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加多寶涼茶配方案,贏了官司的王老吉爲何輸了市場?

猜不透Min

廣藥集團的“王老吉”品牌雖然獲得了涼茶配方的訴訟勝利,迫使原來售賣王老吉飲品的鴻道集團不得不更名為“加多寶”並換上金罐包裝。不過由於對銷售渠道的掌握和強大的廣告營銷攻勢效應使得鴻道集團的客戶源順利嫁接到加多寶品牌身上,在市場中繼續獨佔鰲頭。而且加多寶的品牌營銷也是取得市場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失去王老吉的品牌商標後,加多寶迅速委託全球著名的研究公司對品牌的重新樹立進行了研究和探討,最後用一句 “涼茶領導者”的文案,讓它與之前的紅罐涼茶進行了無縫對接,實現了消費者心中品牌的平穩過渡。這種通過頂尖戰略策劃公司為品牌戰略優化、重新定位的思路,得以讓加多寶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高速成長,緊跟時代步伐。

所以說涼茶配方和品牌的歸屬固然重要,但是應變能力和對消費者購買需求的影響才是能否佔有市場的關鍵,加多寶恰恰把握了這樣的先機,贏得了市場的認同。


家族企業雜誌

一個10年不賣菜刀的人,重新開始賣菜刀。能賣過一個賣了10年菜刀,只是把菜刀品牌換了的人嗎?

廣州白雲山贏了涼茶配方官司,有了“王老吉”品牌。於是原來賣王老吉的鴻道集團不得不改名“加多寶”,換上金罐包裝。不過由於銷售渠道仍掌握在鴻道集團手中,加上鴻道集團出大價錢做廣告,王老吉的客戶源順利嫁接到加多寶身上。

事件回顧:從17年姻緣到5年法院紛爭

但是,2012年由於廣藥集團高層被曝出收受鴻道集團賄賂,商標使用許可的效力受到廣藥質疑。當年5月份,鴻道集團被法院裁定停止使用王老吉商標。

從此雙方開始了長達5年的法院之爭,對簿公堂達20多次。加多寶輸多贏少,先後喪失了商標使用權、“怕上火”廣告語、紅罐包裝等多個傳統王老吉涼茶標誌,如今不得不換上土豪金的外包裝。

王老吉品牌估值過千億 加多寶輸了官司也得利

不可否認的是,加多寶為“王老吉”紅罐涼茶打開了局面。

無論是“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廣告語還是汶川地震1億元的捐贈,加多寶都為王老吉涼茶打開市場做出了極大貢獻。2011年北京名牌資產評估有限公司宣佈“王老吉”品牌價值評估為1080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品牌。也就是在同一年,王老吉的銷量開始比肩可口可樂。

反觀王老吉,在2012年之前,涼茶業務並未得到廣藥足夠的重視,和其他醫藥業務混雜在一起同屬於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在2012年加多寶失去商標使用權後,迅速地利用營銷手段將王老吉原有的品牌價值嫁接到自己身上,完成了品牌切換。最明顯的廣告投入就是,加多寶累計冠名四季中國好聲音,冠名費用近8億。如今,加多寶的市場份額依舊超過王老吉大健康。

王老吉利潤猛增 雙方市場競爭激化

除了法庭之外,王老吉與加多寶更重要的戰場還在市場份額。

2012年一季度廣藥設立王老吉大健康,專營王老吉涼茶業務。財報數據顯示,王老吉大健康的淨利潤在2012年至2016年期間節節攀升,由3096.2萬元上升至4.32億元,增加10多倍。下圖是麵包財經

根據年報數據繪製的王老吉大健康淨利潤變化趨勢圖:

儘管利潤有所增加,不過淨利潤率卻維持在較低的水平。2016年上半年,王老吉大健康的淨利潤率約為5.78%。而同期統一的飲品板塊約10%的銷售淨利率相比,說明王老吉的營銷成本已經高出同行,目前靠量取勝。降價銷售,禮品贈送都成為營銷手段,也可以反映出王老吉與加多寶爭奪市場的激烈程度。

至於涼茶行業裡面的其他競爭選手——老牌和其正不溫不火,新秀同仁堂尚無大的動作。誰是行業領頭羊依舊看王老吉與加多寶之爭。不過即便是廣藥白雲山掌握著“王老吉”商標,想要取代加多寶依舊艱難。


麵包財經

其實官司本身是沒有懸念的,但這裡面的玄機在於“加多寶”希望通過官司獲得資源使用的最大化,如果您明白了這個因素,一切都簡單了。

19日,白雲山(600332)發佈公告稱,廣州醫藥集團、廣州王老吉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收到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書。廣東高院對王老吉加多寶“配方案”做出終審判決,駁回加多寶上訴,維持原判。這是加多寶又一起上訴被法院駁回。

至此,王老吉與加多寶“配方案”最終落錘。王老吉相繼收回的商標、紅罐包裝、怕上火廣告及配方四大資產也更加穩固。此案的宣判也是王老吉贏得的第21場勝訴。

判決書中指出,從加多寶虛假廣告宣傳造成的後果來看,廣藥集團為了消除這些宣傳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付出了鉅額經濟代價。2013年底至2014年期間,王老吉大健康公司通過多家媒體和廣告公司,花費4600餘萬元廣告費,宣傳“怕上火認準正宗王老吉”等來抵消加多寶虛假宣傳造成的負面影響。相比較之下,500萬的賠償金額少之又少。


玉名

我就是幹商超的,以前加多寶經營王老吉時,很好賣。分成兩家時,兩種涼茶也在賣,可是現在只賣加多寶了。王老吉早不賣了。因為王老吉公司人品差,實在看不過。人家加多寶批發69元,王老吉就批發65元。加多寶批發65元,王老吉就批發63元。現在加多寶批發50元,王老吉批發48元。反正就是比加多寶便宜2塊左右。實在看不過這樣的公司。再說了王老吉現在確實賣不出去。當年加多寶公司只是租你王老吉這個名字而已沒有其他的。現在什麼都判給王老吉了。這種現象只有中國的法院才能乾的出來。


國民男神V西門慶

在這個問題上,做為既不喝王老吉,也不用加多寶的中立立場,我認為王老吉在市場上的形象因為搶奪商標案,接著搶奪包裝案的整個訴訟中的形象被打的一塌糊敷,可以說稍微關注此案的普通百姓,沒有不譴責王老吉的,原因何在?一,王老吉在原公司運營時,虧的一塌糊敷,租賃給別人後,成為了全國飲料第一品牌,自然盈利也是非常牛,此時,你去搶奪商標,普通老百姓會咋想?擺明了就是人家把你棄養的孩子養大了,並且成才了,你要搶回去,這是合法不和理。其二,你要回去也就罷了,順手還要求把人家的包裝設計也佔為己有,就好比你兒子在別人家養大了,你要回去了,同時還得把小孩使用的所有玩具,用具都得給他帶回去,還不許你要折舊的費用?不僅如此,你還得因為你替他養孩子了,還得支付給他費用,如果這樣也可以,那麼,我們將小孩送到託兒所可以不用付錢,同時託兒所還得支付給我們一筆不少的費用,我暈了,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提出這樣的要求?需要多麼無恥的精神才能勇敢的提起訴訟?第三點,孩子要回去了,包裝設計也強行要回去了,錢也賠了,總該好好的經營了吧,可是不然,看加多寶另起爐灶又幹的紅紅火火的,嫉妒,仇富的心態又開始作怪了,再一次以廣告語侵犯了他的利益,要求鉅額賠償,難道這就是市場經濟的體現?我靠,一個靠打官司、靠地方保護的企業不會永遠的那麼順心,市場給予了行政所不能的結果,那就是全國老百姓不會看你的後臺有多牛,這就是結果,也是給地方法官的一個很好的答案。


下山虎42919201

分享個故事,從前有個村裡有個很有名賣豆腐的老頭有兩個兒子,把手藝傳給兩個兒子,把新房子分給二兒子,把老房子分給了大兒子,兩個兒子結婚後都分家了,都開始做豆腐賣,老人隱居深山,那時賣村裡由一家賣豆腐變兩家,村上人都買他們兩家的豆腐,老大生意好點,老二次之,老二的老婆天天說這樣分不公平,說把賣豆腐的風水寶地給了老大家,天天鬧。這事老頭知道了,為了家庭和諧,老頭開了個家庭會議,會議結果是在原來分家的基礎上,老大每年分給老二一點錢,老二的老婆感覺,雖然分的不多,但沒付去,也同意了,老大感覺家庭和諧最好,老大也同意了。就這樣相安無事幾年後,有一天事情轉變了,突然有個外鄉人挑著豆腐來村裡賣,豆腐和本村的差不多,還送到家門口,於是村裡就有圖方便買外鄉人豆腐,老大和老二的豆腐也就少賣不少,到年底老大告訴老二說,今年能不能少給你點錢,今年生意不怎麼好。老二說,我生意也怎麼好,還指望你多給點呢。後來兩人為這事吵到老頭那去了,老頭聽後笑著說,好辦,你們倆回去就相互詆譭對方說誰真正學到了我的手藝,你們倆有事沒事就相互詆譭,但有一條你們記住,都不能降低自己的豆腐價格。兄弟倆聽後,回去照做。這事一下子在村裡傳開,村裡人一下子都感覺吃正宗豆腐還得去到老大或老二家才能吃到,就是外鄉人降價,送貨上門。反而認為不好才這樣的。外鄉人被漸漸的遺忘。相反全村人都吃不上便宜,而且很方便的豆腐。其實那個外鄉在他們村也是專業做豆腐的,只是和他家也有個兄弟在他們村做豆腐,為了不想弟弟爭,在跑到這村賣豆腐。


張凱60452445

王老吉一點都沒有輸。

究其根本,還是利益分配不均導致的。

最關鍵的是,王老吉品牌的成長型,市場的想象空間吧。

從這個層面說,王老吉又怎麼會輸?

在我看來:

主觀上,我還是站在加多寶這一面,畢竟市場難做,加多寶通過10多年的奮戰,將王老吉紅罐從一個默默無聞,偏安華南一隅的涼茶,做成可以跟兩樂抗衡的飲料,實在是非常了不起的。

從一個藥,開創了預防上火的飲料的定位,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加多寶)”,響徹中國大江南北,成為經典和耳熟能詳的廣告語。

客觀上,兩個品牌吵架,迅速獲取了市場的紅利,對消費者教育和王老吉和加多寶,都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

最高法院終審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認為,廣藥集團與加多寶公司對涉案“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權益的形成均作出了重要貢獻,雙方可在不損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共同享有“紅罐王老吉涼茶”包裝裝潢的權益。此判決為終審判決!

網友說,共享紅罐!真是共享經濟的惹的禍。

後續營銷如何做?

現在,對於雙方來說,已經進入到了綜合實力的比拼了,打官司已經去過了,雙方共享紅罐,加多寶也退出了金罐,市場沒有受到很大影響,但後續,對於品牌和營銷戰略的要求會更高。

一方面誰是正宗的訴求;一方面,品牌的訴求可否還是功能,如果不再圍繞功能,又該如何持續品牌的核心價值?

如果不搞清楚這些,加多寶有渠道和終端優勢,但王老吉還有品牌和消費認知呢,因此,戰略決定勝負,處理不當,鹿死誰手還真不好說?

觀點:深知精準營銷CEO 蔣軍

提供互聯網精準營銷策劃運營,品牌IP化構建,場景化產品策劃,互聯網商業模式設計,營銷運營,資源導入及項目落地,快速實現銷售轉化。

更多品牌營銷觀點和案例,請關注本人頭條號原創文章;新書《互聯網精準營銷》開啟預售。詳情請關注本人頭條號原創文章或者私信聯繫本人。


蔣軍

其實,王老吉應該把背後的故事說出來,讓大家瞭解一下,然後就沒有這麼多需要糾纏和被人詬病的話題了,廣州市國資委要打造一個千億企業平臺,那麼王老吉作為備選進入了政府的視角,狗咬狗的戲幕由此拉開,首先,這裡不得不說加多寶的應急預案和宣導做的好,博得了大家的同情,當然,這個涼茶也是加多寶賣起來的,這樣的結局對於加多寶確實有點不公。再者,對於保質期兩年的產品,個人真的不是很喜歡,比較喜歡的還是廣州人自家熬製的涼茶。


沒落天涯

王老吉有個兒子,但養不活。

加多寶看到這個小孩聰明伶俐,於是說:賣給我,我幫你養吧。

於是賣給了加多寶。

但是王老吉媳婦不同意,要求加多寶簽了合同,說:大學畢業後兒子要回來認祖宗。

後來,加多寶把這兒子養得很好,17年後,帥得1b,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這時加多寶跳出來了,說這是我兒子,這有合同。

於是加多寶不幹了,這兒子給我賺了不少錢,以後還會更多,你這樣就想要回去?

於是對簿公堂。因為王老吉確實是他爹,所以法院只能判王老吉勝。

但是為什麼王老吉還是贏不了市場呢?

因為王老吉不好喝啊!對比一下就知道,加多寶更甜一些~偏苦中藥味的王老吉適合中老年人,但是中老年人不喝飲料~他們不相信科學,你擺路邊攤賣陶罐熬的散裝王老吉可能大賣,但鋁罐只能呵呵。


親面獸

王老吉確實不如加多寶好喝。王老吉有一種說不出的味。

市場是做出來的。

王老吉做為一家藥廠,和醫生搞搞幕後的市場可以。可飲料,那是實打實在市場上幹起來的。從王老吉被王老吉收回後,王老吉並不掌握原有的渠道,同時,王老吉被收回前,加多寶也已經做好了品牌的滲透,那時候王老吉的外包裝上一面是王老吉,一面是加多寶,大量的消費者意識基本上把王老吉等同於加多寶。等到後面就直接棄用王老吉,相當於有段時間,市場上看不到王老吉,看到的只有加多寶。而等王老吉打完官司,收回王老吉,再生產出王老吉,再把王老吉投放到市場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晚了,不是晚了一步兩步,時機上已經不利了。

眾多周知,加多寶的策劃是多麼的牛X,08年地震一帖《封殺王老吉》直接讓王老吉打入西部市場。不論線上線下,加多寶手握大量的主動權,各種引領廣告市場的廣告詞。加上冠名《中國好聲音》連續好幾季。加多寶獨特的策劃能力,和市場感知,不是王老吉一家藥廠能比的。

王老吉本來就打不開市場,不是輸了市場。王老吉的市場原本就是加多寶打出來,沒有加多寶,誰知道王老吉。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流傳了多少年。而今,你還能聽到幾次怕上火喝王老吉的。

這標題有問題,王老吉從來就未曾贏過市場,何談輸了市場。也就和小孩打架一樣,打不過叫家長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