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的名義——凡爾賽玫瑰的凋零

以人民的名義——凡爾賽玫瑰的凋零

作者 | 蓮悅

首發 | 《財經國家週刊》

1770年,在法國和德國之間的萊茵河中,無人的荒島上,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少女心懷忐忑地走進了一座建造獨特的木結構樓房。

這座樓房的兩間前室面向萊茵河右岸,即德國的方向;另外兩間前室則面向萊茵河左岸,即法國的方向。樓房的正中間是個大廳。十四歲的少女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一世與皇后兼奧地利大公、波西米亞及匈牙利女王瑪麗亞·特蕾西亞最小的女兒——瑪麗·安託內特。當她從萊茵河右岸的房間走進這座小樓時,還是奧地利公主。但當她從萊茵河左岸的房間走出時,已然是法國的太子妃。

在哥倫比亞影業公司出品的歷史紀傳類電影《絕代豔后》中,蜘蛛女克爾斯滕·鄧斯特出演了瑪麗·安託內特一角。

以人民的名義——凡爾賽玫瑰的凋零

從小一起長大,宛若閨蜜的侍女們被全部留在樓外,鄧斯特飾演的瑪麗·安託內特帶著忐忑與不安的微笑走進大廳,舉行交接儀式。她身上的一衣一飾都屬於奧地利之物,不能帶入法國。當心愛的小狗也被強行帶走時,這個十四歲的少女終於忍不住哭了出來。從這一刻開始,她不得不離開給予了她無限寵溺、自由、歡樂的祖國奧地利,儘管是作為整個歐洲最高貴的女人——法蘭西的太子妃進入凡爾賽,但她終須獨自面對未來波詭雲譎的命運。

是的,作為即將成為法國王后的瑪麗·安託內特之所以出名,完全是因為她和她的丈夫——路易十六,在波瀾壯闊的法國大革命中被鬥志昂揚的革命群眾推上了斷頭臺。

其實,就個人的喜好而言,我並不認為鄧斯特適合瑪麗·安託內特這個角色。在團結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名著《瑪麗·安託內特傳》裡有多幅這個法蘭西王后的整頁彩色肖像。畫中的女人美麗更精緻、優雅更高貴,遠非以蜘蛛女一角的鄰家女孩形象走紅的鄧斯特所能演繹。

茨威格筆下的瑪麗,是一個洛可可似的王后。洛可可是十八世紀產生於法國,風行歐洲的藝術風格,她輕快、精緻、細膩、繁複。瑪麗·安託內特的美,便具有這樣的藝術氣質。

這樣迷人的美麗,曾經給瑪麗·安託內特帶來了法國百姓普遍的擁戴。她的車架是在沿途百姓的歡呼和掌聲中穿過一個個結滿浪漫花環的凱旋門、城門,最後進入凡爾賽的。在凡爾賽宮,等待瑪麗·安託內特的是一個僅僅比她大一歲的少年——未來的路易十六。

嚴格地說,無論路易十六還是瑪麗·安託內特,並不是那種手上沾滿了鮮血的暴君和禍國妖姬。

路易十六喜歡閱讀,看了不少書,具有豐富的歷史知識和地理知識。但他是個智力中等、缺乏主見的人,適合在別人後面做一些機械性的無創見的工作。如果是個普通的貴族,他可能是個正直、溫和、善良的人。但可惜,他是國王。歌德對路易十六的評價是這樣的:一個國王,為何被掃地出門?要是他善於掌權,至今仍然活在人間。

瑪麗·安託內特則是凡爾賽最嬌豔的玫瑰。她性格溫和、待人真誠、為人和善、活潑聰明。但同時,她的缺點也很突出:幼稚、輕浮、貪圖享樂。作為凡爾賽宮的女主人,她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耗費在了穿衣、打扮和娛樂上。

美麗的女人不需要有腦子,她只負責貌美如花,負責傾國傾城便好。征服世界,那是男人的責任。如果,瑪麗·安託內特只是一個普通的貴族婦女,甚至只是奧地利公主,那麼,她即便在浮華的享樂中消磨掉全部的人生也無傷大雅。可惜,她是法蘭西的王后。

以人民的名義——凡爾賽玫瑰的凋零

瑪麗·安託內特的輕浮和揮霍無度嚴重損害了她個人的名譽和王室的形象。坊間有過杜撰的流言:大臣向她彙報,說百姓困苦,連麵包都吃不上了,她竟然回答,“那他們幹嘛不吃蛋糕?”

“何不食肉糜?”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司馬衷的名言。但很顯然,瑪麗·安託內特絕非智力有問題的女人,這是那個特定時期為抹黑她而進行的宣傳。相反,她非常聰明、機智,只是在她作為法國王后的十多年中,一個不成熟女人的輕佻、浮浪佔據了她性格的上峰。

一個平庸但不失寬厚的國王和一個輕浮但不失良善的王后,在政治平穩時期,也許可以成就一對仁慈的統治者。奈何,遇到了一個大變革、大動盪,需要靈巧的政治手腕和高超的政治智慧方能駕馭的時代。現在,法國人民對這個迷人的奧地利公主普遍的熱愛,已經變成了普遍的憎惡。

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這一年,瑪麗·安託內特三十四歲,正是一個女人走向真正成熟的年紀。可惜,歷史不會再給她時間了。

1793年10月,瑪麗·安託內特被交付給革命法庭審判。這個時候,她的丈夫路易十六已經被革命群眾送上了斷頭臺。然而,歷史註定要因為瑪麗·安託內特為法國大革命寫上一個最不名譽、最不道德的註腳。

瑪麗·安託內特的罪名,除了對抗革命,陰謀勾結奧地利、背叛法國外,革命法庭對她的指控還包括與僅僅八歲半的兒子通姦。

讓一個孩子控訴自己的親生母親,更何況,是這樣邪惡惡毒的罪名。茨威格在《瑪麗·安託內特傳》中說:這在歷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的。於是,瑪麗·安託內特成為了惡魔的化身,法國的宮廷也成了我們教科書中所說的“淫蕩的發源地”。

瑪麗·安託內特在走向斷頭臺前的三個小時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給小姑子伊麗莎白夫人寫了封信,因為伊麗莎白夫人同樣被指控與瑪麗的兒子通姦。信中說:“我知道這個孩子已經給你帶來多大的痛苦。但你原諒他吧,我親愛的妹妹,請你想想他才9歲。借一個孩子之口說出別人說過的話,甚至讓他說出自己並不懂的話,那是很容易的事情。但願有一天,這個孩子會更好地理解你的愛和溫情的價值。”

在走向斷頭臺前,這朵凡爾賽曾經最嬌豔的玫瑰,終於學會了成熟和理性。

法國大革命是當時歐洲各國革命中最激烈的一個。從攻陷巴士底獄到吉倫特派,到雅各賓派,到熱月黨人,最後到拿破崙。鬥志昂揚的革命群眾掀起了一個又一個的革命高潮,無數人在暴力鬥爭中流血死亡,無數人被送上斷頭臺。

在以後的兩百年中,法國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們反反覆覆地反思著這段歷史。

“當一場目的在於摧毀過去一切制度的大革命進行過後,人們驚訝地發現,這樣大革命的結果就是毀滅了一套集權制,繼而建立了一套新的集權制,甚至使它進一步強化,更具備壓迫性。”在法國思想家勒龐的《烏合之眾》一書中,這就是法國大革命及其後果。

羅伯斯庇爾是法國大革命時期雅各賓派的領袖,是最革命的革命黨人。在雅各賓派專政時期,法國大革命被推上了“頂峰”,宣告法國大革命是一場與舊制度決裂最徹底的革命。有資料顯示,在雅各賓派專政的短短一年時間裡,整個法國有接近兩萬人被處死。

在路易十六夫婦被處死的次年,羅伯斯庇爾也被熱月黨人送上斷頭臺。

據說,頗有幽默感的法國人在羅伯斯庇爾的墓誌銘上這樣寫道:我,羅伯斯庇爾,長眠於此,過往的行人啊,不要為我哀傷,如果我活著,你們誰也活不了。

當然,在我們的歷史敘述中,羅伯斯庇爾仍舊是法國大革命中最偉大的人民革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