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活到老的孩子才懂得

只有活到老的孩子才懂得

相對於大多數人忙得腳打後腦勺的奔波生活,“老樹畫畫”,是紅塵之外的另一種生活,悠閒散淡。世間哪有這樣的神仙,不過是老樹的想象。但是這種超然的佛繫心態,似乎是生活中的一股潛流暗湧,只不過草灰蛇線而已。以我的閱讀經驗看,之前有豐子愷,再往前有晚清時寫過《浮生六記》的沈復,再再往前,東晉的王羲之應該也是他們的同類。老樹不過是他們的一個當代白話版。

我最近看了兩本書——沈復的《浮生六記》和梭羅的《瓦爾登湖》。巧了,要我看,這兩本書說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只不過一中一洋而已。我一查,沈復和梭羅這兩人還幾乎是同一時代的,一個活到46歲,一個活到45歲,都是情深不壽之人。我在這個時候,遇到了這樣的兩本書,也是巧了。選擇一本書,有偶然性。換個時間讀,未必有那麼深切的體會,正好在這個時候遇到,一拍即合,於是就一頭扎進去了。《浮生六記》和《瓦爾登湖》應該都是老樹和佛系們的另一個精神上游。

寫這兩本書的讀後感,應該是一個更大的篇幅。只在這裡說一點直觀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知道沈復的《浮生六記》,還是從中學課本里,他小的時候把夏天的蚊子想象成群鶴舞空,看小蟲打架時,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相比之下,一個癩蛤蟆就是龐然大物了,轟然而至,寫得妙趣橫生。這種觀察和體會,想必不少孩子都有過。但他們長大後就忘了,或忙得沒心思再去看蟲子打架,多幼稚呀。這其中的妙處,只有活到老的孩子才懂得。

沈復寫了他浮生的六件事,有“閨房記樂”(寫他和妻子芸孃的愛情故事,林語堂稱芸娘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閒情記趣”(寫他們生活中種種生動的臭美和好玩,真是玩出了境界和藝術,插花園藝寫詩作畫,一派天然的雅趣,毫不做作與賣弄,相比之下,我們當今的生活簡直有俗不可耐之嫌)、“坎坷記愁”(似乎是樂極生悲,寫他妻離子散窮困潦倒舉債度日的艱難遭遇)等等。總之是他一生大事記的日記體。

按咱們現代人的眼光看,沈復就是一廢柴,出身士大夫之家,日子卻讓他過得一天不如一天。他爹也看不上他,他弟弟也沒少陷害他們兩口子。離開了父親的幫助,他幾乎一事無成。這人要是放到今天,那就是一干啥啥不行的反面教材,連老婆孩子都養活不了。他這日子過的,簡直是千瘡百孔呀。

但,就是這麼個落破書生寫的這本書,問世140多年來,被眾多大家交口稱讚。俞平伯、郁達夫、林語堂……季羨林說:“是貴在心靈之自由的記錄,寫布衣寒窗的風月往事。”

我看這本書,一個突出的感受,就是美,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都被他挖掘出來津津樂道,人情人性之美,一粥一飯之美,一花一樹之美,作者真是一個讓人歎服的生活家呀,讓我輩相形見絀,和他比,我們生活得太潦草太粗糙了。和古人比,我們好像智力上的侏儒。有人評價他“所謂平凡人家的日常之美,都被他寫出了月光溪水般的光澤和律動。”輕筆一過,心內生花。他不以愁苦為念的堅韌與執著,又讓人備感淒涼。我想象他一介書生的文弱樣子,內心溫柔,對女性的體察入微與愛惜,同寶玉如出一轍。對花草山石的用心,還有從對生活小節和接人待物的在意中,可見他是一用情很深的人。

雖然他一生很窮很慘又不長壽,生前籍籍無名,但他是一個生活到極致的人,是一個真正生活過的人。是一個“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的人。

這本書打動我的另一點,是“真”。他寫的都是落花流水的散慢時光,不疾不徐,娓娓道來,只是記述他所經歷的生活,本分樸實真切,沒有一丁點兒賣弄和矯情,行雲流水,沒有窮酸氣,倒是一派天真的自得其樂。在這裡,“生命不繫於任何龐然重物。生命處於自在自為的狀態。自由的渺小,渺小的自由,卻昭示了生命本質上的尊嚴。”

簡單說,這本書就是寫了一對貧賤夫妻,怎麼把日子過得津津有味。他們家的窮日子是怎麼過得活色生香的呢?為了讓各位一睹這本書的真容,現摘幾段。

“機關參透,萬慮皆忘,誇什麼龍樓鳳閣,說什麼利鎖名韁。閒來靜處,且將詩酒猖狂,唱一曲歸來未晚,歌一調湖海茫茫。逢時遇景,拾翠尋芳。約幾個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適性,或曲水流觴;或說些善因果報,或論些今古興亡;看花枝堆錦繡,聽鳥語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覆,世態炎涼,優遊閒歲月,瀟灑度時光。”

“潔一室,開南牖,八窗通明。勿多陳列玩器,引亂心目。設廣榻、長几各一,筆硯楚楚,旁設小几一,掛字畫一幅,頻換。几上置得意書一二部,古帖一本,古琴一張。心目間常要一塵不染。晨入園林,種植蔬果,芟草,灌花,蒔藥。歸來入室,閉目定神。”

“雪夜裡,生暖爐,促足相依偎,靜聞雪落無痕。”“八窗盡落,清風徐來,紈扇羅衫,剖瓜解暑。”

你看你看,這裡的哪一樣,不管是雪夜圍爐,紈扇剖瓜,還是看花枝堆錦繡,聽鳥語弄笙簧,這些令人快樂的事,都不用花什麼錢。

兩本書一起看,能互相印證,沈復長於白描,梭羅長於思考。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說:“貧窮的生活最溫馨,你斷斷乎不會去做無聊的事。多餘的財富只能購買多餘的東西。而靈魂的必須品,是用錢買不到的。”

梭羅還說:“不管你的生活多麼卑微,那也要面對它。哪怕很貧窮,你也要熱愛你的生活。即使在貧民窟,陽光照在你的窗戶上,跟照在富人家的窗戶上一樣亮閃閃。我覺得,內心寧靜的人,無論生活在哪裡都像在皇宮一樣,心境開朗,生活知足。”

而這些道理,只有活到老的孩子才懂得。看《浮生六記》,我覺得沈復像孩子,兩個人傻傻地愛著,興高采烈地侍弄著花草,興致勃勃地去滄浪亭看中秋的月亮:月到波心,風生袖底,俗慮塵懷,爽然頓釋。在沈復筆下,生活就像一罐蜜糖,他和芸娘就像兩個饞嘴的孩子,圍著這罐蜜,你吃一口我吃一口,樂此不疲。

梭羅說:高一等的生靈,他的生活越是簡單,宇宙的法則也會顯得越簡單。

以前看武俠小說裡,某人隱匿深山,閉關修煉,多少年後重出江湖,武功驚人。我一直好奇,大俠們閉關是怎麼修煉的呢?看了《瓦爾登湖》,我知道了。梭羅畢業於哈佛大學,曾經是美國著名作家愛默生的助手。他後來放棄繁華,隱居瓦爾登湖。他說:“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並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然後從中學習,以免讓我在生命終結時,卻發現自己從來沒有活過。”而他的修煉秘笈之一是:若是一天裡有幾個時段可待在自己的空間裡,完全忠實地面對自己,真是一大釋放,它們可以讓一天的其他時間變得活躍起來!

按照我們很多人的看法,梭羅也是一個廢柴,放著大城市的高薪工作不幹,跑到湖邊的樹林子裡當野人。他說:“人類如此死守手中的那點東西,難怪會失去靈性。”他還說:“智慧的一個特色,就是做不顧一切的事情。”

我從沈復和梭羅身上,都看到了不顧一切的勁頭。而這種勁頭,只有活到老的孩子才有。 (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