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毛錢就治好病,千萬醫者反感、無奈、憤怒

昨日人民日報官微推送了一篇文章《含淚送別!8毛錢治好高燒的“不打針爺爺”,這才是醫者仁心》,這篇來自河北青年報陳雪崔靖的文章瞬間成為了熱文,因為太過正能量,太過感人了。

胡老年過八旬,行醫50多年的兒科老專家,因病去世,大家為之悲慟。被孩子們親切的稱之為不打針爺爺。曾經8毛錢治好了一個高燒不退的孩子。堪稱神醫啊。

8毛錢就治好病,千萬醫者反感、無奈、憤怒

看留言,都是很正能量的,但是我相信後臺絕對還收到了很多不一樣的意見,沒有給放出來,我和很多人都措辭嚴厲的投訴了,不過今天依然還在。

8毛錢就治好病,千萬醫者反感、無奈、憤怒

8毛錢就治好病,千萬醫者反感、無奈、憤怒

視頻勉強還看的過去,而文字報道就實在讓人無法看下去了。

坑人的標題黨。蓄意製造矛盾,試問8毛錢能幹嘛。對醫者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深夜,阿寶也發文了《從“含淚送別八毛錢治好高燒的不打針爺爺”看中國媒體的愚蠢與惡毒》,認為某些媒體,竟然藉著悼念胡先生的名義,夾帶私貨,惡意暗示和誤導公眾,對中國醫療行業進行惡毒的攻擊。文章閱讀量2萬多,讚賞數量過百。讚賞能夠說明一個問題,很多讀者非常認可。

確實,可悲的是這篇文章是國家級媒體寫出來的。這個八毛,不由得讓人們想起了曾經媒體炒作的八毛門事件

8毛錢就治好病,千萬醫者反感、無奈、憤怒

8毛錢就治好病,千萬醫者反感、無奈、憤怒

最後雖然道歉了,但是對醫患關係,對醫療環境,對中國醫者造成了多大的傷害,誰又能夠估量了。近年來大量發生的暴力傷醫事件,很多優秀的醫務人員死在患者的屠刀下,這和這些媒體的誤導是有著密切聯繫的。過度抬高患者的期望,給了患者錯誤的引導,當患者遇到正常情況,都無法接受,這必然進一步引發矛盾。

雖然兩件事不能直接簡單的類比,但是其影響力確實是相差無幾的。很多的醫務人員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包括我在內,應該都是非常氣憤的,感受到標題中散發出那股難於名狀的怪味,這是要把醫患引向何方。

有些患者有這樣的奇怪邏輯沒做檢查+沒病=會不會看病怎麼可能沒病; 沒做檢查+有病=不做檢查就說有病,你才有病; 做了檢查+沒病=這xx就是騙錢; 做了檢查+有病+確診=沒機器就不會看病; 檢查+有病+確認+治癒=花了一堆錢盡是無關的檢查;檢查+有病+確診+未治癒=醫德敗壞謀財害命

胡老被推上了道德的神壇,讓千萬普通醫者又情何以堪。

道德綁架,製造矛盾,不要把醫生神話,神話的後果是普通人的悲劇。暴力傷醫多由此而來。事蹟是可以宣傳,但不能一來就為了吸引眼球,玩標題黨的套路,標題黨也就罷了,還來挑事,這明顯是嫌事少,嫌醫患關係不夠緊張,嫌醫患信任不夠脆弱。

有人說:我是一個普通的醫生,我反對這種不科學的正面宣傳!初衷也許是好的,但這樣會誤導人民群眾的,不是每個感冒都能治好的,萬一心肌炎了呢,每年因此而死亡的孩子還少嗎?發高燒更不能輕視,萬一是感冒一樣的腦膜炎呢?每年因此而死亡的孩子還少嗎???希望不要把任何醫生神化了,給中國千千萬萬個醫務工作者一個科學穩定的工作環境,給條活路。

有人說:8毛錢治病這種虛假宣傳,比賣保健品的更可惡,賣保健品還是有花錢治病或者治未病的宣傳,這8毛治病宣傳的是治病就應該低價優質或者免費。

有人說:媒體為了吸引眼球總是那麼極端,那麼無恥!

有人說:一看到那篇文章就很反感,居心叵測,不是醫務工作者的人肯定大部分被誤導了,以後子孫後代除了不能當中國醫生外,也不能踏入中國媒體妓者界,汙泥濁水毫無底線。

有學生說:正在準備退學 不論是臨床還是科研 都看不到前途 遊走在抑鬱症的邊緣 不得不和最喜歡的專業要說再見了

中國有1千多萬醫務人員,可能沒有幾人會認可這篇文章。換一種說法,人民日報等各路媒體拿1千多萬醫者的憤怒去逗樂10多億大眾,告知他們一個真像,那就是曾經還有八毛錢就能夠治好的病和用八毛錢就能夠治病的醫生。呼籲現在的醫務人員也要用八毛錢去治病,但如果不要錢會更好。這是此文發出的初衷嗎?但請注意了,8毛錢在現在是不可能看好病的,如果你覺得8毛錢可以看好病,那還是先祈求自己不要生病。

8毛錢就治好病,千萬醫者反感、無奈、憤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