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为何说它将成年度黑马?

作为“黄金搭档”宁浩、徐峥五度联手之作,由两人共同监制的治愈系喜剧电影《我不是药神》即将于7月6日全国公映。

本周六日下午《我不是药神》展开了大面积的点映,而在下周该片也在三个工作日的黄金时间安排了晚场点映,这两天已经呈现刷屏式的好评。

《我不是药神》曾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举行了千人超前点映场观影活动,媒体给出了诸多好评口碑。甚至把其封为国产神作。

《我不是药神》:为何说它将成年度黑马?

该片探讨了种种现实中的矛盾与困境,病人的生存困境,药贩子的道德困境,警察的法律困境,医药公司的商业困境。刻画困境的同时,更引发社会思考。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让不少观众感受到《我不是药神》的人性力量。

导演文牧野阐释影片主旨为:“微笑面对生活中所有的苦难,无论何时,一定要乐观、正面。”

《我不是药神》是中国审查的一次进步?

6月11日,电影人徐峥通过微博公布影片《我不是药神》已拿到“龙标”,确定内地过审。徐峥难掩激动地“表白”道:“龙标到手,药神是关于一个小人物在现实环境下,被自己灵魂中的真善美点燃,拯救他人生命并完成自救的故事。感恩时代,让我可以有机会加盟这部有意义的作品,并在这个创造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时代快速发展的心情,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越来越好的,也会更加强大,7月6日,这部好看的电影将会和大家见面了。”而导演文牧野认为它将是中国第一部社会英雄题材电影。

《我不是药神》:为何说它将成年度黑马?

曾定名《中国药神》

据媒体报道,《我不是药神》取材自2015年的“陆勇事件”。陆勇以低价从印度买入一种号称对白血病有奇效的药品,在国内贩卖闻名,但也因此备受争议。《我不是药神》将聚焦于徐峥扮演的药贩程勇的命运沉浮,讲述他在拿到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的独家代理权后暴富后的故事。

而本片曾经历过三次改名,从“印度药神”到“中国药神”,再到现在的“我不是药神”,谈及这场改名风波,文牧野说,“从《中国药神》到《我不是药神》,从肯定句到否定句,这本身包含着矛盾、辩证的东西,和电影更为契合。”

之前坊间一直有传言,《印度药神》审查上恐有困难。不过,已经定档后,审查疑虑可算是烟消云散。不过,从频繁的三次改名中,我们亦可以嗅出这其中的敏感氛围,果真是片名有“神鬼”之说而被勒令改名吗?那最后这一改的否定句算是站清立场了吗?

猜测归猜测,在未有确切信息前,我们可以暂时看看导演等主创的解释。全程参与的徐峥开玩笑表示,改名就是一个“营销手段”,“通过不断改名来获得观众的注意力。”造型与印象中迥异的王传君则幽默回应:“谦虚使人进步”,似乎话里有话。

中国终于有了现实题材佳作

宁浩在豆瓣电影会客厅的采访,说这个剧本是他先拿到的,开始他还觉得就像之前看过的很多剧本一样,并不是非常动人的东西,就先看一看而已,结果从头到尾一口气读完了,觉得写的特别好,是特别动人的一个剧本,他也想拍来着,可这个时候认识了文牧野导演,觉得文牧野导演有种浪漫的英雄主义的情怀,可能是一种更有力量的表达,很适合这个电影,于是才有了文牧野指导的这部电影。

《我不是药神》:为何说它将成年度黑马?

演员表现突出

在印度和韩国的电影人,接连通过电影来表达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之时,内地却鲜有相对应的作品来问世,在电影进入市场化后,我们反而缺少了对现实主义题材的展现。

诚然审查制度有相当大的制约,但不得不承认,电影人本身也缺乏责任感和信心,好在于《我不是药神》的出现,使得观众、市场、媒体包括投资方都会对该类题材未来可期。

《摔爸》《起跑线》这两部影片既然可以在国内上映且爆发,也说明内地对题材限制的桎梏在逐步松动,观众的接受能力也远超我们的想象。

但部分东施效颦的粗粝作品,并没有把握到如何去表现现实题材的精髓,但《我不是药神》则难得做到了艺术性、思想性和故事性的完美统一,且也为后续题材提供了可复刻蓝本。

现实题材的震撼性、令人过目难忘的角色塑造、以及对医疗这个国人最为敏感行业的深度刻画,让《我不是药神》极有可能成为2018年暑期,首部掀起10亿人民币+级别观影狂潮的佳作。

从此以后,我们终于可以骄傲地说:中国电影绝对不比韩国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