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窮人越努力工作反而越窮了?

BBC紀錄片《人生七年》曾經記錄了這樣一個現象:富人的孩子最終都變成了富人,而窮人的孩子往往都變成了窮人。

換句話說,貧窮和富有,都是會遺傳的。

为什么穷人越努力工作反而越穷了?

印度夜市

貧窮的思維根源:稀缺心態

窮人面臨的第一層困境,就是窮人思維。

美國經濟學家穆來納森跟心理學家沙菲爾發現:窮人之所以越來越窮,原因不在於不夠努力,罪魁禍首是稀缺心態,越是缺錢,就越會在意錢,卻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

金錢的稀缺俘獲了窮人的大腦,阻塞了窮人的認知能力。

穆來納森說:“人們的視野會因稀缺心態變得狹窄,形成管窺之見,即只能通過‘管子’的孔洞看清少量物體,而無視管外的一切。”

印度有一個很繁華的克延比都蔬菜市場,那裡的小販每天向富人借1000盧比去進貨,買完菜以後收回1100盧比,要還給富人1050盧比,自己只賺50盧比。

其實這些小販只需要每天省下5盧比,依靠複利效應,只需要50天,就可以不用去向富人借錢了,然後他們的收入就會大幅度攀升。

財富觸手可得,可是所有的小販都堅持向富人借錢,每天付給富人50盧比利息,9年過去,富人不用工作卻越來越富,窮人辛勤工作卻越來越窮。

穆來納森說:“長期處於稀缺狀態的窮人,會被稀缺心態消耗大量帶寬,其判斷力和認知能力會因過於關注眼前問題而大大降低,而沒有多餘帶寬來考慮投資和長遠發展事宜。”

为什么穷人越努力工作反而越穷了?

沃倫·巴菲特(右)和查理·芒格(左)

貧窮的現實根源:“老鼠賽跑陷阱”

知乎上有一個瀏覽量上百萬的問題:為什麼很多「小土豪」宣稱錢靠賺不靠省,而巴菲特和芒格仍推崇節儉生活?

有些答案雖然獲贊很多,但是都沒有答到點上。

在全世界賣出去2900萬冊的理財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崎說,那些說錢靠賺不靠省的人都是在“傻人花傻錢”,富人是先富起來再花錢享樂,而窮人則是富起來之前就開始花錢享樂。

清崎講了“老鼠賽跑陷阱”的故事:老鼠在轉輪上跑步,卻不知道它跑得越快,輪子轉的就越快,最終老鼠精疲力竭只好停下來。

窮人之所以根本不可能實現財富自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陷入了老鼠“賽跑陷阱”。

人年齡越大,收入越高,但慾望也越來越大,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複雜,承擔的家庭責任越來越重,花的錢也就越來越多。

收入的增長有明顯的天花板,但是支出的增長卻沒有。

为什么穷人越努力工作反而越穷了?

麥當勞創始人雷·克羅格在為分店選址

那麼富人是如何打破思維和現實侷限的呢?

其實想要打破纏繞在窮人身上的思維和現實鎖鏈,一躍成為富人也並不難:學著做老闆,投資那些即便是你什麼都不幹,仍然能夠自動錢生錢的資產,讓資產構成你的財務護城河。

1974年,麥當勞創始人克羅格到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的MBA班講課。

克羅格笑著問大家“你們覺得我是做什麼發家的呢?”

學生們理所當然的說“賣漢堡呀”。

克羅格又笑了“我就知道你們會這麼說,可我並不是做漢堡的,而是賣房地產的。”

為什麼麥當勞的創始人賣房地產發家呢?

真正為麥當勞賺錢的的不是吃完就算的漢堡,而是可以不斷利用的土地。

這就是真正的富人思維。一方面打破“稀缺心態”,克羅格眼光長遠,跳出了錢本身去做長遠規劃;另一方面拋棄打工心態,不要想著努力工作賺錢,而是把大部分賺來的錢都用來購買優質資產,讓錢自己生錢。

那麼,我們普通人具體該怎麼做呢?

为什么穷人越努力工作反而越穷了?

成為財富的主人而非奴隸

想實現財富自由,歸根結底的就是一句話:要轉變稀缺心態,跳出金錢本身來進行長遠規劃,把自己所有的財富轉化成可以錢生錢的資產。

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1)把人生規劃強行拉進管道視野

暴風影音的創始人馮鑫曾經說過,一個人只有找到自己在天地中的位置,才能夠真正有所成就。

那麼該如何找到,並一步步的走到這個位置呢?

這就要你把人生規劃的問題強行拉進管道視野,逼迫自己從長遠上去規劃自己的人生。

哈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非常著名的研究,他們找來一批出身環境和智商都差不太多的年輕人,其中27%的人沒有人生規劃,60%的人有非常模糊的人生規劃,10%的人有短期規劃,只有3%的人有長期規劃。

25年之後,有長遠規劃的幾乎都成了社會頂尖人士;有短期規劃的都成了中產階級例如醫生、律師,有模糊規劃的生活在社會中下層;沒什麼出息但又特別希望孩子有出息;完全沒有規劃的那些人成了社會最底層,整天都在怨天尤人。

2)投資錢生錢的資產:構建財務護城河

任何不需要你付出勞動就可以獲得盈利的東西,都可以看作是資產。

只有當你的所有財富都在為你自動生產財富,你才可能擁有真正的財務自由。

3)培養老闆心態:找最優秀的人才為你工作

只會一個人衝鋒陷陣是成不了名將,只會獨自拼命工作的人也成不了富豪。

真正聰明的人需要招徠更優秀的人才來一起工作。

例如我一位在上海的設計師朋友,組建了一個臨時工作室,招募了一批自由職業設計師為他工作,他只在每單裡抽取15%的中介費。

他自己可以在做設計的同時,把自己做不了的工作分給別人,既減輕了負擔,又擴大了業務量,在業界維護了很好的聲譽,客單量源源不斷的提升。

一年下來,他的收入比只當設計師的時候,翻了兩番。

4)延遲滿足:減少支出

富人不是不享樂,而是在最後享樂。而窮人則不相同,窮人在最開始的時候享樂,因此窮人原始資本的積累速度大大降低了。

因此窮人一定要延遲滿足,不要看到什麼東西都想買,要知道你買來的很多東西都不是必須的。

這裡就記住一條準則:猶豫要不要買的東西,別買。

-END-

前沿在線課程

【熱門課程】

【股權激勵】

【上市融資】

【績效管理】

更多視頻內容,可掃描下方二維碼,註冊下載客戶端隨時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