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下降真的是游客乐了景区亏了吗?专家称:要算大账

6月29日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为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需求,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称将督促各地进一步明确具体目标、重点任务、时间节点,在今年“十一”黄金周旅游高峰之前,切实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偏高的门票价格。

门票下降真的是游客乐了景区亏了吗?专家称:要算大账

景区门票价格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门票价格降低了,广大游客自然会点一个大大的“赞”。可是,对于景区而言,门票价格降低一定是坏事吗?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在景区门票价格调整中过于任性随意,个别景区门票价格调整频繁,门票价格持续攀升,甚至超出了游客的承受能力,导致秀美河山成了游客“看不起的风景”。

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广大游客的权益,也影响了其消费体验。一项调查显示,72.3%的受调查者认为门票价格偏高,六成游客把门票价格作为影响因素。一些知名景区游客人数已经开始下降,越来越多的人用脚投票,表明高票价已经制约影响了我国旅游消费的增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门票下降真的是游客乐了景区亏了吗?专家称:要算大账

今后,国有景区将如何定价?

《意见》强调,各地区要以5A级国有景区为重点,通过开展定价成本监审或成本调查,清理规范门票价格“额外负担”等,在今年“十一”黄金周之前实实在在降低一批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在降低门票价格同时,不得提高景区内交通运输等其他游览服务价格,变相增加游客负担。

对于地方和景区而言,不能简单地认为景区门票价格降低了,门票收入会减少,而是要算大账,看长远。

过去一些景区门票价格偏高,与其“额外负担重”紧密相关。随着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日益完善,成本监审会更加严格,一些过去强加在景区票价中的“额外负担”将被逐步剥离,这能让景区轻装上阵,更好体现社会效益,构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运营管理体制机制。

景区运营管理者要积极适应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求,转变发展思路、模式,提升经营管理效率,丰富旅游产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吸引游客,逐步降低对门票收入的依赖,更好实现景区持续健康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