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就下了一场雨,滴滴叫个车怎么就需要多等那么那么久?

2018年7月2日,这是一个跟往常一样的星期一,但这又不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一,因为这是2018年七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在这一天,全国好些地方大暴雨,老家四川众多地方普降暴雨,成都市区众多路段积水,看看如下的盛况就可想而知了。

北京就下了一场雨,滴滴叫个车怎么就需要多等那么那么久?

视线还是转回北京。晚上九点,一如往常,用滴滴准备叫个快车回家。当时的内心还是很激动的,因为十点有巴西跟墨西哥的比赛,这场对决还是很有意思的。虽然我心中的足球偶像永远是C罗,不过内马尔我也不排斥,还是可以欣赏下的。

刚开始叫车的截图很可惜没有留下来,不过可以看看我等了41分钟的截图如下。

北京就下了一场雨,滴滴叫个车怎么就需要多等那么那么久?

再看看我等待了1小时26分钟的截图;

北京就下了一场雨,滴滴叫个车怎么就需要多等那么那么久?

等到90分钟的时候,可以说我的内心是相当的崩溃的,不过看着后面32位排队等候的滴友,我内心还是有些许平静的,至少还有这么多伙伴陪着我的。

好了,至此,问题已经非常清楚了。首先可以肯定的一点,滴滴的调度算法根据天气的变化肯定是动态的调整的,那我就来剖析下为啥要这么调整呢?

首先,从滴滴这个平台来说;2017年,滴滴对业务部门的考核增加了盈利权重。合并快的、Uber中国之后,滴滴调价也变得愈加频繁。在部分一、二线城市,快车价格已和出租车不相上下,甚至出现调价两三倍的情况,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以及恶劣天气等。

“滴滴受控于利益收入,涨价是其一直想干的事。”IDDC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表示,滴滴主要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平台收取一定服务费用,这部分盈利需要填补之前专车大战所造成的资金缺口。

其次,从司机端来说,恶劣天气增加了行车的难度。开过车的人应该都知道,下雨天开车不仅视线受阻,刹车制动变长,这无疑是给司机的出车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同时,司机为了能够领取平台晚上九点之后的奖励,一般会优先选择拼车模式。同样的一段路程,如果有三个拼车的乘客,相当于就可以完成三单。但从收入上来说,除了争取平台额外的奖励之外,实际的收入与非拼车模式是一样的。拼车模式下,滴滴平台获得的收入也会更多,所以尤其下雨天的时候,平台会优先给拼单模式派单,这也从滴滴老司机的经验中得到了印证。

最后,从乘客的角度来说,雨下得越大,打车的人就越多。下雨天,睡觉天,同时也是打车天。互联网公司普遍九点或者十点之后下班打车都会报销,所以在这个点之后打车的人就尤其多。

不过作为一个最终等待了快两个小时才最终打到车的乘客来说,这种体验及其相当非常的不友好的。作为我的诉求来说,我希望能尽快打到车,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可以选择取消,然后重新打车。但后面排队那么多人,我取消再进去是不是还是得等这么长时间呢?

有人就可能建议说,打专车啊,呵呵。快车都这么多人排队,专车就没人排队了?快车都涨价,专车就不涨价?

可能吧,换种解决方案可能会更好。

方案一:坐地铁,爱下多大雨下多大雨,反正不用排队等这么长时间。爱涨价多少涨价多少,地铁反正不会涨价;

方案二:提前预约个顺风车。作为一名男性,顺风车还是可以考虑下的,这种经济的出行方式,还是需要多多支持的。

方案三:住公司吧,别回家了。一周回家一次就好了。

方案四:滴滴提升点用户体验?在那种情况之下,让我再多出个一二十块钱还是愿意的。你会说人不是提示了6.5km内有车辆可以调度嘛?大爷的,你平台不是自动调度么?这种距离的你就调度不了了?加钱给你平台来调度呢(跟司机证实过,调度费没有明确提示都给司机)。

方案五:再来个打车的软件吧,用户体验尚可都能接受的,价钱好说好商量。

方案六: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方案,你们提,我听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