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傳真」南譙法院首組7人合議庭審理環境公益訴訟案

「基层传真」南谯法院首组7人合议庭审理环境公益诉讼案

6月29日15時,南譙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一起環境汙染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與以往不同的是,審判臺上由3名法官和4名人民陪審員組成7人合議庭進行審理。這是該院首次以7人合議庭審理公益訴訟案件。

2017年5月,被告人邵某為謀取非法利益找到被告人楊某提出在楊某居住的施集鎮某村茶園附近搭建鍊銅廠,通過焚燒廢舊電路板等非法煉製銅錠。兩人還僱傭被告人王某、張某負責鍊銅廠的日常經營管理及煉製工作。鍊銅廠在焚燒熔鍊廢電路板過程中產生的底渣具有有毒性,但四人未經任何處理直接傾倒在鍊銅廠附近水塘邊共計30.36噸,經環保部門認定,鍊銅廠混合熔鍊的殘渣屬於危險廢物。

檢察機關在審查該案後,發現民事公益訴訟案件線索,遂依法對涉案的4名被告人提起公訴,請求法院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同時對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法院判決4被告支付滁州市環境保護局南譙分局代為處置危險廢物費用85008元。該案將擇期宣判。

環境保護涉及廣大公眾切身利益,近年來,國家在努力破解“企業汙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要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法院公開審理環境保護公益訴訟,將促進全社會環境保護意識的提高,有效督促行政機關切實擔負起保護環境的法律責任,還人民一個綠水青山,為美麗南譙、美麗滁州建設築牢法律保護屏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