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梗三项看心肌受损

从心梗三项看心肌受损

检验医学

因为专业所以权威

肌红蛋白(Myo)

肌红蛋白(Myoglobin,Myo)是目前心肌受损后最早发生异常增加的心肌蛋白标志物。主要存在于心肌及骨骼肌,在骨骼肌及心肌受损(急性心肌梗死)、过度运动及肌肉疾病时释放到血液中。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中肌红蛋白浓度在胸痛初期2-3h内脱离正常值,6-9h达到最高,24h左右又恢复正常值。

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的建议认为,肌红蛋白是用于心肌损伤的最佳早期标志物。由于其为小分子物质,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可快速入血,故在AMI发生的1.5~6h内,通过动态检测二次血清肌红蛋白水平可早期诊断是否有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如第二次检测值明显高于第一次检测值,则具有极高的阳性预报价值;如动态检测二次测定值间无差异,则具有100%的阴性预报价值,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但应注意的是,严重休克、严重的广泛性创伤、终末期肾功能不全、心肌炎、急性感染、肌炎或肌病时肌红蛋白均可能升高。因而应注意与急性心肌梗死进行鉴别诊断。由于肌红蛋白的窗口时间最短,故在疾病发生后该指标不能用于回顾性分析。

肌钙蛋白(CTnI)

肌钙蛋白是由肌钙蛋白T、肌钙蛋白C和肌钙蛋白I三种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肌钙蛋白I仅仅存在于心脏组织。已有报道指出,在诊断AMI、心挫伤患者的心肌特异性障碍性疾病时,检测cTnI浓度是非常有效。

在心肌细胞损伤早期,游离于胞浆内的cTnI/cTnT快速释放出来[1]。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在4-8h以内cTnI由于心肌受到障碍被释放到血液中,因此其浓度脱离健康人的浓度范围。通常,AMI发病后12-18h后,cTnI浓度达到最高,并且维持5-10日。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分析临床和实验性心肌梗死后血清CK 及其同功酶CK-MB 和梗死区与非梗死区心肌内CKMM、CK-MB 含量变化表明:梗死后48h或72h内血清CK、CK-MB 呈升高、高峰、下降的动态规律,它们敏感地反映了损伤心肌内酶释放过程。

故三者相比[3],Myo敏感度最高,但特异性差,CK-MB敏感度最差。Tn-T可做为一项准确可靠的特异性指标。

MYOCTnICK-MB
1-3h开始升高4-8h开始升高3-8h开始升高
4-8h到达峰值8-16h到达峰值8-24h到达峰值
20-36h恢复正常水平5-10天恢复正常水平3天恢复正常水平
AMI早期阴性排除最重要的指标AMI诊断“金标准”早期诊断AMI并进行危险分层
AMI复发检测、再灌注治疗检测最敏感的指标
AMI判断梗死面积并进行危险分层非ST段抬高的MI最具价值的标志物

参考文献: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