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縣郝北鎮村集體經濟全面「破零」

黃河新聞網晉中頻道訊(孟娟 韓曉燕)“早些年村裡真窮,除了幾畝貧瘠的土地留老人們在家養種,年輕人幾乎都到外面打工。村裡沒有任何企業,集體收入也少的可憐,哪家有災有難,村裡也想去慰問,但無奈囊中羞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自從村集體經濟壯大起來後, 現在,村黨支部號召力更強了,底氣也足了,工作開展起來舒心多了!”日前,郝北鎮常銀村村支部書記胡效青不無感嘆地說道。

據悉:近年來,榆社縣郝北鎮堅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圍繞建設“新型工業園區、光伏集聚園區、蔬菜科技示範園區、地道中藥材園區、火麻種植園區、小雜糧加工園區、史前生命博覽園區”七大園區,大打基礎設施建設的硬仗,將村集體經濟“破零”工作當作脫貧攻堅的主業,貧困戶增收的主渠道,扛起責任抓落實,創新機制抓保障,精準發力抓推進,實現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帶動村集體經濟“破零”。

這是郝北鎮一份集體經濟收入的成績單:按照每年有持續穩定收入且收入在5萬元以上的標準分類: 10萬元以上的村15個,佔比58%; 5萬元以上的村8個,佔比31%;年底達到5萬元的村3個,佔比11%,今年榆社縣郝北鎮全鎮26個行政村將全部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

這是一場脫貧攻堅的勝利戰役:克服了部分貧困農村“難為無米之炊”難題,最廣泛調動農村幹部探索“破零”積極性,全鎮26個行政村全部摘掉集體經濟“無收入”帽子,村集體富了,有錢辦事讓村級黨組織腰桿硬了,共享發展成果讓農民幸福感強了。

郝北鎮臺曲村以27畝土地入股祁宏陶粒廠,公司每年給村集體固定分紅12.69萬元,同時帶動了運輸業發展和貧困戶就業。

魏城、趙家村、東方山、關元則4個村緊抓同宇集團建史前文化博覽園機遇,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通過土地流轉、村企共建等方式,實現村集體經濟增收。

趙家村這個昔日的上訪村、後進村,如今荒灘變景區,村民變商人、窮村變富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70.5萬元,人均年增收2千元……

在“破零”行動中,郝北鎮緊緊在“村企聯姻、村社聯動、村村聯合”上做文章,闖出了一個又一個村集體經濟“破零”的好模式。與華能電廠、光伏電廠、同宇公司等6個駐地企業,強強聯手,通過集體土地入股分紅、為企業提供服務、發展鄉村遊等模式,放大企業帶動效應,提高村集體經濟增量,實現了企業發展、村集體經濟壯大和貧困戶增收“三贏”;用足用活產業脫貧政策,圍繞“一村一品一主體”目標,分類指導、因村施策,上馬一批市場前景好、帶富能力強的產業項目,將村委會與合作社共建對接,將產業項目與村集體和貧困戶的利益聯結,達到村集體經濟有收入、貧困戶有分紅;對資源、資產和資金“三無”村,組織他們發展,走資產組合、資源整合的路子,村村聯合、組團發展,實現劣勢變優勢、弱村變強村。

村級集體經濟“破零行動”實施以來,為村級組織整體功能提升注入了源頭活水,鞏固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和核心地位,提升了鄉村治理規範化、科學化、法制化水平,為推進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和建設富裕、實力、美麗、幸福、和諧的新郝北凝聚起強大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