場,從不敢贏一子半分,免得搶了皇帝的風頭。

這樣的胤祥,簡直與當年的康熙欽封的“拼命十三郎”判若兩人。

雍正對胤祥小心翼翼的樣子,也是十分得生氣,一番痛罵直接將兄弟兩人的隔閡,給捅了個底朝天,算是讓胤祥稍稍放下了一部分顧忌,開始大膽得承擔起朝廷的重擔來。

但與居功自傲、囂張跋扈的年羹堯不同,十三阿哥胤祥始終清清楚楚得擺正自己為人臣、為人弟的本分,從不越雷池一步,更加沒有得意忘形的言行舉止。


再具體看胤祥與清流理論禮法的那場戲。

關於劉墨林到青樓連破蘇舜清四關的事,清流的李紱和陸生楠認為這是道德敗壞行徑,簡直給讀書人丟臉,因而直接革除了劉墨林的功名。

雍正讓胤祥與清流理論,我們看胤祥的表現。

他先是抬出太監秦順,用一首山西男女唱和的小曲打開局面,繼而將話題延伸至詩經裡的語句,一番論證把清流們辯駁得理屈詞窮。

整個論理的過程,胤祥是有理有節前後連貫,哪裡還像當初到江南籌款賑災時表現的那樣,動不動就吹鬍子瞪眼,王八王八得張口就罵!



可見,當年鄔思道臨別之前說的那番話,胤祥是聽進去了的。

雖然他沒有按照鄔思道的謀劃,去拼死辭掉這個鐵帽子王的爵位,但他卻在悉心辦差與小心謹慎之間,把握拿捏得恰到好處,充分獲得了雍正的信任和倚重。


劇透歷史


怎麼就沒事?怎麼就一世平安?十三爺活到46歲就掛了。


鄔先生勸誡十三爺的場景,是在《雍正王朝》全劇第21集,在20集中,雍正順利繼位,21集,鄔先生捲鋪蓋卷跑路,尋求“半隱”,之所以能成功跑路,一方面是因為他和雍正的對話頗為感人,打動了雍正,另一方面是雍正立足未穩,很多事依然需要他。


所以鄔先生在全劇中,唯一一次出場,是戴上了官帽的——



這是一個水晶頂戴的朝冠。

清朝的朝冠,依次為珊瑚、藍寶石、青金石、水晶、硨磲、素金、鏤花陰文金頂、鏤花陽文金頂。那麼鄔先生這個朝冠,是五品水晶。略低於他要去效力的李衛,田文靜的藍寶石、青金石。

鄔先生未曾科舉,這樣的朝冠他是永遠沒有資格戴的。導演在這時候給了他這個帽子,其實是道具為劇情服務,暗示,鄔先生將要發揮的正好是一個幫助四品大員做事的作用,在後來的劇情中,這個五品不在朝的鄔先生,幫雍正做了大事——給李衛出謀劃策,查翻諾敏,幫助田文鏡賑災,為年羹堯送糧,並且敦促年羹堯出兵平叛。

作為一個讀書人,鄔先生最大的願望便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然而他沒有機會。最後以這種方式在暗中實現自己的夙願,是雍正最大的恩賜,同時也是自己的夢想實現。這是他和雍正兩個人的默契。

帝王用能人,功臣最畏懼的就是功高蓋主,而功臣那麼辛苦努力,功勞無以復加以後,就是和領導翻臉,自立為王的時候,古往今來,稍微處理不好,韓信、藍玉、等等,都是悲劇結局。但是也有姚廣孝,李鴻章這樣的大智慧。

鄔先生選擇不入朝就是不要任何功勞名譽,這樣就打消了雍正的顧忌,但是又選擇半隱起來幹活,又能幫到雍正。

當官不發財?天下誰這麼傻呢?恰恰鄔先生要的是自我實現。雍正懂了這一點,就放心了。

鄔先生能夠撤退,但是十三爺卻不行,十三爺是雍正的政治盟友,雍正搞改革,盟友本來就少,如果十三爺撤了,雍正孤掌難鳴,但是如果不撤,難免功高蓋主,擦槍走火。


所以鄔先生,是在提點十三爺,給他說了一個最好的境界,那就是像自己一樣,能夠做到全身而退,那就是什麼都不當,但是事情還要做。


鄔先生首先是告訴十三爺——



原因是——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你和雍正在一起,只能同患難,只能做事,吃苦,要想享福邀功,是不可能的。



但是十三爺理解錯了,他說,我相信四哥是不會做出鳥盡弓藏的事情的。


鄔先生在說這個話之前,其實就知道十三爺理解不到,所以就說了——



其實意思就是,有些事情,你還不懂,我說的話的含義,你還不能理解。


對於十三爺說四哥不會過河拆橋,鄔先生先就舉了一個例子反駁他——





但是,鄔先生並不是想說四爺是不是會處理十三爺,因為這個層面太低級了。

鄔先生馬上又說——





其實,該說的話已經點到為止了,如果就此十三爺學弘晝,當個逍遙糊塗王爺,真的能保一世平安,但是十三爺沒得選,他在新皇登基,新政推廣最需要人手的時候,選擇了毅然決然站出來。一方面,他要忍氣吞聲,收斂鋒芒,唯唯諾諾,不爭權力,一方面,工作上的事要兢兢業業地操心,最後的結局是悲劇的。


《雍正王朝》第41集,八王議政逼宮,十三爺帶兵平叛之後,體力不支要去世了。這一集是雍正權力真正穩固,所有發雜音的反對派都被幹掉了。

這時候有一段對話——



雍正說——






這裡專門引用鄔先生的話,說明他早就看透了。

而這個時候,十三爺也真正明白了——








十三爺和雍正君臣一場,兄弟一場,可以選擇隱退,但是他最終選擇了鞠躬盡瘁,視死如歸。耗盡自己生命,幫助了自己的四哥。他本可以像鄔先生一樣逍遙,但是最終沒有。這是這個劇雖然不符合史實,但是最為震撼的一點。雍正的改革是利國利民之大道,無數志同道合的人,為了天下蒼生,用自己的方式,來幫助和輔佐雍正。


《雍正王朝》每一句臺詞都有深意,每一幕都遙相呼應。是不可多得的經典。


HannibalLecter


《雍正王朝》電視劇中這一段演的不是很明顯,不知道是編劇的原因還是電視劇版刪減的原因。在小說中這一段說的非常明確,雍正在文覺得提醒一下,晚上就是回來請他們喝完酒以後,把雍親王府裡的一干人全部下毒手除掉了,除掉的人裡面就包括了鄔思道。因為雍正剛剛登基,朝局不穩,派系林立,尤其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威脅最大。如果這些人一旦被八爺黨給擒住,雍親王府的一干底細都被刨出來威脅雍正,那麼雍正皇位恐怕時日無多。


小說中雍正也並不是康熙死了的當天晚上就回到了自己的雍親王府邸,還是在守陵27天以後,十四阿哥回京,眾位阿哥在十三阿哥,十七阿哥的帶領下承認了雍正皇帝。暫時穩住了朝局,雍正皇帝才回到潛邸,準備著手處理雍親王府的事情。在《雍正王朝》電視劇中八爺逼宮失敗,雍正在大牢聽到“抄家和”很生氣,一方面因為他抄了八爺,九爺的家,另一方面就是小說中寫到雍正一登基就連續抄了很多結黨官員的家。只是電視劇改變的把雍正過於完美,沒有了小說中的刻薄寡恩,豺狼聲頓。


小說中正是鄔思道最後一翻感人肺腑得微臣有三不可用,才讓雍正有了菩薩心腸,饒過了鄔思道,但是其他人卻沒有逃脫死亡的魔掌。

小說中十三爺被雍正承諾要封鐵帽子王的時候,十三爺高興的要先和鄔思道分享。但是鄔思道看穿了一切,給十三爺潑了一場冷水。原來說四爺龍行虎步是為了給四爺參與奪嫡增加信心,其實他是一個刻薄寡恩的人。所以要想保住性命,就要收斂鋒芒,雖然十三爺古道熱腸,俠義心腸,但是不能事事都衝在最前面伸張正義。電視劇中把這一個場景放到了十三爺去送鄔思道的時候,鄔思道的臨行囑託俠義心腸的十三爺一定要謹慎行事。隨後的幾聲烏鴉叫,不僅是讓觀眾起了一身雞皮疙瘩,估計也是在十三爺的身心上烙下了陰影。


我們可以看到在後來的劇中十三爺收斂了拼命十三郎的氣質,開始慢慢有一箇中庸和附和的心態。比如他經常會同意八爺的看法,要想十三爺原來和八爺是不合的,但是每次八爺發表完意見以後十三爺經常會說一句同意廉親王意見類似的話。和雍正下圍棋的時候,也經常讓著雍正,讓雍正故意取得最後的勝利。任選西北大將軍王的時候,十三爺甚至主動親自前線殺敵,想要離開這個是非的朝局。只是十三爺的重要性,對雍正來說太重了,雍正不放十三爺離開,讓他做回那個拼命十三郎。十三爺一直恪盡職守,這位雍正分憂解難,甚至累垮了身體。如果雍正就算是鐵石心腸,他也應該被十三爺的精神感動了。




紅雨說歷史


在雍正繼承皇位的頭幾年,有兩個大臣的身份最為顯赫,一是十三阿哥,另一個就是年羹堯。

十三阿哥能夠成為鐵帽子王,靠的是他與雍正之間的情誼和長達一生的擁立之功,而年羹堯靠的是西北的戰功,兩個人都為雍正鞏固皇位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在巔峰之時,兩個人都受到了豐厚的獎賞。



年羹堯先不說官銜上的賞賜,權力上已經獨攬西北大權,手握20餘萬兵馬,已然成為了西北王,而老十三手握北京城外的軍事力量,更是加封鐵帽子王,可以將自己的王位一直延續到未來任何一代,從權力到實力,兩位大臣都達到了巔峰,但頗為反轉的是,僅僅過了幾年的時間,老十三仍然穩坐泰山,年羹堯卻落了一個身死人亡的下場,兩個人究竟差了什麼呢?

在鄔思道臨走的時候,他曾勸誡前來送別的老十三,告訴他儘可能的別過於招搖並且一定要辭掉鐵帽子王的位置,老十三沒有接受他的建議,卻將自己的地位和雍正對他的信任一直延續到去世之後,難道在這一環節,鄔思道失算了?其實既有鄔思道料想到的一面,也有沒想到的一面,畢竟他的身份只是一個謀士,他可以有效地揣摩帝王心態,但他沒有能力去預估雍正皇帝對治國的宏圖。



老十三雖然沒有接受鄔思道的建議,辭掉那個耀眼的爵位,但可以肯定的是,接下來的很多年,老十三卻遵照鄔思道的提議收斂了自己俠王的鋒芒,不在像年輕時期輕易的為他人出頭,及時地轉換了他與雍正從兄弟到皇臣之間的身份轉換,比如說:

當他察覺到山西的諾敏在處理山西欠款事宜上存在造假時,面對雍正對諾敏的積極肯定,他沒有選擇說話。

在一次雍正在書房會見群臣的之後,雍正示意老十三留下陪他說說話,甚至就連身邊的太監李德全都心領神會地關上房門,可閉門之後的老十三,卻滿口都是國家大事,絕口不提他以雍正的私人感情,雖然惹來了雍正的不滿,但面對本來就已經轉換的皇帝與臣子之間的關係,雍正倒也無話可說。

年羹堯取得西北大捷,老八因為保障後勤有功獲得了賜座的殊榮,把年羹堯孩子過繼到名下的隆科多在朝堂上也是無比招搖,但與雍正關係更近的老十三卻只是躲在站立的群臣中默不作聲,繼續保持一個正常臣子該有的位置,隨後雍正讓年羹堯的部下卸甲,年羹堯的部下毫不理會,群臣也不敢說話,唯獨老十三站了出來喝斥的這些將領一聲。

。。。。。。

可以說,鄔思道的提議,老十三沒有接受外表,卻接受了實質,他沒有辭掉鐵帽子王,卻選擇繼續向普通臣子一樣,以低於王爺的狀態來侍奉雍正,這樣的狀態也仍然可以讓老十三穩坐泰山,可以說老十三的智謀雖然比不上鄔思道,但他的情商相比較鄔思道而言卻是毫不差。



但除此之外,正如上面所說,鄔思道也有失算的地方,也許他能掌握雍正的心理,但他無法掌握雍正對未來治理天下的設想,在雍正看來,先皇康熙治理天下時期留下的種種亂象,絕不能繼續維持下去,一定要大力整治,才能維護清朝未來的平安,所以雍正繼承皇位後,不顧大部分臣子的反對,開啟了一系列新政,自然也樹敵無數,在這一點上鄔思道是不可能想到的,畢竟他不是真正的帝王,更不是真正想治理天下的帝王,在大部分地方勢力陽奉陰違一起對抗雍正的階段,跟雍正一同打天下的老十三仍然堅決地站在雍正這一邊,雖然保持了低調,但每次在關鍵時刻,老十三為了雍正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出手,可以說在年輕時期,老十三的俠王風範是針對所有人,而在雍正繼承皇位之後,老十三的俠王風範更多時間只針對雍正一個人,有這樣一個臣子為自己猛打猛衝,可打完之後又選擇回去低調做人,這樣的臣子和兄弟,雍正又豈能捨得去打壓?

可以說鄔思道可以善於揣摩帝王心術,但在官場上拼殺數十年的老十三,也同樣懂得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


遼寧資深球迷


鄔思道之所以讓十三爺胤祥辭掉鐵帽子王,就是害怕胤祥功高震主,為雍正所忌。鄔思道的一番話,頭頭是道。十三爺卻慨然道:“王不王的沒什麼,這鐵帽子卻十分難得。”確實,對於清朝來說,這樣那樣的王爺不勝枚舉,鐵帽子王卻不多。清朝入關後,最早進封了八位鐵帽子王。分別是,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鐵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嶽託、順承郡王勒克德渾。鐵帽子王是可以世襲罔替,配享太廟的,這是極高的榮譽,代表了這位王爺對國家有突出的貢獻。十三爺是擁有家國邊關情懷的人,對這份榮譽自是十分看重。後來胤祥果然被封為和碩怡親王,成為了第九位鐵帽子王,世襲罔替,配享太廟的殊榮落在了十三爺頭上。然而,胤祥一世平安,並沒有被鄔思道不幸言中。為何胤祥身為鐵帽子王,可以安然無恙,得以善終呢?

其一、鄔思道之所以提醒十三爺,是因為鄔思道看到了“高福”的下場,但胤祥並不是高福。

胤祥可以說是雍正的生死哥們,胤禛在潛邸之時,胤祥就喜愛與四哥交往。他們一起到江南賑災,一起輔佐過太子,因此,他們之間的兄弟情,又豈是鄔思道可以揣度的呢。雍正雖好猜忌,但面對一起從“九子奪嫡”中走出的兄弟, 雍正還是非常感念胤祥的。雍正一上臺,就加封胤祥為和碩怡親王。足可見胤禛十分珍視這份兄弟情。

其二、胤祥後來雖然做了鐵帽子王,行事卻越發低調。在與雍正下棋時,胤祥已經沒有當年的銳氣。他變的謹小慎微,對雍正也是恭恭敬敬。經過十年圈禁後的胤祥,學會了淡定從容,看到了許多常人難以看透的道理。外加有鄔思道的臨別提醒,十三爺肯定今非昔比了。此時的他,只想好好輔佐四哥,為國效力,雍正又怎會為難他呢。

其三、胤祥之於雍正,是有大功的。追奪百官行述,胤祥為了胤禛的計劃,擅自調兵圍剿江夏鎮。胤祥因而被康熙圈禁了,胤禛幾次去探視胤祥,大為傷感。那個意氣風發的十三爺,如今身陷囹圄,那是為了四哥胤禛啊。之後,胤祥得出宗人府控制了豐臺大營,幫助雍正繼位登基。雍正一朝,胤祥披肝瀝膽,日以繼夜的操勞,身體因而大不如前。胤祥幫助胤禛穩定了西北局勢,除去了不穩定因素年羹堯,又為雍正的新政出謀劃策,雍正朝這才有了新氣象。雍正倚仗胤祥,胤祥不敢懈怠。病勢日沉的十三爺,在八爺黨逼宮之時,力挽狂瀾,又一次幫助了四哥。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胤祥還在為四哥擔憂,“小心”弘時,胤祥一生,多半的時光是為了他的四哥活著,如此可親的兄弟,雍正如果還為難他,也就沒人敢為雍正效力了。

其四、自從雍正設立軍機處後,盡收天下權利。鐵帽子王再大,只是個爵位,雍正並不忌憚。何況這個鐵帽子王還是自家兄弟胤祥。在雍正朝,唯一令雍正稍為忌憚的是撫遠大將軍年羹堯,但年羹堯也是三下五除二便被雍正除掉了。所以鄔思道所言,也是小看了雍正 ,雍正將權利牢牢的抓在了自己手中,又怎麼會怕一個鐵帽子王呢。

雍正對胤祥這個弟弟只會照顧,不會加害。這源於雍正的性格、也源於十三爺的 智慧。我想鄔思道之所以提醒十三爺,也是出於一片好心,但這終究只是一個提醒罷了。鄔思道眼中的雍正,並不是十三爺眼中的雍正,僅此而已。


風雪夢不逝


單說小說……

雖然雍正到底沒好意思對老十三下手,這個鐵帽子王胤祥戴的也算穩當,但之前急公好義、行事灑落的俠王十三爺,在雍正朝把自己委屈成啥樣了?小心翼翼、戰戰兢兢,還得盡心竭力,生生把自己給累死了……

鄔思道作為權謀專家,也算是深諳功成身退的潛規則,粘杆處、那些沒法浮上水面的暗勢力,包括鄔思道,都是雍正要剝離的負面隱患……胤祥雖然不同,但“功高震主”四個字,卻像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就在他的後頸吹著風……

鄔思道自保有術,對雍正的帝王心思揣摩的太明白了,隱身於田文鏡家,一方面表明無心再經營朝政,另一方面雖然田文鏡並不瞭解鄔思道到底是誰,但作為雍正的嫡系愛將,在他家裡,跟在雍正眼皮底下沒啥區別,至少很放心。

當然鄔思道跟胤祥私交甚篤,臨走還是給了胤祥一個自保之道,堅決辭掉鐵帽子王——因為鄔思道明白雍正的心思,這個鐵帽子王雖然是封賞,但更是一根毒刺,紮在雍正心裡——只有辭王不要,才表明胤祥真的沒有啥異心,也沒有二意,雍正用著才放心。

所以對胤祥來說,這是讓他生活沒什麼壓力的康莊大道,不接這個鐵帽子王的虛頭巴腦的頭銜,他就可以像之前那樣放浪形骸,甚至像弘晝那樣遊戲人間也可以……

但是胤祥有他自己的考量,首先鐵帽子王、世襲罔替,是可以載入史冊的榮耀,胤祥雖然灑脫,但也是個看重生前身後名的人,他覺得應該要的,也不會全力推辭;其次,胤祥還算是有點平民情結的貴族子弟,他也想為黎民蒼生盡力而為,這也使得他需要更多的權力和任務;再次,康熙圈禁胤祥十年,磨掉他很多火氣,但也毀掉了他的身體……鄔思道給他的保命良方其實也是續命良方,遠離朝堂,他也不至於44歲就英年早逝……

再有一方面,也不排除雍正確實對這個十三弟友愛有加……胤祥拼死辭王,雍正死活不允……

當然,這個可能性並不甚大……

所以綜合來說,胤祥想要這個鐵帽子王,那為了雍正的統治,活活累死自己,這也算是死得其所吧……他自己的選擇而已……


搬不動的小強


我是方圓,文史專欄作者,歡迎關注我,帶你去看不一樣的中國歷史。

這件事情發生在雍正剛繼位的時候。

鄔思道是雍正潛邸的“謀士”,為雍正的繼位貢獻了不小的力量,最後還在千鈞一髮之際,讓張五哥帶著皇帝的金牌令箭將十三阿哥胤祥從宗人府放了出來,被讓其去接管了豐臺大營,這才穩住了局面,使得八阿哥等人的陰謀才沒有得逞。最終還是四阿哥胤禛當了皇帝,是為雍正帝。

而雍正繼位以後,鄔思道便離去了,因為他不想繼續待在皇帝身邊,俗話說伴君如伴虎,說不定哪一天自己也會命喪黃泉。離去途中,胤祥追了上去為其送行,鄔思道勸告他說:如果皇上讓你當鐵帽子王,你一定要堅決辭掉,這可保一世平安。

但結果是,胤祥並沒有辭去,但是依舊很受雍正的器重。那麼,這難道是鄔思道失算了嗎?當然不是。為何呢?我們往下看。

雍正在繼位之後,肯定是要先對自己以前的府邸做一次清理,將裡面做過情報的人員都清除乾淨,實際上這也沒有什麼不能理解的。因為站在封建統治者的角度來看,如果為別人留下話柄,那這個皇帝就很難當下去了。更何況雍正還是一個爭議比較大的皇帝。

而雍正對胤祥之所以會那麼好,其實這是有很多原因的。

首先從胤祥本人來說,他是一個典型的性情中人,也被雍正稱為是“拼命十三郎”。他為人正義,並且還一直都是雍正的人。一直跟著雍正辦差,所以哥倆感情自然要好很多。此外,胤祥還是雍正繼位的關鍵人物之一,如果沒有胤祥控制這豐臺大營,那麼,即便雍正繼位了,但是很快就得被逼退位,甚至喪命也猶未可知。

不過話說回來,胤祥的功勞即便很大,但是他和雍正還是先是君臣,然後才是兄弟。如果胤祥也像隆科多或者年羹堯這樣的人話,那麼其結果也就顯而易見了。不過,胤祥從雍正繼位之後,其性格就完全便了,因為他知道,胤禛再也不是以前的四哥,而是皇帝了。

在皇家,這樣的關係是有著嚴格界定的,在獨裁君主下,一切關係都要先以君臣關係為首,即便是父子,兄弟,也是如此。首先是君臣才是父子,首先是君臣才是兄弟。胤祥也自然知道這一些,所以也就自然遵守這樣的潛在規則了。

所以簡單來說,胤祥之所以能被雍正賞識,實際上是他恪守著君臣之道,在這之外還依然的維繫著兄弟感情。這便是他當了鐵帽子王依然沒事的原因。

注:以上分析大部分來自《雍正王朝》,其餘部分來自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