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高增长真相:收入有水份,拼凑利润!

360高增长真相:收入有水份,拼凑利润!

三六零回A后,拿出了第一份年报!

2017年,营业收入122.38亿,同比增长23.56%,净利润33.71亿,同比增长80.15%

面对这份靓丽财报,360的财务负责人姚玉却辞职了!

1、收入有水份

360的收入主要是广告和游戏!

2017年,360游戏收入16.98亿,同比暴跌35.25%,连续四年下滑!

从2014年到2017年,公司的游戏收入分别为29.46亿元、26.58亿元、26.13亿元、16.92亿元,4年内连续下滑,复合增长率为-16.88%!!!

360游戏收入下滑,主要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手游市场大规模增长,页游市场规模不断萎缩,360的页游业务遭遇滑铁卢!

这也反应了,技术变革,渠道改变,对一家老牌互联网公司的冲击!

游戏收入暴跌35.25%,但是,公司营业收入却增长了23.56%!这也不得不说很奇妙!

2017年,广告收入91.14亿,同比暴涨53.89%,而且,广告业务的毛利率同比上涨了2.15个百分点,增收又增利!

但是,360的优势在PC互联网,核心业务也不断在被边缘化,为何业绩突然第二春?

讲一个常识,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在不断边缘化,相对流量在不断萎缩的背景下,突然,出现广告收入爆炸式增长,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2017年,腾讯网络广告收入同比增长49%!也不及360的增长速度!

业务没有变化,一家三流的互联网公司,却做出了比一流的互联网公司,更好的业绩!

出现这种现象,只有两种可能:

(1)变戏法:去年隐藏业绩,今年释放业绩

2015年,广告收入同比增长42.76%,2017年,同比增长53.90%,但是,2016年,仅仅同比增长0.49%!

大家都知道,在互联网公司里,广告是由流量决定的,在2015年到2017年,360的用户量和流量基本没什么变化,但是,15年、17年和16年的广告收入,却是天差地别!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佐证,16年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为51.56亿,是历年来最高,但16年的净利润是近几年最低的!

(2)寅吃卯粮,业务激进,降低广告门槛和账期。

360的相对流量在衰减,但是业绩却很靓眼,只能说明广告业务很激进!

激进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给广告商的账期延长,刺激广告投放。这从经营现金流净额,也可以看出,17年的净利润同比大涨80%,但是经营现金流净额却同比下降20%。

但这种两种方式都是有后遗症的,账期延长会恶化未来的现金流以及坏账增多,广告门槛放低,会损害公司品牌和用户体验!

2、拼凑利润

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仅增长23.56%,但是净利润却同比增长80.15%。

主要是费用在降低!

一个传统的企业,没有成长性之后,收入增长缓慢,想做利润,只有从费用控制着手,降低员工的相对福利和开支!

2017年,市场推广费为14亿,比2016年15亿减少1亿元。销售费用19.1亿,同比减少7.73%,管理费用31.2亿,减少19.35%。在营收增长超过25%情况下,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明显减少!

剔除掉16年股权激励费用,公司的员工薪酬和福利增长也只有10%左右,研发支出增长也只有不到10%,而且,公司的推广费用居然还是下降的,这对一家想布局未来公司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这种做法,是弱化公司未来的竞争力!

另外,360有可能在16年的股权激励费用上做了文章,也就是16年,员工拿的钱比较多,弥补17年相对收入降低,这就存在,明显人为地调节利润!当员工不配合,就会出现离职潮!

3、研发投入年年下滑,高管大面积离职

从2014年到2017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8.82亿元、31.85亿元、22.72亿元、24.17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36.84%34.04%22.94%

19.75%

研发投入比重,连年下降!

360属于互联网和软件行业,研发成本是大头!2017年,公司员工人数5685人,研发人员4052人,占比71.27%

研发投入下降,研发人员待遇降低,吸引人才的能力下降,公司的研发优势和竞争能力下降!

从360目前的业务来看,从14年开始,基本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新业务,还是靠PC时代的安全软件、导航和搜索,来支撑流量和业绩!

公司多名高管陆续离职!

从年报可知,除开周鸿祎和石晓红(周鸿祎方正同事,20年创业共事),公司副总级别高管共6位,堪称周鸿祎的六大金刚!

360回A股后,陆续有3名高管离职,占比50%,分别是COO陈杰,CFO姚珏和副总经理廖清红。其中,陈杰和姚珏参与创办360,其后一直辅佐周鸿祎!

最诡异的是CFO姚珏,刚刚,做出360回A后的第一份财报,而且是最靓丽的一份财报后,就宣布辞职!

有一种说法,这3名高管的辞职,主要是压力和利益使然。压力是很明显的啊,母鸡只有这么大,却要超额生蛋,这样的对赌,压力与日俱增!

当然啦,早点辞职,就可以早点套现股票,提前抢跑,股价可以高点!

过分压力(业绩对赌)和离职后的过分奖励(变态估值,早走早套现),堪称十八反,会让高管团队现实扭曲!

360在美国90亿美金市值,回来三四千亿市值,人傻钱多,也不能怪人家高管离职减持,是大家给它这么变态的高估值!

后期,若是出现创始团队人员继续离职,就并不意外了!

4、被资本控制,周鸿祎猛攻高利贷

“这就像我职业生涯里的又一场前途未卜的豪赌。如同战场上已经上膛的子弹,必须一击而中。”周鸿祎在《颠覆者》一书中曾这样评价360私有化这段经历。

360高增长真相:收入有水份,拼凑利润!

已经是夕阳企业,周教主硬是开飞机回国,搞了百倍市盈率!但是,豪赌成功后,为何周鸿祎深夜感言“人士失败”?

因为又有一场豪赌来临,业绩对赌!

如果把BAT定义为互联网的第一梯队,京东、滴滴、新美大与今日头条为第二梯队,那么PC端衰退,移动端乏力的奇虎360就是一家三流的互联网企业。

三流企业做出一流业绩,当然财技压力大呀!

压缩费用,降低研发投入,会弱化未来的竞争力,这是危机的开始....

在360原有业务停滞不前,新业务乏善可陈的时候,一支奇兵从天降!

360借条从2016年9月上线以后,在互联网上,大肆投放广告,在2017年11月,成功登顶,以308.65万的月活用户数,位居网络借贷TOP10第一。

据媒体报道,360借条,2017年放贷金额高达400亿!2018年目标是1000亿!

360借条,做的是现金贷业务,也就是常说的高利贷!

在17年,国家大力整顿现金贷行业的时候,360借条可说是顶风“作案”,一支独秀!

股票说注意到,在去年,一份360金融(核心是借条业务)的募资文件,在金融渠道上广泛流传,向散户公开募集股权资本!私募股权融资,搞成了公开募集,本质是违法违规,周鸿祎一边否认360金融股权融资没有公开募集,一边却在暗度陈仓,等媒体风声一过,就开始公开募集!

周教主这算盘也是玩的溜!从中产手里募集资金,然后高息放贷给底层客户,不仅收割中产,也要收割底层,一箭双雕!

这几年,收割已经是周教主的核心业务,不仅要去股市收割散户,也要去非公开渠道收割散户,还要高息放贷收割底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