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全球市場到來 亞洲各國首要互聯互通

天然氣全球市場到來 亞洲各國首要互聯互通

6月29日,第27屆天然氣大會進入最後一天。IHSMarkit諮詢公司副主席丹尼爾˙耶金說:“這次大會令人難忘。來自全球的行業代表聚集於此,會議的諸多議題反映出天然氣行業的全球化大大加強,相互聯繫更加緊密。” 對行業未來發展進行展望是歷屆大會的必然議題。6年前,在第25屆世界天然氣大會上,國際能源署就曾樂觀表示,天然氣產業進入黃金時代。這一看法很快成為當時全球油氣行業的主流觀點。然而,之後的天然氣市場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繁榮程度,“夾在煤炭與可再生能源之間”,天然氣消費保持年均1.5%的增長,2014年甚至一度低於1%。

造成這一“失落”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天然氣市場長期分為歐、美、亞等區域性市場,整個產業鏈體系不夠完善,處於前期發展階段。這就直接導致天然氣資源在全球範圍流動效率不如石油高,制約了天然氣生產和消費。

然而,2017年世界天然氣市場重現“沸騰”跡象。去年,全球天然氣消費量增長2.2%,主要消費市場重回增長軌道,亞洲增速達10年來最高,歐洲也從負增長變為快速增長。此外,天然氣大量替代煤炭用於發電,在傳統領域繼續保持增長。而交通和化工用氣佔天然氣需求總量的比例也有所提升,使用邊界被不斷拓展。

本屆大會上,許多企業家表示,天然氣的黃金時代並不是沒有了,而是姍姍來遲。國際天然氣聯盟主席大衛˙卡羅爾在開幕式上指出:“我們看到天然氣貿易迎來了轉折,一個充滿活力的全球性天然氣市場正在成為現實。”

直接助推天然氣市場全球化的重要因素是近年來各大洲之間LNG產業和貿易的迅速增長。2016年之前,全球LNG貿易年均增長還不足1%;2016年開始強勢增長,當年達到6%;2017年漲幅更是達到12.5%。

亞洲、歐洲的強勁需求和美國、澳大利亞的強勁出口,通過長距離的LNG貿易,緊密連接起來。直接反映在2017年LNG貿易線路增多,美國、澳大利亞等出口國家LNG出口目的地增多。同時,全球LNG海上浮式終端產能5年間增長了近90%,為天然氣增產出口提供了設施基礎。伴隨賣家增多,LNG中短期合同佔比增加,附加限制條件更少,在互聯互通的市場條件下,貿易流動性和靈活性增強。

天然氣市場全球化還體現在3個區域市場價格走勢趨同上。過去6年,亞洲LNG現貨對美國現貨溢價在12美元/百萬英熱單位,2017年已降到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對歐洲NBP的天然氣溢價也降到1.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

價格走勢不僅趨同,價位也趨近。天然氣定價與原油價格脫鉤、與基準氣價掛鉤也成為大勢所趨。歐洲NBP、美國HH中心定價影響力持續提升,亞洲LNG未來幾年有望與油價脫鉤。這些都有助於不同地區氣價獨立性、相互聯動性和資源流動性的增強。

全球化的天然氣市場正成為現實。可以預見,更加全球化的天然氣市場必將進一步推動生產消費的銜接,支撐天然氣消費進一步增長。國際能源署、美國能源信息署、BP統計年鑑一致認為,未來20年,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速預估在1.8%到2.5%之間,將超越煤炭成為第二大能源。BP認為,2020年後,LNG跨地區貿易量將超越管道天然氣跨地區貿易量,極大地提高全球各地天然氣獲取的便捷程度。

隨著全球天然氣市場的不斷完善,新秩序和規則正在醞釀。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石油市場所副所長陳蕊認為,全球天然氣市場形成,3個區域市場價差會縮小,亞洲溢價會緩解直至消解,而亞洲地區也會著力形成自己的定價基準。跨國油氣巨頭在統一的全球市場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殼牌天然氣與能源執行副總裁斯蒂夫表示:“我們可以尋找一些和中國需求淡季正好反週期、反季節的地區,比如說南半球,將資源效益最大化。”

這屆大會也看到,一個更加緊密聯繫的世界天然氣行業正在團結起來,共同應對全球性的挑戰和問題。例如,全球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問題。本屆大會的焦點之一,就是在應對氣候變化背景下,如何向決策者推介,天然氣既是轉型能源又是主體能源,能夠滿足能源低碳化轉型的需求。

丹尼爾˙耶金說:“天然氣發展本身不能算能源轉型,卻清晰地體現出可實現的能源轉型的不同階段。”美國天然氣協會總裁戴夫˙麥柯迪也表示:“我們需要向世人展示,天然氣能夠為我們的家園帶來新變革。”

亞洲天然氣市場如何融合發展

第27屆世界天然氣大會第三場全體大會專題研討亞太天然氣市場未來發展問題。專家認為,在快速變化的天然氣版圖中,亞洲各國應推進互聯互通,共同應對“亞洲溢價”問題,保證亞太地區穩定和能源安全。

在世界天然氣總量中,亞洲絕對量和份額佔比很大,但與歐洲和北美國家相比,在能源需求結構中佔比較小,增長潛力巨大。據亞洲天然氣市場論壇聯合研究項目組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亞洲液化天然氣(LNG)進口量增量2240萬噸,佔全球增量的75%(其中中國增量1230萬噸,佔41%)。國際能源署(IEA)26日發佈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共出售3910億立方米LNG,中國、日本、韓國的進口量佔其中的55%。

日趨緊張的電氣化和環境需求,將推動未來10年亞洲天然氣需求激增。國際能源署前署長田中伸男在2018年世界天然氣會議上表示:“亞洲已經是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地區,體量還會擴大,天然氣消費正在迅速增長,並將採用電池儲存和無人駕駛汽車等新技術。”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執行副總裁兼上游業務總裁安華˙塔益認為,亞洲基本面——人口增長、中產階級和社會習慣等因素,決定了天然氣是確保亞洲擺脫能源貧困的最佳途徑。

然而,當前亞洲天然氣仍然面臨“亞洲溢價”問題的困擾,需要亞洲各國加強合作。“亞洲溢價”是指亞洲LNG採購價格長期高於歐美國家支付的價格。“中國、日本和韓國缺乏在國際油氣市場的定價話語權,這個問題嚴重影響東北亞地區經濟利益。推動以中日韓為核心的東北亞LNG共同市場的建設,尤為重要。”中國聯合石油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張永祥表示。

亞洲各國開展天然氣合作有著客觀需求。從地理條件來看,中國、日本、韓國是世界最大的LNG進口國,而亞洲其他國家,例如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等國,隨著管道供應的減少,也越來越依賴LNG滿足國內需求。對天然氣的過度依賴,使亞洲各國在能源安全上面臨著共同的危機。在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和世界能源資源配置格局調整的大背景下,亞洲天然氣合作對保證亞太地區穩定和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義。

為避免惡性競爭,維護亞洲能源安全,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等亞洲國家應在共同開發第三國資源以及貿易領域開展更多實質性合作。對於北美和東非等重要的LNG產量快速增長地區,首先應通過聯合採購等方式,力爭在LNG定價和合同靈活性等方面爭取對買方有利的條款。

其次應推動物流設施共享,資源互換,季節性需求互補共同調節淡旺季價格。同時合作建立亞洲天然氣價格體系,確立合作儲備機制,建立亞洲天然氣交易樞紐,增強亞洲在國際天然氣市場的定價話語權。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認為,目前東亞地區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天然氣交易市場。應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加強亞洲地區天然氣生產、輸配、消費之間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建立亞洲能源命運共同體,推動形成天然氣交易亞洲市場。

中國是亞洲天然氣的焦點,備受關注。IEA報告顯示,2017年至2023年,中國的天然氣需求將增長近60%,達到3760億立方米。北京燃氣集團董事長李雅蘭在世界天然氣大會上指出,中國已明確將天然氣培育成主力能源,預計到2024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二大天然氣消費國,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4000億立方米。同時她建議,加大煤炭清潔化利用和儲氣庫的建造力度,通過重大技術的突破來提高天然氣的能源利用效率。

因此,中國舉足輕重的天然氣市場地位使中國更能發揮影響力,促進亞洲能源合作。作為國內最大天然氣生產商,中國石油也表示,將以資源和市場互聯互通為基礎,構建泛亞油氣管網,即加快推動完善國內周邊四大天然氣通道,為中國及沿線國家實現綠色低碳、安全環保和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中國石油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