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自殺實際上有違日本法令,可爲什麼日本軍人依然趨之若鶩?

剖腹自殺實際上有違日本法令,可為什麼日本軍人依然趨之若鶩?

圖注:早期的日本武士。

在日本武士道精神中,“剖腹”被他們認為是光榮和自豪的。

武士道起源於10世紀,本是日本貴族莊園主為了保護自己的莊園不受侵犯而組成的武裝隊伍,到了後來,統治者為了制約武士,制訂了武士的道德規範,即“武士道”。

武士道要求武士忠君、節義、勇武,無條件地效忠主人和執行主人的命令,那怕付出犧牲,它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剖腹。

按照武士道的道德規範,剖腹被認定是光榮的象徵。

剖腹自殺實際上有違日本法令,可為什麼日本軍人依然趨之若鶩?

日本人相信人的腹部棲身著靈魂與愛,剖腹就可以向主人展示自己的忠心。受剖腹者或許是因為戰爭失敗,或許為了承擔過失責任,或許為了自己的名譽,或許為了給子孫帶來恩惠等等。日本刑法有規定,剖腹者享有特殊待遇,只要忠誠主人,生前的財產可以保全,家人也不受牽連。

剖腹也不僅是簡簡單單地自殺了事,它有著一套較為嚴格的程序。

剖腹人要先剃去鬍鬚、梳理頭髮,沐浴後再換上莊重的白色和服,食用三塊蘿蔔、一杯鹹豆漿、兩杯米酒。

剖腹開始時,剖腹人手持武士刀先在腹部從左至右切一刀,而後拔出刀來,再由上而下切進去,直到切成十字狀,不過,也有的只在腹部橫切一刀。

切完之後放下刀,既不能呻吟也不能喊叫,要立即向前伏倒。

因為剖腹後不會立即死去,剖腹者在切完腹後,有些忍受不了劇烈的痛苦,還要再用刀刺進自己的心臟或用刀切斷喉管,或讓身邊的親友擔任介錯人,來砍掉自己的頭顱。

剖腹自殺實際上有違日本法令,可為什麼日本軍人依然趨之若鶩?

圖注:在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受切腹著身後會有介錯人負責砍掉切腹者的頭顱。

剖腹的血性場面常常令人生畏。1868年的一天,日軍炮擊了法軍船隻,打死了不少法軍,遭到了法國政府的抗議,天皇被迫下令參與炮擊法軍的二十多名日本官兵剖腹自殺謝罪。

剖腹是公開進行,英、法等二十餘名外國使節臨場觀看。第一名戰士在切腹時,由於用力過猛,將腸子都拉出來了,當他準備將斷腸投向觀看的使節時,一旁負責監督的日軍官揮刀斬下他的首級。

接下來,受刑者一個個走上前去剖腹自殺,場面極為血腥慘烈,那些各國使節們都看不下去了,紛紛要求日方立即停止。後面的幾人隨即被赦免。

剖腹自殺實際上有違日本法令,可為什麼日本軍人依然趨之若鶩?

圖注:日本戰敗後,軍官相繼剖腹以向天皇示忠心。殊不知,裕仁天皇和東條英機首相都不敢剖腹。

到了1873年,因為民眾的呼聲,日本政府下令廢止了這種刑法。不過,武士道精神卻影響著日本軍人。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戰敗後,陸軍大臣阿南惟幾、陸軍大將田中靜一、海軍少將大西瀧治郎等近600名日軍中高級軍官,在聽聞天皇下達《停戰詔書》後,相繼剖腹自殺。

或許因為剖腹的確需要很大的勇氣,東條英機就不敢剖腹。

當時日本國內很多群眾紛紛寫信讓東條英機剖腹向國民謝罪,並申討說:“你3個兒子沒有一個戰死,你是把別人家的兒子趕到戰場上去死。”

但是,這位大肆鼓吹武士道精神的東條英機,在逮捕前卻沒有勇氣以武士道的傳統方式剖腹。

他用木炭條在自己心臟部位畫了一個圈,做好開槍自殺準備,結果子彈卻打偏了。後被執行絞刑。

剖腹自殺實際上有違日本法令,可為什麼日本軍人依然趨之若鶩?

圖注:向天皇剖腹謝罪的日本大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