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成都平原被水淹沒過嗎?

悟空學藝

成都平原地處岷江水系與沱江水系之中,兩條水系都是四川境內的大流量河流,水源充沛。此外,成都平原西垂相鄰即為川西高原,海拔高、冰雪覆蓋多,是典型的高原水塔之地。且成都平原四面為群山環抱,平原內地勢平緩。因此,成都平原歷史上曾多次被水淹過。

成都平原在都江堰水利以前,即是一片澡國,洪水肆掠,並不適宜居住。鑑於此,以成都為中心的古蜀國曾多次遷都,每一次遷都都是因為成都平原水患橫行。現在的成都市區、郫都區、雙流區等地等曾經是古蜀國的國都。而這些國都,都是拜水患所賜。

秦滅蜀以後,成都平原曾先後修建兩大水利樞紐,一個就是舉世聞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該工程位於今都江堰市境內,以疏解水流為主,主要解決了岷江水域的水患問題,從此岷江水系成都段水旱從人,成都由此成為西南的魚米之鄉。都江堰水利解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都江堰、新繁、新都以南的平原區域,這也是當今成都市的主要轄區,也是成都得以繁榮千年的前提保證。

另一個水利工程則是與都江堰齊名的湔江水利,該工程是在西漢文翁(文翁石室先祖)的主持下修建的,當然,文翁以前,古蜀先民也已開始多次湔江的改造。湔江屬於沱江水系,位於現在的彭州市境內,該水系疏通以後,成都平原北部從此也遠離水患,併成為千里沃土。湔江水系區域主要集中在彭州、什邡、廣漢、金堂乃至德陽這一帶。

都江堰、湔江的先後完成,成都平原才徹底遠離水患。後世雖然也不同成都出現過洪水的情況,但是基本上只是水流過境而已,洪峰一過即恢復,不再存在大面積的淹沒問題。

上世紀,成都平原整體有過三次大水的歷史。第一次是1933年的府河大水,起因是川西高原的疊溪地震,該震造成成都府河、南河漲水,成都地勢較低的東邊被淹,灌縣即成都東南區域影響較大。

第二次是1947年大水,該年四川爆發全省性洪水,尤其以岷江、沱江流域水勢最為嚴重,成都同時位於兩水域之中,影響尤其較大,成都平原周邊各縣無一倖免。該年水勢漲幅達到3米,交通斷絕,貿易中斷,萬籟俱寂。

第三次是1981年大水,該年四川境內多條主要大河悉數漲水,主要是連日強降雨所致。成都城區接近20%的區域被水淹沒,最大水深1.5米。府河、南河沿岸和低窪地帶未能倖免。金堂、雙流一帶也影響較重,成都九眼橋上游的老安順橋即在該次大水中被沖垮。

 當然,總的來書,秦朝以後,成都歷史上出現的洪水相比較而言還是可控的,沒有出現特別嚴重的洪水情況,對成都的影響總的來講並不是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