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戰機優勢那麼大,輕型戰機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stanleywang06

輕型戰鬥機唯一的優勢就便宜,如果完全不差錢,全部裝備雙發重型戰鬥機是空軍最為喜聞樂見的。

美國空軍當初對F15是極其滿意的,但作為重型戰機,F15太貴了,國會掌管預算的老爺們不樂意,逼著美國空軍再買一款單發的輕型戰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F16。F16的誕生就是為了便宜,只不過美國的航空底蘊過於深厚,把F16設計得非常優秀,反倒讓這款被嘲諷為:廉價的國會老爺機,名揚天下。

重型戰機航程更遠,載彈量更大,戰鬥中兩臺發動機爆發的動力更強勁,機動性更好,可以安裝更大功率的雷達。在方方面面都是碾壓輕型戰機的。

而且重型戰機採用雙發動機,在安全性上也是要高於輕型戰機。

去年我們犧牲的女飛行員,就是因為發動機空中停車,在跳傘的時候頭部受到撞擊。當時她駕駛的是單發的殲10,發動機停了就是束手無策,只能選擇跳傘。如果她當時駕駛的殲11,那就是什麼事都沒有。一臺發動機空中停車,完全可以靠另一臺的動力回到機場。

所以說與輕型戰機相比,重型戰機擁有的是絕對優勢。在作戰效能上,兩者差了很大一個臺階。如果資金允許,還是要儘量的裝備重型戰機。比如說我們裝備1000架殲20,那戰力就不是300架殲20+700架殲31能比的。裝備1000架殲20也不過1000億美元,用15年完成,每年66億美元。如果還認為貴的話,請參考一下甲午戰爭。這錢要是都敢省,那是瘋了。

但問題裡提到米格29、蘇30是個例外。蘇聯/俄羅斯的空軍體制比較特殊,他戰機種類的劃分跟西方不同。

美國是空軍制勝論,蘇俄是陸軍制勝論。美國的主要打擊力量的空軍,而蘇俄是把他陸軍的鋼鐵洪流當做主要突擊力量的。

蘇俄的空軍實際上分兩部分:國土防空和前線支援。

他的重型戰機如:蘇27、蘇35、米格31實際上是屬於國土防空軍,用來防禦的。用重型、大航程的戰機在龐大的國土上空巡邏。

而真正放在前線進行突擊的,恰恰是腿短的米格29。

蘇俄的作戰思路是用陸軍進行進攻,然後米格29在陸軍的頭上進行支援。在這樣的思路上,米格29的很多所謂的缺點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比如最為人所詬病的腿短。米格29的作戰半徑達到了驚人的600公里。正常來講一架戰機的作戰半徑怎麼也得1000公里,殲20是2500公里。但考慮蘇俄的打法,米格29只是負責陸軍上空的安全,這600公里就沒毛病。

蘇俄的主要作戰準備就是歐洲方向,尤其是在米格29誕生的時期,蘇軍實際上是駐紮在德國的,他面前只剩下半個歐洲,根本沒多少剩下多少戰略縱深,坦克集群撒歡衝幾天就到海邊了。米格29作為前線戰鬥機,跟上裝甲集團,並負責其上空的安全,還是完全勝任的。米格29實際上是陸軍閃擊戰、大縱深突擊的一部分,跟F16、F15、蘇30這些戰機根本就不是一個性質,也沒有可比性。

米格29的主要目標是:A10、阿帕奇。而米格29打這哥倆還是玩一樣。米格29空中機動非常優秀,空中格鬥也完全不虛F16、F15。

米格29就是為了護航陸軍誕生的,它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妥。只不過現在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被一步步壓縮到家門口,與冷戰時期駐紮在德國不能比,北約已經蠶食到東歐,深厚的戰略空間大大拉長。俄羅斯的那種大陸軍裝甲集團突擊的思路肯定是不靈了。米格29的不受待見,實際上是蘇俄陸軍的衰落。


銳視覺何老師

原因很簡單,目前F-35A的空重已經超過13噸,最大起飛重量31.8噸,比上一代的重型戰鬥機F-15C的12.5噸的空重,以及31.8噸的最大起飛重量都還重,你覺得稱其為輕型戰鬥機合適嗎?

F-35“球電”的暱稱可不是白來的

而同樣米格-29也不能算輕型戰鬥機,其11噸的空重明明是跟颱風、F/A-18C一個水平,屬於中型戰鬥機範疇。甚至嚴格意義上講現在已經吃到9.2噸空重的F-16E/F也不能算輕型戰鬥機了,鷹獅和梟龍這種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輕型戰鬥機。

而關於這個問題,實際上以前美國財大氣粗時候進行過,那就是F-4鬼怪戰鬥機時代,號稱萬能戰鬥機的F-4鬼怪是二戰後西方陣營產量最大的機型,當時美國空軍除了北方防空司令部裝備一系列截擊機外,基本上是F-4打天下。

雖然當時F-4幾乎打破了一系列飛行記錄,戰鬥力比較強大,但是重型戰鬥機敏捷性和靈活性不足,恰恰是越戰時期,北越利用米格-21這類高度敏捷的戰鬥機,在地面雷達引導下,利用地形隱蔽接近打突襲,從而讓美軍顧此失彼,損失頗大。雖然交換比還是美軍佔優,但是北越方面都是剛放下鋤頭沒訓練幾周的猴子,而美軍則是五星精英飛行員。更加嚴重的是雙方戰機的易生產性能,冷戰時期西方陣營產量最大的F-4總產量也不過5200架,而米格-21總產量可是突破2萬架,性價比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一架輕型戰鬥機或許不是一架重型戰鬥機的對手,但是如果是四架輕型戰鬥機對付一架重型戰鬥機呢??二戰時的T-34海淹死虎式豹式的前科差不多歷歷在目。正是這樣的情況下,讓美國空軍在當時甚至發出“要想擊敗米格-21比斯,唯一的辦法也是生產米格-21比斯。”這也是F-16投產的背景,其實際上負責是與對方低端戰鬥機進行格鬥的任務,減少本方高端戰機陷入與對方低端戰機進行消耗戰。

高低搭配有多種形式,功能性高低搭配是主流。

實際上高低搭配可以分為按功能和遠近進行兩種。美軍的F-15與F-16,F-22與F-35都是按功能進行的高低搭配。F-15主要負責負責制空,構築鷹之牆,而F-16除了負責與對方格鬥外,在非空戰情況下,主要利用其高敏捷性進行對地攻擊。

F-15E對地攻擊能力強大,但其主要進行防區外打擊和高空精確轟炸

相比較一些較危險的低空直接轟炸任務,則普遍是交給F-16這種高度敏捷性戰機去執行,而且效果更好,反面教材則請看沙特的F-15S。

而到了F-22和F-35方面,效果則更明顯了,F-22為了制空性能,幾乎沒有什麼對地攻擊能力,而F-35為了可以實現內置攜帶兩枚1噸級JDAM炸彈去轟炸1000公里外目標,不僅沒有格鬥彈艙,也是其比F-15C還重的主要原因。

米格-29的遠近搭配組合目前已經不合時宜

實際上米格-29與蘇-27的搭配是屬於遠近搭配,他是有歷史特殊原因的,歷史上隸屬於蘇聯前線航空兵的米格-29,主要在歐洲戰場。那裡基礎條件較好,機場密集,城市之間距離較近。米格-29號稱“機場圍牆保衛者”原因就在這裡,因為在這種戰場環境下,部署前線的戰鬥機,大航程根本不需要。

歐洲主要城市間距離

而蘇聯國土廣闊,遠東地區更是地廣人稀,作為國土防空軍的蘇-27,則需要大航程和作戰半徑來彌補場站數量少的缺陷。所以隸屬於前線航空兵的米格-29和隸屬於國土防空軍的蘇-27是構成了遠近搭檔,在戰鬥的時候,後方的蘇-27也可以過來支援。但是目前這種情況下,已經不符合目前俄羅斯國情的需要,所以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重點都是在開發蘇-27系列上,冷戰後俄羅斯空軍裝備的機型蘇-27家族的蘇-27SM2,蘇-35,蘇-30SM以及蘇-34服役總數量超過300架,而新制造的米格-29SMT僅裝備庫爾斯克的一個飛行團,而且還是之前阿爾及利亞退貨的機型。而現在訂購的37架米格-35也更像是為了維持米格公司的正常運營的低保手段。

雖然NIIR公司給米格-35研發了Zhuk-AE型AESA雷達,但是俄羅斯自用的米格-35卻選擇使用甲蟲平面雷達,而且也沒采用TVC矢量的RD33MK發動機,機體結構直接沿用出口給印度的米格-29K結構,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多少誠意的低價低配版,目的是為了保護下米格公司而已。


五嶽掩赤城

在攻擊機領域性能出眾的A-10攻擊機,算是重型戰機中的翹楚了,但是美軍仍然在繼續發展輕型攻擊機項目(比如蠍子、X-T教練機的攻擊型),甚至有可能使用巴西的巨嘴鳥活塞戰鬥機取代重型的A-10,這就可以很好地反駁輕型戰鬥機無用論。輕型戰鬥機的優勢也有很多,比如輕巧靈活便於低空機動作戰,尤其是對地支援和對海攻擊能力極強,因此輕型戰鬥機最大的優勢就是通用化、多任務能力。

F-16戰機就是經典的多任務機型,它可以攜帶相當於自身重量的武器(自重和外掛8.5噸、最強起飛重量20噸),再加上多種火控設備,F-16戰機可以發射空地導彈、反艦導彈,擁有遠比重型戰機F-15的多任務能力,這一點直到F-15E出現之後才被動搖。而且輕型化的F-16可以做到9個G的過載機動,是近距離格鬥和對地支援的最理想機型,在越戰中笨拙的F-4鬼怪甚至被中越的米格15擊落。

輕型戰機的多任務能力和廉價性是很多發展中國家最青睞的,土耳其和希臘等北約主要國家都保有龐大的F-16機群,它們甚至都沒有裝備重型戰機;經過貝卡谷地之戰後以色列更是F-16的忠實用戶,其購買最新的F-16I“雷暴”戰機是該系列的終極型號,在局部戰爭中輕型戰機遠比重型戰機的作用大。當然承擔高空空戰和爭奪制空權的任務還是要交給重型戰鬥機,重型戰機的航程和超視距作戰能力都是輕型戰機難以匹敵的。

美軍在研發F-35四代機時在重量上失控,F-35閃電戰機的自重高達13噸、滿載燃油和彈藥之後重大31.8噸,兩個指標都已經超越了重型戰機F-15。但這並不能說明輕型戰機被淘汰,只是F-35的通用化要求不得不集成很多重型戰機的性能,尤其是短距起降的F-35B多出了升力風扇和矢量噴口,這就造成重量上的失控,其實嚴格來說F-35戰機已經不算是一款輕型戰機,當發動機技術完善之後它有可能超越F-22成為西方戰機的主力機型。


利刃巨透社

不說輕型戰鬥機沒用了,相反作用沒有任何降低,也沒有停止發展,只不過在技術發展趨勢為戰機大型化,還是按以前的標準來評價一款戰機是否為輕型機,其實現在的標準不一樣。

象颱風,陣風等戰機其實就是輕型機的,它們的空重只有10億多,比F35還要輕許多,現代戰機的輕重只是一個相對而言,F35就是一款輕型機,它是相對於F22。戰鬥機在設計時,考慮的是作戰需求,出於各種不同的目標,最終才形成了一款戰機的技戰術指標,這個本質上沒有什麼輕型機不好的說法。超視距空戰是否可以一統天下,還是一個疑問,至少現代五代機依然把格鬥列為重要性能來考慮。

輕型戰機相對於重型機,在航程與載彈量等方面確實不如。但是從這點說,輕型化戰鬥機必然完蛋,那就是太想當然了。重型機更適合於遠程作戰,但是防禦作戰,尤其是要地制空作戰中,它的大航程顯不出來,大載彈量也沒有意義。

輕型戰機的優點在於,它往往更便宜,可以大量列裝。象F16早年的設計就是,因為F15太貴了,只有質量,沒有數量,這才有F16的設計,實際上,各國空軍列裝的輕型戰機數量相當大。

現代戰爭講的是作戰體系,單機性能在體系之中發揮的作用並不大,象不久前的敘利亞衝突中,老舊的俄式防空系統擊落了不少巡航導彈,這個就是體系的力量。作戰任務又是多種多樣的,單純以重輕型來分,這個太過簡單了,許多時候並不是非重型機不可。


講武堂

重型戰機優勢那麼大,輕型戰機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其實,有關輕型與重型兩種體量的戰鬥機之間的糾葛和重型機應不應該完全取代輕型機的話題可以算得上是月經話題了。可以說,這個話題的爭論性還是比較強的。至於最後的答案,我想世界上主要空軍強國的戰鬥機型號構成已經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我們先以規模和實力都稱得上世界第一的美國空軍為例,截止2016年,除去A-10這類專用的攻擊機,其三代+四代戰鬥機規模已經達到了總計1700架的水平。而這裡面,作為輕型機的F-16就擁有著接近1000架的規模,而作為重型戰鬥機的F-15、F-22系列總計才650架左右。可以說,作為輕型機的F-16這一個系列就撐起了美國空軍的“半邊天”。


我們都知道,重型機在航程作戰半徑、載荷、航電配置、超視距攻擊能力上都相比輕型機有著比較大的優勢。那麼強如美國空軍這種,為什麼不乾脆全面重型戰鬥機話,而依舊讓輕型機佔據了其空中力量的大半數規模來維持現在這種“輕重搭配”的格局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直白點說那就是“錢”的問題,切確的說就是成本與性能之間的平衡。

誠然,如上文所提到的那樣,重型機在各項指標與性能上確實比輕型機要強,然而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對比輕型機,重型機在單價、單位飛行成本、可維護性上卻擁有著不小的劣勢。


先不提單價的對比,畢竟大多數人都能明白,正常水平下量產的重型戰鬥機的採購價格肯定是高於單發輕型戰鬥機的。我們首先看單位飛行成本;

其實早在2016年,美國的著名媒體福布斯雜誌就公佈了一篇報道,報道中所引用的一張列表中涵蓋了美國海/空軍現役大多數戰鬥機的單位飛行成本,其中F-22戰鬥機以33538美元的單位飛行成本位居榜首。也就是通俗的講,這架戰機飛一個小時,就要耗費3.4萬美元摺合人民幣高達21萬元,可以說是非常的昂貴了。而F-15這類重型戰鬥機也以2.3萬美元的單位飛行成本緊跟其後,作為輕型機的F-16,其單位飛行成本為0.8萬美元,僅為F-15戰鬥機的1/3。

我們知道,對於一架飛機來講,上天飛行一次,最大的成本還是來自於航空燃油的消耗這個大頭,這也是為什麼上圖列表中F-22、F-15這類重型雙發戰鬥機的飛行成本要比F-16這類輕型單發戰鬥機要高一個檔次的主要原因,畢竟兩個發動機的耗油必然要比單發要高很多,成本自然而然也會高很多。


而除了單位飛行成本這方面的因素外,重型機在可維護性上也比輕型機的要求高很多,諸如飛行1小時後所需的維護小時數、對地勤維護人員數量的要求等。而這些也直接影響到了一款戰機的妥善率、再次出動時間等重要戰術指標。比如在美國空軍中,作為輕型機的F-16系列,整體妥善率可達70%以上,而F-15家族因為維護要求高的原因,整體妥善率只有66%的水平。從這點上看,F-16這種輕型戰鬥機的優勢還是比較大的。


也正是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各大空軍強國才會選擇這種“高低搭配”與“輕重搭配”的組合。畢竟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時期的武裝力量建設,都是必須算經濟賬的,如果以此為立足點看的話,全重型戰鬥機空軍並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麼美好,而“高低搭配”與“輕重搭配”無疑是成本與性能之間的最佳平衡。


中外艦聞

重型機雖然作戰半徑更大,載彈量更大,雷達更好。但是決定一個國家重型機和中型機搭配比例的最核心的,是作戰環境下對戰鬥機作戰半徑的需求。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冷戰時期的蘇聯和解體之後的俄羅斯。冷戰時期的蘇聯可以說是歐洲國家的夢魘,蘇聯的國防戰略就是威懾西歐,防止歐美動手。為此,蘇聯航空兵的主戰場就放在了西歐,蘇聯航空兵中僅在遠東有少數重型戰鬥機/截擊機服役,絕大多數戰鬥機都是中型機,部署在東歐。但是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無力維持起一支大規模的空軍。俄羅斯空軍的重型機與中型機的比例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重型機的數量遠遠超過了中型機,達到了2:1的比例。這是因為俄羅斯空軍的規模遠不比蘇聯空軍,但是領土面積卻並沒有小多少,此時就需要戰鬥機有很大的作戰半徑,重型機自然就成了主力。

類似的還有中國。中國雖然疆域不及俄羅斯那麼地廣人稀,但是因為面對的主要威脅均來自東海南海,所以中國空軍也傾向於作戰半徑大的飛機,J-11系列的數量比J-10系列更多就是個例證。

但是重型機絕對不是說任何時候都能替代中型機的。關於這點我們不妨看看美國人是如何評價F-22與F-35的:“一架F-22的空戰能力相當於三架F-35,但是一架F-22並不能同時出現在三個地方。”

實際上這段話正好揭示了高低搭配的本質:在作戰半徑足夠的情況下,數量較多的中型戰鬥機將是構成空軍作戰體系的主體。前線制空權的爭奪往往是中型機乾的事情。而重型機是指揮官實現戰略目標的精兵。


貞觀防務

重型戰鬥機由於飛機體積大 ,設計冗餘量也大,可以進行較大規模的改造升級,比如F–15A剛問世的時候,就被設定“沒有一磅用於對地”這樣一種全制空戰鬥機!但是到了F-15E型的時候它變成一架兼具轟炸任務的戰鬥機,甚至作戰能力比相當專業的F–111轟炸機都強悍!由於發動機的推力大,甚至採用“矢量尾噴口技術”,機動性變得極佳!現在的 大型戰鬥機,可以進行中距離攔截、近距離“狗鬥”、還能當轟炸機使用!並且由於機體大,武器掛載量也多 ,雷達還看得遠……總之,以前所謂“輕型戰鬥機”的機動靈活的某些特性,大型戰鬥機完全可以做到了!


這架在英國“馬赫谷”
進行訓練的美軍F–15,在狹長的山谷裡進行超音速“穿越”訓練,表現出非常好的機動性能!
執行空戰任務的以色列F–16戰鬥機。

既然大型戰鬥機把輕型戰鬥機的活都幹了,那麼輕型戰鬥機還有必要了嗎?回答是非常有必要,甚至不可或缺!

首先,大型戰鬥機是昂貴的武器!一架配置較高的F–15或者蘇–35價值都在一億美元上下,這個價格是很少國家才能買得起的了,就是將來的F-22這樣的隱身大型戰鬥機就更加昂貴!估計也就“倆半國家”可以承受起,那半個還需要咬牙!而中小型戰鬥機便宜了不少,標配在6000萬美元左右,幾乎便宜了一半(陣風和鷹獅純粹訛人呀!)即便是中型戰鬥機也買不起,還有小型戰鬥機,比如“梟龍”在3500萬美元左右,又是便宜了差不多一半的價格……既要保衛國家領空安全,還買不起貴的,那就買便宜的唄 這是市場的需要。另外,有些國家國土面積比較小,周圍也沒啥勁敵,買一些中小型機夠用就行了,沒必要追求“高大上”!
穿越中國“馬赫谷”


的我軍 殲十C型輕型空優戰鬥機。

現在的戰鬥機在研製或者改進上採用的是“一型多機”,就是一個型號需要派生可執行多種任務的同型號飛機。比如F–16當成設計的時候,也是與F–15一樣為空戰的低檔戰鬥機,後來經過幾十年的不斷“進化”成了一型“一專多能”的多用途飛機。並且隨著科技的進步,中小型戰鬥機的作戰能力也非常強悍,就拿以色列的F–16來說,多次與F–15搭檔執行轟炸核反應堆任務!並且任務非常明確,F–15多攜帶空空彈擔任掩護與空戰(由於先進,力氣一對二,甚至三)而F–16攜帶1000磅甚至2000磅激光制導航彈執行摧毀核反應堆的任務!
執行轟炸任務的以色列F–16戰鬥機

一個國家的空防要根據自己國家的情況而定,有錢或者真的需要,就買一些大型戰鬥機比如:以色列、日本韓國;如果周邊環境比較好、國家財力有限,買一些中小型戰鬥機是比較合適的,其實即便是大國空軍也是大型機和小型機共同使用,原因就是大型機使用費用很高的,出勤一次就得花費20萬美元左右 ,而一般性巡邏,比如:攔截一架闖入禁區民用飛機,完全可以用中小戰鬥機即可,沒必要勞師動眾。
所以,中小型戰機既有市場也有需要,而這個需要大小國家間沒有差別,都是為了維護國家利益!即便是將來進入隱身戰鬥機的時代,F–22和殲20一類的大型制空戰鬥機太貴,沒幾個國家用得起,還是購買比它們小一些的F–35合適的多!


皇家橡樹1972

當然有存在的必要,而且還很重要。重型戰機體積和載彈量大、航程遠,但是它的價格也更高。雖然輕型戰鬥機體積和載彈量將相對較小、航程較短。但是它價格便宜啊。並不是每個國家都能玩得起重型戰鬥機的。而且一些國土防禦面積較小、國力不是很強,資金很充裕的的國家。他對重型戰鬥機的需求不是很大。而且也沒有那個資金承擔能力。但是他們卻需要大量的飛機用來作戰。這時候輕型戰鬥機成為他們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梟龍戰鬥機。巴基斯坦空軍也曾經是表示,梟龍戰鬥機並不是最好的飛機,但是卻是他們最需要的飛機。量大自產讓他們擁有獨立的國防體系。

重型戰鬥機主要以空戰型戰鬥機為主。而輕型戰鬥機除兼顧空戰以外還可以實行對地面作戰任務。就是重型戰鬥機負責區域防空,輕型戰鬥機掛載對地攻擊武器,進行地面清剿行動。如果用戰鬥機對付敵方直升機,那戰鬥機將佔壓倒性的優勢。在低空領域輕型戰鬥機的機動性更為突出。低空突防能力較強。


除此之外輕型戰鬥機還兼顧者培訓飛行員的責任。飛行員在熟悉教練機之後,對掛著武器的飛機進行飛行訓練更能更快適應戰鬥機。因為重型戰鬥機的數量相對於較少,發動機壽命就在那裡,如果每個飛行員都開著重型戰鬥機去磨練的話,那對發動機壽命的消耗過於巨大。所以更換髮動機的錢就消耗也更多。所以用輕型戰鬥機磨練更加省錢。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迪麗熱巴那麼迷人,村裡的小芳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妹子漂亮吧?喜歡吧?能娶回家嗎?!

玩笑開過,我們正經的說說重型機和輕型機的問題。

一般來說,雙發重型戰機起飛重量大、載荷航程性能好、載彈量多、雷達口徑大、航電設備完善、機體空間充裕、改進潛力大......在同樣的技術水平條件下,在幾乎所有的性能方面都好於輕型機。所以,有條件的國家都會選擇重型機,比如沙特。

沙特的F-15S戰機。除了雙發重型F-15,沙特目前還有雙發的颱風和狂風......有錢人的世界我們不懂。

相對於輕型戰機來說,重型戰機只有一個明顯的缺點---貴!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重型戰機固然樣樣都好,可是價格自然不菲。目前國際市場上的雙發重型機F-15、蘇35、颱風、超級大黃蜂、陣風(姑且把雙發的都算重型,教練機一邊玩兒去),價格都在1億美元上下,這不是一般小國能負擔得起的(你就想想你能不能負擔的起熱巴的開銷就行了)。但是有些中小國家也不需要那麼高檔的戰鬥力,有個差不多的飛機開著也能保家衛國(就像我們大多數人都是找了一個雖不出眾但是也是情投意合、會過日子的媳婦),所以反倒是輕型戰機的裝備數量更多。

軍事裝備一定要與自己的需求和可承受能力相匹配,因此輕重搭配成了主流。即便強如美帝,也是重型機和輕型機進行搭配,既保證質量優勢也要維持一定的規模。而且,往往是輕型機的裝備數量多於重型機。比如目前美國空軍擁有約600架F-15系列,但是F-16系列高達1600架左右。進入五代機時代,也是重型機與輕型機的搭配。作為重型機的F-22區區187架,而輕型機F-35(其實也不輕,姑且這麼算吧)的裝備數量將超過1700架。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F-22和F-35的組合不能算是重-輕搭配,更不是高-低搭配,F-35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輕型機(當然,比起F-22算輕),也絕不是低檔戰機(某些性能比F-22還先進),其更像是任務搭配,F-22負責制空多一些,F-35對地打擊的戲份更重。但是即便這樣,也可以套入重-輕搭配的範疇。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回答是肯定的,非常有必要!

輕型戰機指的是一般採用一臺發動機,體積重量都比較小,載彈量也小一些,航程也比重型戰機短一些的相對廉價一些的戰機。而重型戰機則相反,大多采用雙發動機,體積重量大,載彈量航程也大,由於空間比較大,可以裝更多更大的設備,價格相對輕型戰機昂貴,裝備數量也比輕型戰機少,是國家的高精尖戰機。

為什麼要採購兩種輕重戰機呢?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使用成本,我們知道重型戰機昂貴,使用成本也高,起碼兩臺發動機要比一臺發動機耗油,維護成本也比輕型戰機高,更別提最先進的隱身戰機了,而輕型戰機呢,使用成本低,採購成本也低,美國空軍的詞叫“高低搭配”,原來是指F-15,F-16這對搭檔,現在指F-22和F-35這對搭檔,美國人算得很精明,F-22採購價格高達2.28億美元(2016財年美元幣值計算),F-35是0.99億美元,便宜一半多,使用成本上,過去2年來,F-22的每飛行小時運行成本(OCPFH)平均為5.71萬美元,F-35A則為3.16萬美元。

大家可以想象我國殲-20和殲-10C使用成本,採購成本的對比。

雖然重型戰機各種貴,但其作戰效能也比輕型戰機高很多,美空軍作戰司令部前司令邁克·霍斯提吉曾指出,可能需要8架F-35戰機才能完成2架F-22戰機即可追擊的目標。基本上,重型戰機都是如此,所以我國在選擇航母艦載機時,寧可要重型的殲-15,也不要輕型機,一個頂好幾個。

那麼輕型機的作用在哪兒呢?便宜啊,很多戰場並用不著重型機,輕型戰機完全可以執行好任務,這時候就沒必要動用重型戰機了,比如在某戰區各節點巡邏待命,就可以儘量使用輕型機去執行,現代輕型戰機作戰能力也非常厲害,比如我國的殲-10C,搭載主動相控陣雷達,光電系統,機翼及機身上多達11個掛點,可以掛載7噸彈藥,包括中距攔截導彈,短距格鬥導彈,精確制導炸彈,滑翔小直徑炸彈等等,作戰半徑達1200公里以上,比起很多以前的重型機都厲害很多,一般的任務難道也要殲-20,殲-16去完成嗎?當然不需要。

另外,輕型戰機可以大量採購,對於一些國家來說,比如巴基斯坦,它的預想作戰範圍並不大,輕型戰機的航程和戰鬥力可以滿足需要,那麼它就可以採購大量的輕型戰機,像現代化的F-16,JF-17就是它的主力,數量夠也保證了巴基斯坦的空中優勢。(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