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吸引美國科技人才回國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在美國最引以為豪的科技中心硅谷,正有一大批的來自中國的工程師、科學家和其他技術人員準備回國。

在以往,蘋果、微軟、Facebook等高科技企業的硅谷,是許多中國人才夢寐以求的工作場所,如今他們竟然要集體迴歸了?

一、中國正吸引美國科技人才回國

的確如此,《彭博商業週刊》近期發表了一篇報道,描述了許多在美國的精英大學接受教育、畢業後留在硅谷的科技公司工作的中國科技人才,正在回到中國工作或者創業。

中國正吸引美國科技人才回國

為什麼這些中國人才願意放棄美國的工作機會和綠卡,最終回到中國呢?

事實上,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多達7.51億的網民,能帶來海量的數據和市場需求,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包括美國)。

中國市場不但催生了像騰訊和阿里巴巴這樣全球市值排名前十的科技巨頭,還孕育了大量獨角獸——現在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創公司有三家位於北京,而不是硅谷。

另一方面,正因為中國的互聯網市場處於高速發展的紅利期,中國公司給出的薪酬也超過了美國同行。

據報道,有一家中國初創公司僱傭了一名人工智能工程師,在4年內為其支付的現金和股份加起來價值高達 3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億元)。

二、高科技人才紛紛逃離硅谷

隨著中國對高科技人才越來越有誘惑力,硅谷本身的吸引力也在不斷下降。

有人曾列出了“逃離硅谷”的一千個理由,最要命的這裡的高房價——硅谷的平均房價高達200多萬美元,一套一居室的租金高達每個月3000美元(約合人民幣2萬元)。

另外,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移民政策上的一意孤行,使得許多中國高科技人才十分反感,紛紛選擇回國發展。

這種情況下,硅谷正在一步步走下神壇,美國在科技方面的領先也很難維持。

美國創投研究機構CB Insights統計發現,2014年來北京創初創企業獲得了128筆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上海則獲得58筆,而硅谷才不過158筆。

中科院的報告也顯示,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實力已經位居世界第二,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和計算機視覺三個領域甚至已不輸給美國!

中國正吸引美國科技人才回國

一直以來,正是靠著來自中國等世界各國優秀人才,美國才造就了科技、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繁榮,而中國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卻為他人做了嫁衣。

值得欣慰的是,截至2016年底,中國留學回國人員總數已達到265.11萬人,新華社將其評價為“一個民族史上罕見的人才迴流潮”。可以預計,隨著更多的海外科技人才迴歸,中國的科技實力趕上甚至超過美國並非難事。

據報道,就在10年前,人才流動狀況是,大約每7名中國留學生中僅有1人回國。但目前,狀況正在改變,每7人中有6人回國……

三、留學人才“歸國潮”

“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我們的領導人曾如此說道。

曾幾何時,中國人才“嘩嘩”外流。有媒體對2001年至2011年十年間留美的理工科高端人才拿到博士學位5年後仍不回國的人數比例做了數據可視化統計,發現中國留學美國的高端人才總是去的最多、回的最少。2013年,中國科學和工程領域人才出國滯留率平均達87%。

“從上世紀美國、日本、韓國3個國家的成功趕超看,實行人才優先戰略,是其成功的秘密武器。”中央組織部人才工作局局長孫學玉表示,誰搶佔了人才培養、吸引和發展的制高點,誰就贏得了未來。

中國正吸引美國科技人才回國

西方媒體評價: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如此重視吸引流失在外的人才回國。中國將其視為令其站在科技前沿、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到新水平的關鍵捷徑。

此外,西方國家近幾年的不安定和衰落也進一步把更多人才推回中國。

在這些歸國人才中,更是有眾多的重量級大咖,他們的回國,讓中國部分科技實力加速了15年!

2017年,蜚聲中外的“大師”、世界著名計算機學家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期智長期從事計算機科學和量子信息科學研究,是迄今為止世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圖靈獎”得主中唯一一位亞裔專家。

中國正吸引美國科技人才回國

他的迴歸,填補了中國在計算機理論研究方面的空白,讓中國計算機理論研究真正與世界接軌。

因為“分量重”,姚期智回國被視為海外高層次人才迴歸中國的“風向標”。

國際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單分子酶學的奠基人謝曉亮、高能物理王貽芳、人工智能甘中學、新藥創制丁列明……

他們的迴歸使中國在各自領域的科研水平在世界上提高了10年到15年。

量子物理學家潘建偉率高徒陳宇翱、陸朝陽先後回國,三人三奪世界量子電子學和量子光學領域最高榮譽——菲涅爾獎。他們在回國後組建了一支中國物理界的“夢之隊”。

中國正吸引美國科技人才回國

潘建偉主持研製的世界上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圓滿完成了包括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千公里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在內的三大既定科學目標……英國《自然》雜誌評價:量子通信領域,中國用不到十年時間,由一個不起眼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勁旅。

四、新一代年輕人心儀之地

時至今日,中國留學生遍佈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他們經過多元文化的薰陶、全球化視野的歷練,有著強烈的創新意識和創業意願,是全新的國際化人才群體。

海歸科學家作為知識技術轉移的人才力量,正逐漸成為中國學術發展與科技創新的生力軍、高新技術應用的推動者、推動中國創業發展的領跑者。

中新社文章指出,過去很長一段時期,當有高級人才選擇回國時,輿論往往稱其放棄優厚待遇“毅然回國”。但現在,人們心態更平等、更開放、更理性。“回到祖國去”,成為新的風尚,因為中國正成為全球人才競相創新創業的沃土。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留學生歸國數量大幅增長的同時,來中國學習的海外留學生數量也在迅猛增加。

中國正吸引美國科技人才回國

英國《獨立報》刊文預測,中國將在2020年超過英國,成為海外學生留學的第二大選擇,最終將與美國競爭第一名的位置。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

中國夢激盪最大“海歸潮”。

人們相信,把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統一起來,就能把自己的夢想融入人民實現中國夢的壯闊奮鬥之中,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史冊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