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活到老的孩子才懂得

只有活到老的孩子才懂得

相对于大多数人忙得脚打后脑勺的奔波生活,“老树画画”,是红尘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悠闲散淡。世间哪有这样的神仙,不过是老树的想象。但是这种超然的佛系心态,似乎是生活中的一股潜流暗涌,只不过草灰蛇线而已。以我的阅读经验看,之前有丰子恺,再往前有晚清时写过《浮生六记》的沈复,再再往前,东晋的王羲之应该也是他们的同类。老树不过是他们的一个当代白话版。

我最近看了两本书——沈复的《浮生六记》和梭罗的《瓦尔登湖》。巧了,要我看,这两本书说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一中一洋而已。我一查,沈复和梭罗这两人还几乎是同一时代的,一个活到46岁,一个活到45岁,都是情深不寿之人。我在这个时候,遇到了这样的两本书,也是巧了。选择一本书,有偶然性。换个时间读,未必有那么深切的体会,正好在这个时候遇到,一拍即合,于是就一头扎进去了。《浮生六记》和《瓦尔登湖》应该都是老树和佛系们的另一个精神上游。

写这两本书的读后感,应该是一个更大的篇幅。只在这里说一点直观的感受,和大家分享。

知道沈复的《浮生六记》,还是从中学课本里,他小的时候把夏天的蚊子想象成群鹤舞空,看小虫打架时,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相比之下,一个癞蛤蟆就是庞然大物了,轰然而至,写得妙趣横生。这种观察和体会,想必不少孩子都有过。但他们长大后就忘了,或忙得没心思再去看虫子打架,多幼稚呀。这其中的妙处,只有活到老的孩子才懂得。

沈复写了他浮生的六件事,有“闺房记乐”(写他和妻子芸娘的爱情故事,林语堂称芸娘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闲情记趣”(写他们生活中种种生动的臭美和好玩,真是玩出了境界和艺术,插花园艺写诗作画,一派天然的雅趣,毫不做作与卖弄,相比之下,我们当今的生活简直有俗不可耐之嫌)、“坎坷记愁”(似乎是乐极生悲,写他妻离子散穷困潦倒举债度日的艰难遭遇)等等。总之是他一生大事记的日记体。

按咱们现代人的眼光看,沈复就是一废柴,出身士大夫之家,日子却让他过得一天不如一天。他爹也看不上他,他弟弟也没少陷害他们两口子。离开了父亲的帮助,他几乎一事无成。这人要是放到今天,那就是一干啥啥不行的反面教材,连老婆孩子都养活不了。他这日子过的,简直是千疮百孔呀。

但,就是这么个落破书生写的这本书,问世140多年来,被众多大家交口称赞。俞平伯、郁达夫、林语堂……季羡林说:“是贵在心灵之自由的记录,写布衣寒窗的风月往事。”

我看这本书,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都被他挖掘出来津津乐道,人情人性之美,一粥一饭之美,一花一树之美,作者真是一个让人叹服的生活家呀,让我辈相形见绌,和他比,我们生活得太潦草太粗糙了。和古人比,我们好像智力上的侏儒。有人评价他“所谓平凡人家的日常之美,都被他写出了月光溪水般的光泽和律动。”轻笔一过,心内生花。他不以愁苦为念的坚韧与执著,又让人备感凄凉。我想象他一介书生的文弱样子,内心温柔,对女性的体察入微与爱惜,同宝玉如出一辙。对花草山石的用心,还有从对生活小节和接人待物的在意中,可见他是一用情很深的人。

虽然他一生很穷很惨又不长寿,生前籍籍无名,但他是一个生活到极致的人,是一个真正生活过的人。是一个“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的人。

这本书打动我的另一点,是“真”。他写的都是落花流水的散慢时光,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只是记述他所经历的生活,本分朴实真切,没有一丁点儿卖弄和矫情,行云流水,没有穷酸气,倒是一派天真的自得其乐。在这里,“生命不系于任何庞然重物。生命处于自在自为的状态。自由的渺小,渺小的自由,却昭示了生命本质上的尊严。”

简单说,这本书就是写了一对贫贱夫妻,怎么把日子过得津津有味。他们家的穷日子是怎么过得活色生香的呢?为了让各位一睹这本书的真容,现摘几段。

“机关参透,万虑皆忘,夸什么龙楼凤阁,说什么利锁名缰。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逢时遇景,拾翠寻芳。约几个知心密友,到野外溪旁,或琴棋适性,或曲水流觞;或说些善因果报,或论些今古兴亡;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一任他人情反复,世态炎凉,优游闲岁月,潇洒度时光。”

“洁一室,开南牖,八窗通明。勿多陈列玩器,引乱心目。设广榻、长几各一,笔砚楚楚,旁设小几一,挂字画一幅,频换。几上置得意书一二部,古帖一本,古琴一张。心目间常要一尘不染。晨入园林,种植蔬果,芟草,灌花,莳药。归来入室,闭目定神。”

“雪夜里,生暖炉,促足相依偎,静闻雪落无痕。”“八窗尽落,清风徐来,纨扇罗衫,剖瓜解暑。”

你看你看,这里的哪一样,不管是雪夜围炉,纨扇剖瓜,还是看花枝堆锦绣,听鸟语弄笙簧,这些令人快乐的事,都不用花什么钱。

两本书一起看,能互相印证,沈复长于白描,梭罗长于思考。梭罗在《瓦尔登湖》中说:“贫穷的生活最温馨,你断断乎不会去做无聊的事。多余的财富只能购买多余的东西。而灵魂的必须品,是用钱买不到的。”

梭罗还说:“不管你的生活多么卑微,那也要面对它。哪怕很贫穷,你也要热爱你的生活。即使在贫民窟,阳光照在你的窗户上,跟照在富人家的窗户上一样亮闪闪。我觉得,内心宁静的人,无论生活在哪里都像在皇宫一样,心境开朗,生活知足。”

而这些道理,只有活到老的孩子才懂得。看《浮生六记》,我觉得沈复像孩子,两个人傻傻地爱着,兴高采烈地侍弄着花草,兴致勃勃地去沧浪亭看中秋的月亮:月到波心,风生袖底,俗虑尘怀,爽然顿释。在沈复笔下,生活就像一罐蜜糖,他和芸娘就像两个馋嘴的孩子,围着这罐蜜,你吃一口我吃一口,乐此不疲。

梭罗说:高一等的生灵,他的生活越是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显得越简单。

以前看武侠小说里,某人隐匿深山,闭关修炼,多少年后重出江湖,武功惊人。我一直好奇,大侠们闭关是怎么修炼的呢?看了《瓦尔登湖》,我知道了。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曾经是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的助手。他后来放弃繁华,隐居瓦尔登湖。他说:“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并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然后从中学习,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而他的修炼秘笈之一是:若是一天里有几个时段可待在自己的空间里,完全忠实地面对自己,真是一大释放,它们可以让一天的其他时间变得活跃起来!

按照我们很多人的看法,梭罗也是一个废柴,放着大城市的高薪工作不干,跑到湖边的树林子里当野人。他说:“人类如此死守手中的那点东西,难怪会失去灵性。”他还说:“智慧的一个特色,就是做不顾一切的事情。”

我从沈复和梭罗身上,都看到了不顾一切的劲头。而这种劲头,只有活到老的孩子才有。 (麦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