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腳掌先著地還是後腳跟先著地?7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該給答案了

前腳掌先著地還是後腳跟先著地?7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該給答案了

歌德說:“活的東西之所以區別僵死的東西,就是因為它本質包含著矛盾的本原。”

跑者,亦如此。

有些人希望自己能夠跑得健康長久,而有些人用生命追尋馬拉松成績上的進步;

有些人在盛夏尋求速度上的突破,有些人則堅定不放過跑量的追求;

有人跟周圍朋友談論腳掌先著地跑法有多好,然而自己卻用著傳統的後腳跟著地法。

種種看似完全不同的觀念,或許都是出自一個人的想法。既希望健康,又放不下PB;既渴望速度,又怕失去跑量。這,就是跑者真實的寫照,在跑圈中,總會有那麼一些爭論不休的話題,儘管最終誰也爭論不過誰。

1 快 VS 慢

跑步到底該快還是該慢,是跑友最愛爭論的話題。

前腳掌先著地還是後腳跟先著地?7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該給答案了

當看到一位從“三高”人群到全馬跑進三小時的跑步高手時,有人說:“看這哥們真無語,為破三小時,一月三四百跑量,何苦。”

當人們普及慢跑的好處時,有人講:“再宣傳幾年慢跑,馬拉松就沒人參賽了。既然慢跑為什麼還到處報名參加馬拉松。”

跑步,該快還是該慢成了現在人們爭論不休的話題,其實,快慢本身是跟隨自己的內心而來的,不會因為任何人的言論而改變方向。

前腳掌先著地還是後腳跟先著地?7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該給答案了

有些人跑步就是為了減肥,不願意參加比賽,那就完全沒有必要快跑;但有些人從開始跑步到參加馬拉松的目的就是超越自我甚至去追求獎金和名次,那就必須追求速度上的突破。

“慢跑,才是跑步的精髓”還是“人沒有理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都沒有錯。

你覺得跑進國家一級沒有什麼意義,但是對於別人來說每進一步都是成長和進化。

你覺得慢跑無趣,但是它對於一些跑者來說是最健康的運動,因為很多跑友確實不會參加馬拉松比賽。

快與慢是相對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慢跑,不一定都健康;快跑,也不一定都不健康。正如同一個人總是吃肉或者總吃素,對身體都沒有好處。科學跑步,快慢互助,掌握好度,才是最重要的。

2 大跑量 VS 間歇跑

前腳掌先著地還是後腳跟先著地?7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該給答案了

關於馬拉松訓練,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有的人追求跑量,月跑量幾百甚至上千公里;有些人追求速度,拼命練間歇。

在這兩種訓練主導方法下都有不斷進步的例子,而同樣的,失敗和受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論,究竟哪種訓練更有效。

實際上,對於不同體質和生活習慣的人來說,間歇和大跑量的重要性都是不同的,有些人爆發力弱,飲食清淡,天生瘦弱,需要利用間歇來增強自己的爆發力和絕對速度。

而有些人天生屬於力量型選手,或者說更偏向短跑類型,飲食以肉類為主,他們就需要大量的時間來堆跑量,因為如果沒有跑量的積累,再加上飲食上不改善,單純的速度訓練難以將體重保證在良好範圍。

所以,有人總是問如何PB,那就是找到自己的短板去加強,在平時訓練中要努力去接近想要達到的PB配速,這就是最直截了當的訓練方式。

苦練長距離的跑者,應該是耐力相對較弱的;而苦練速度者,應該是絕對速度欠缺的跑者。大跑量和間歇跑並沒有哪個更重要一說,對於馬拉松訓練,必須要取長補短,缺一不可。

3 腳跟VS腳掌

業餘跑者,總會因為跑步姿勢是否標準而苦惱。現在,跑圈裡流行的跑步姿勢有很多,但不論是哪種跑步技術,都會有一個令人糾結的問題,那就是跑步到底是該腳跟先著地還是腳掌先著地。

有些人認為,腳跟先著地傷膝蓋,有些人覺得腳掌先著地傷膝蓋。而實際上,膝蓋傷的主要原因不是著地方式的差別,而是腿部力量薄弱和力量利用的不科學造成的。

前腳掌先著地還是後腳跟先著地?7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該給答案了

只要保證腳在身體重心下方著地,那麼腳跟著地還是腳掌著地根本沒有關係。

著地方式,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準則。唯一確定的是:跑步,要目視前方,把胸打開,上身微向前傾,讓重力起到作用,小臂帶動大臂,以腰腹為核心,髖胯帶動雙腿,讓所有動作一氣呵成,讓全身放鬆,用最小的力做最大的功,這就是正確的跑步動作。

如果你在跑步過程中太在意著地點,最後只能導致動作不協調而不會跑步了。

跑姿,如果做一個類比的話,它更像我們的講話,有些人從小習慣講方言,無法自然地去說普通話,而有些人則從小說普通話,即便是會說方言,如果在日常運用也會覺得彆扭。

基普喬格、魯普、法拉(赫)等人一直以來接受著專業田徑訓練,所以他們的跑姿自然而然的趨向于田徑場技術。對於普通跑友來說,從肌肉素質到對跑步的理解都處於初級階段,想一下子達到別人10幾年對於跑步的理解和總結,是不可能的。

前腳掌先著地還是後腳跟先著地?7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該給答案了

腳跟先著地還是腳掌先著地,本身還是從小養成的習慣問題,對於業餘選手而言,隨意改變跑步技術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如果沒有專業的指引,很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傷病。

再況且,即便是世界頂尖選手,腳跟著地跑法和腳掌著地跑法也都存在,所以我們何必為了這表面上的形式而糾結呢?

4 跑步損傷膝蓋 VS 跑步強化膝蓋

有數據統計過,每年基本上有30%~60%的人在跑步時受傷,其中30%~50%與膝蓋相關。

其實在我們周圍也是一樣,不論是剛剛入門的跑者,還是不跑步的人,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跑步傷膝蓋。

其實,幾乎沒有任何一項運動不傷膝蓋,但唯獨跑步傷膝蓋被廣大人群誇大,原因就是跑步的門檻低。

我們都知道,踢足球、打籃球、健身、格鬥等等都需要在達標的基礎訓練之上進行,有了良好的基礎,才能完成投籃、射門、大重量、格鬥技法等一些列技巧。

但是跑步,我們常常忽略了基礎訓練,一上來就瞎跑,覺得跑步太簡單,但通常情況就是這樣,我們越是覺得簡單,忽視基礎,就越會受到傷害,沒有基礎的跑步就如同不會帶球的球員一樣,無法將運動繼續下去。

前腳掌先著地還是後腳跟先著地?7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該給答案了

跑步傷不傷膝蓋取決於腿部力量是否能夠支撐跑步的強度。所謂沒有一種運動不健身,也沒有一種運動不傷身,關鍵要看如何打基礎了。

跑步的基礎包括:腿部力量、核心力量包括背肌臀肌的力量(起到穩定作用)。

因為跑步,有些人確實把膝蓋傷了;但還有些人因為跑步膝蓋變得越來越強。如果舉例來說的話這兩種情況都不少。跑友要做的應該是如何去打好身體素質基礎、做好熱身、拉伸、防止受傷,而不是談跑步色變。

5 國外選手VS國內選手

前腳掌先著地還是後腳跟先著地?7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該給答案了

現在馬拉松比賽每週都有,非洲選手也不遺餘力到處參加中國的比賽搶奪獎金,如此,也導致很多國內選手的不滿。“國內比賽,為什麼要請黑人?國內選手都沒有積極性了。”

當然,也有人表示理解。“黑人選手跑馬拉松也不容易,如果真有本事就把他們贏了,黑人選手參賽對我們更應該是激勵。”

非洲人跑馬為了生活,同樣的,中國也有很多職業跑馬選手需要靠跑步活著,與其不滿於中國的比賽黑人太多,倒不如加強自身實力,儘早出現能夠與非洲選手比拼的國手。

6 晨跑VS夜跑

關於晨跑和夜跑,或許還有很多人糾結在其中,實際上這兩者沒什麼本質區別,對於專業選手來說,早晨和下午是都要訓練的。

但是對於很多業餘跑者來說,晨跑與夜跑的PK從開始跑步那天起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前腳掌先著地還是後腳跟先著地?7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該給答案了

晨跑必須早睡早起,養成好的作息習慣,如果睡眠不好,第二天早晨會非常疲勞,甚至訓練也會事倍功半。

而夜跑時間更容易掌握,身體機能也處於比較優良的狀態。但是安全問題高於晨跑。

除此之外,還有人對早晨和晚上的空氣質量做了對比,我們都知道,在一天中,中午、下午空氣較新鮮清潔,早晨、傍晚和晚上空氣汙染較重,其中晚上7點和早晨7點左右為汙染高峰時間。

從空氣條件講,下午四五點應該是戶外鍛鍊的最佳時間。因為下午四五點,經過太陽照耀,空氣流動,植物光合作用,空氣中的含氧量增加。

所以,對於上班族跑者來說,不論是早晨5、6點跑還是晚上6、7點跑,空氣質量都不會太好,所以就不要糾結晨跑和夜跑哪個更好了。自己什麼時候有時間,就什麼時候跑。

7 佛系跑者 VS PB跑者

現在國內馬拉松賽事火爆,產生了兩種類型的參賽者,一種是不斷追尋超越自我的PB型跑者,另一種是慢跑為王的佛系跑步達人。

一種是懷著不斷學習先進訓練理念的心理爭取自己越來越快;而另一種是懷著“跑那麼快有什麼用,健康、快樂才是第一位的”心理跑馬。

前腳掌先著地還是後腳跟先著地?7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該給答案了

這兩種想法本身都沒有什麼問題,但有些時候卻因為相互的排擠而產生不和諧。

某些PB型跑者說:“跑得太慢不叫跑步,受不了那種折磨”;

某些佛系慢跑選手講:“跑那麼快有什麼用,再怎麼跑你也跑不過專業的。”

首先,我們來說說PB型跑者的見解,跑得太慢不叫跑步?

1、跑步的定義:指陸生動物使用足部移動,雙腳不會同時碰到地面。

2、按照馬拉松訓練分類來說,跑步分為有氧、間歇、乳酸門檻、節奏、長距離慢跑等訓練方法。

所以無論從哪方面來說,慢跑都是不可缺少的,它是跑步中最普及、門檻最低的類別,所以說如果你貶低慢跑,只能說你對跑步的理解不夠深。

前腳掌先著地還是後腳跟先著地?7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該給答案了

然後,我們再來說說佛系跑者的見解,跑得快沒用,再怎麼跑也跑不過專業的。

2、確實,也許業餘選手再怎麼跑也跑不過專業的,那又怎麼樣呢?

我們明知馬拉松是一場極限運動,依舊不遺餘力的去挑戰它;我們明知道中國大眾選手即便上了奧運也不會有PK世界頂尖高手的實力,但是我們國家還是在鼓勵和支持;我們明知道中國足球隊即便進了世界盃也不會走太遠,但我們還是一直期待著。

董國建、多布傑到肯尼亞、埃塞俄比亞訓練,雖然不能保證跑出多優異的成績,但是我們依然等待著。

老將楊定宏堅持在馬拉松的賽場上拼搏,即便當前沒能跑進210,但是我們依然支持他。

現在馬拉松世界紀錄是基梅託保持的2:02:57,我們明知道即便是中國再一次出現跑進210大關的選手,也跑不出這個成績,但是我們依然在追尋著。

前腳掌先著地還是後腳跟先著地?7個爭論不休的話題,該給答案了

有些事情,不論是對於專業還是業餘,已經昇華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所以佛系跑友也就不要強行去反駁PB跑者的觀念了。因為他們覺得:雖然不知道是否能成功,去奮鬥一下總是能令人興奮的。

不論你是追求健康的跑者,還是追尋PB的跑步狂人,都要記住一點,我們都是跑者,這就夠了。

以上,就是我們跑圈常見的跑友之間的矛盾,或者說兩種思維的衝突。

也許這一切正如巴金說的那樣:“我的生活裡充滿了種種矛盾,我的作品裡也是,愛與憎的衝突,思想和行為的衝突,理智和感情的衝突……,這些織成了一個網,掩蓋了我的全部生活,全部作品。”

我們常說,跑步就是生活,馬拉松就是人生。或許曾經追尋PB的你現在變成了佛系跑者,亦或許曾經只是為了減肥的你現在成了跑步大神。

無論怎樣,跑圈的每個跑友都在完美的展現著跑步的多姿多彩,詮釋著“馬拉松,即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