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古城鄉扶貧產業從“破零”走向壯大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近年來,海東市平安區古城回族鄉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不斷髮力使農村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鄉風淳,也推動了村集體經濟從“破零”逐步走向壯大。

◆打好特色牌

“這邊的藥材種植幾年了,現在種植規模越來越大。這兩年國家的三農政策對老百姓來說越來越好、各種補貼也很好,我們跟著大企業一步一步地好好發展,日子也越過越紅火。”古城回族鄉沙卡村村民祁存錄說。

據瞭解,沙卡村共有150戶540人,其中貧困戶11戶,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除了村民外出打工,去年,沙卡村成立了合作社,專門種植黨參、黃芪等中藥材。

“每流轉一畝土地,村民就可以有400多元的收入。”沙卡村村委會主任祁吉林說,為了種植中藥,沙卡村大部分土地都實現了土地流轉。他預計,如果今年中藥銷路還像去年那麼好,村民的人均收入有望突破一萬元。

近年來,古城鄉以發展特色產業、資源優勢的村作為試點,努力推動全鄉村級集體經濟實現破零。同時,積極發揮由黨員成立的專業合作社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的作用,如沙卡村黨員祁昌壽成立的宏盛馬鈴薯專業合作社為沙卡、且爾甫、木場、總門、北村的56戶貧困戶提供器械進行免費耕地、收割;扎門合眾生態土雞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黨員張秉梅將該鄉114戶貧困戶吸納為合作社會員,通過以點帶面形式帶動貧困戶發展,切實發揮增收效益。目前,古城鄉14個村集體經濟全部“破零”,山城等7個貧困村利用50萬元集體資金髮展光伏產業;新莊爾等7個非貧困村利用40萬元資金購置鋪面。

此外,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流轉土地種植羊肚菌、露天蔬菜、藥材等,帶動建檔立卡戶增收的同時增加村集體收入。

◆做強支柱產業

近日,古城鄉且爾甫村的馬鈴薯進入收穫期,農民們在田間採挖馬鈴薯並裝袋、裝車,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古城鄉結合本地地域特點,積極謀劃,大力發展全覆膜馬鈴薯種植傳統優勢產業,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與青海三江集團威斯頓薯業公司簽訂馬鈴薯購銷合同,積極扶持引導農戶種植馬鈴薯,增加農民收入,並達成協議,以高於市場價1角收購聯點村貧困戶馬鈴薯。

古城鄉石碑村距平安城區25公里,是一個依山而建的小山村。一直以來,這裡的農民基本靠幾畝薄田養家餬口,再無其他經濟來源,日子過得緊巴巴。近幾年來,該村通過旅遊扶貧開發建設,讓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出不了遠門,只能在度假村乾點簡單的活,每個月有1200元的收入,媳婦也在這邊乾點小活,每天也有80元,一年下來,兩個人掙的錢也夠家裡的花銷。”村民王延明患有偏癱,一隻手和一隻腳不靈活,幹不了重活,家裡還有一個孩子上初中,媳婦操持家務,家庭經濟拮据。好在依託石碑瑞豐花海,王延明有了收入。

石碑村依託優勢資源,發展旅遊產業,貧困戶成為了旅遊產業的最大受益者。每到夏季,漫山遍野的花海讓遊客紛紛陶醉其中,而石碑村新的規劃也在一步步實施。不但吸引了遊客,還把遊客口袋裡的錢也吸引了過來。

今年以來,古城鄉繼續打造石碑村和扎門村鄉村旅遊特色村和扶持旅遊扶貧項目。石碑村旅遊扶貧項目帶動石碑村、黑林灘村每年增加收入2萬元;扎門村旅遊扶貧項目帶動扎門村、且爾甫村每年增收2萬元;祺源藥材種植基地帶動沙卡、總門、新莊爾村每年增收1萬元;百草旭羊肚菌基地帶動古城村增收1萬元;木場示範村項目帶動木場村增收2萬元。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古城鄉切實為群眾提供了增收機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