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城李煥運:讓老少爺們的「錢袋子」鼓起來

45歲的李煥運這幾天天天靠在山嶺坡地上,每天都要工作十四五個小時。他是諸城市林家村鎮丹家店子社區的黨委書記,自從2009年被村裡人請回來干支部書記,他就一門心思琢磨著怎麼讓老少爺們的“錢袋子”鼓起來。

早在2011年,李煥運就很有眼光地在社區中心村建起了園區,他們招引了許多加工企業、特種動物養殖場等入駐其中,讓社區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打工。“現在社區裡誰要是站在大街上耍,這是要被人恥笑的。俺們社區的勞動力早就解決完了。”丹家店子社區“兩委”成員朱鳳娥介紹說,社區戶均年收入3萬元,這比以前種地的收入可多多了。

也正基於此,社區的自然村都成了“打工村”,老百姓種地的意願並不強烈,李煥運又動起了“心思”:2017年,諸城市提出了農業結構“三調兩提”(即種植業大田調大棚、山地調林果、零散調規模、畜牧業提升標準質量、提升養殖效益)的思路,丹家店子社區“兩委”商議決定,要把老百姓零散的山嶺坡地都流轉出來,集中起來發展現代農業。

“現在種植的這片核桃,主要是以合作社的名義進行,從老百姓手裡以每畝地350塊錢的價格流轉土地,他們入股合作社,等到三年以後,讓每戶村民承包管理5畝地,這5畝地的產出與合作社五五分成。合作社收益的這筆錢再繼續擴大再生產。”李煥運說,習總書記視察山東時又對鄉村振興提出要求。我們必須把所有農民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讓他們參與進來,讓老百姓更富裕。

今年,在500餘畝核桃林下,他們又套種了230餘畝小米,每畝保底收入在1500元左右。此外還種植了一部分新品種草莓,正在試驗育苗期。現在,大忙人李煥運還在與找上門的中草藥種植商洽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