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從業者的思考

泱泱大中華,10幾億人口。早期閉關鎖國,與世隔絕,而後戰亂硝煙四起,兩次世界大戰更是經濟萎靡,談何咖啡,也只有電影中上海的交際花,留洋歸來的喝過知道咖啡是個什麼味。

中國經濟逐漸好轉,對外開放的時候,雀巢的速溶,到中西複合式現磨的上島,咖啡連鎖到咖啡館。從不知名的咖啡種子,到商業咖啡,到如今的精品咖啡。在這個信息傳播飛速的年代,不過區區記載。如今的咖啡大咖,面對慘不忍睹的出品質量,挽起衣袖,自己烘焙,自己製作,開館傳道。比起很多舉步維艱經營狀況的咖啡館,很多人卻是慕名而來。作為舶來品的咖啡,在近幾年更是開到大街小巷,懂的人多了,喝咖啡的自然多,會喝的自然越來越多。咖啡文化有了及時的傳播,從速溶到雜苦加奶,牛奶咖啡到手衝精品盛行,離不開文化的推廣,以及媒介信息傳播。長江後浪推前浪。其實生意不難做,難的是入口的是首要,難得是要良心賺錢。

如今的80,90是主體,未來的消費群體看90、00、10,對於這個#社交#又#健康#的飲品,他們的辨別意識自然不必說。坑的了1年,未必挺的過5年。看吧,如今咖啡客的人,見到就問,哪裡有好的精品咖啡館?如今的咖啡人,追求的更是嚴格。不是咖啡不好賣,不是顧客不愛好,是你做不出一杯:健康、衛生、有文化,喝起來舒服的咖啡。

咖啡從業者的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