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爲經典

連續兩週末擼完兩部新片的點映,心情大好。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一個是炫酷燒腦的娛樂大片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一個是走心又用心的現實主義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國產片的兩個不同類型,觀影體驗有不同的精彩,卻在產業化道路上殊途同歸。無需強行比較,如有餘力,建議都看。

今天重點說藥神,不過是因為現實主義總讓人有更強的表達慾望。

------------以下是大量劇透的分割線------------

我願意獻出很多讚美給《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

這是一部工整的好片。

它用非常成熟的手法講了一個非常有份量的故事,結構經典,節奏得當。

然而在diss者的語境裡,工整意味著套路。

確實套路。

這部電影從故事脈絡到手法,都無甚令人驚喜之處,眼尖的人能看出,主創團隊師承無數好萊塢大師。

所以觀眾總能猜出劇情發展:程勇(徐崢飾)自私時,你猜得到他之後的蛻變;呂受益(王傳君飾)看向自己老婆孩子時,你猜得到他要尋死;黃毛(章宇飾)剪頭髮買車票後,你猜得到他大概要出意外;程勇走上囚車後,你猜到會有一場送行……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如果你什麼都猜不到,那是閱片量出了問題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但套路,並沒有妨礙《藥神》成為一部好片。

就像《摔跤吧爸爸》一樣。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工整,但是好。

很多人覺得,《藥神》的優秀,歸功於原型故事本身的力量——說這話的人,大概是忘了國產電影曾以拙劣的手法,糟蹋過多少天然好故事。

故事之上,它的成功,另有訣竅。

1 細節

《我不是藥神》的動人,正是經過打磨的每一個細節在起作用。

印象最深的兩場戲,一是思慧(譚卓飾)在夜總會看著平時對她呼來喝去的領班跳鋼管舞,她帶頭起鬨,聲嘶力竭喊著“脫!脫!脫”,然後於喧囂中聲音漸低,眼角溼潤,鏡頭最終定格在她複雜的臉上。

一個小小的片段,底層單身媽媽的辛酸與特殊工作的屈辱,已飽滿傳遞給觀眾,無需多言。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另一場是程勇探望進入急變期的呂受益,呂睜開眼睛,看到曾給自己希望又親手掐滅的男人,第一句話是“頭髮剪得蠻精神的”,第二句他說“吃個橘子吧”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這是很學院派的臺詞寫法,在悲傷快要溢出來的時候,摁住它。這又是對生活最細緻的描摹,你我在這樣的場景下,也往往不知道該說什麼,顧左右而言他。

兩句臺詞,既符合呂謹小慎微只想活著的小人物性格,也避免了劇情的狗血化,足夠生活足夠真實,十分動人又十分有力量。

全片這樣的細節還有很多:

程勇跟前妻動手,被趕來的前小舅子嚇得縮在牆邊瑟瑟發抖,一個確實很渣、無能又無膽的小市民形象就立住了,人物之後的蛻變才更打動人。

程勇與兒子洗澡、吃飯的小段戲日常又鮮活,給了他為錢鋌而走險的充分動機。

黃毛重新跟隨程勇賣藥後,在碼頭裝小狗鬧程勇,這個二十歲的年輕人從出場就是緊繃的,直到這一刻才放下所有防備,真正露出符合年齡的玩心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騙子張長林扮院士被打,來找程勇時就掉了顆牙,到了被警察抓住審訊時,他補上了一顆假牙——劇組細緻得連顆牙都不放過。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正是這些熠熠發光的細節,讓一個傳奇故事,真正長在每個人的生活裡。

2 演員

細節構建了角色,而演員的演繹,就是吹向角色的那口仙氣,讓他們徹底活起來。

從開頭給程勇介紹生意、永遠穿著睡衣的旅店老闆,到一字一淚直接戳中曹警官的病人老太太,這片子,沒有一個人在隨便演演。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徐崢好得顯而易見,他讓這個傳奇人物既接地氣,又有底氣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週一圍也演活了一個掙扎的警察角色,同時還帥出新境界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我一直很欣賞的譚卓,再一次貢獻出“如一片葉子長在樹上”般自然的演技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為了跳好只有幾秒鏡頭的鋼管舞,吃了不少苦

非科班出身的她,當年在《hello!樹先生》裡,就曾以這樣自然的演技烙在我心裡。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很多人說她像郝蕾,但除了臉,譚卓和“不瘋魔不成活”的郝蕾,走的是兩條不同的演技路子。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王硯輝第N次用神演技取得“眼熟但認不出”成就。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甘草配角楊新鳴從頭開始學英語,最後給出了令人信服的牧師形象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以上諸位,都屬於“我知道會好,果然也特別好”的類型。

帶來驚喜的,是黃毛的扮演者章宇,和呂受益的扮演者王傳君。

章宇的作品不多,最新的除了《藥神》,就是自殺導演胡波的遺作《大象席地而坐》,他飾演男主角。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藥神》裡的黃毛統共沒有幾句臺詞,因髮型遮眼,可動用的表情也很有限。82年出生的章宇卻基本只靠肢體語言,就把20歲黃毛的年齡感、階層感和性格塑造得無比鮮明。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看他本人與角色迥異的氣質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這樣的好演員是從哪裡冒出來的?!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一張新鮮面孔迅速抓人眼球”更難的,是顛覆自己在觀眾心中的過往形象,王傳君用兩部電影做到了——《羅曼蒂克消亡史》、《我不是藥神》。

《羅曼蒂克消亡史》裡,他那個粗俗油滑的馬仔形象令很多人看到結尾字幕出現王傳君,都愣了很久。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而《我不是藥神》中這個戲份吃重的呂受益,在你知道他的扮演者是《愛情公寓》關穀神奇君的前提下,好得令人豎寒毛。

他詮釋的呂受益單薄、佝僂、卑微,看別人很少直視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說話做事都畏畏縮縮,還略帶一點猥瑣。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王傳君在角色上下的功夫是看得見的。除了肉眼可見的減重,和為求病重的死氣兩天兩夜不睡不吃幾近脫相外,他那永不舒展的肢體語言,和說話前先怯懦一笑的習慣,都如靈魂附體般生動精準。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他演活了這個掙扎著想活下去的小人物。你根本無法在呂受益身上,看到一丁點兒過去那個高大帥氣的王傳君。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他曾有那樣的際遇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卻有這樣的決心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還有這樣的能力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當真好演員,當真令人肅然起敬。

3 遺憾

工整並不是這部電影的問題,迫於審查的政治正確結局也不是。

如之前微博所說,最高級的悲劇是所謂無因的悲劇——事件中沒有人做錯,但結果不可避免。

而本片有個天然優秀的故事,本可在完美悲劇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程勇一開始放棄賣藥沒有錯,上有老下有小,他承受不起鋃鐺入獄的後果。

後來重新賣藥更沒有錯,小人物迸發出的人性光輝,最為迷人。

病人們沒有錯,一切的一切只為活下去。

警察也沒有錯,執法者的職責是遵循法律,若情大於法,社會就亂了套。

政府難道有錯?財力有限,社保要綜合考慮病種,絕症患者的靶向藥是救命藥,可救命藥何止這一類?每種藥背後都是飽受病痛的患者,誰又比誰活該去死呢

那誰有錯?

片子樹了瑞士製藥公司這個大反派,來承受一切道德拷問。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坦白講,有點偷懶。

世界範圍內,只有幾個製藥公司有實力研發有革命意義的新藥——這是因為研發所耗,是難以想象的昂貴。

一款新藥從啟動研發到最終上市,少則幾年,多則十幾年,期間是製藥公司沒有收入的純燒錢。試問若不給予其專利保護,不允許其在藥物問世早期制定高價策略,還有誰願意承擔研發新藥的職責?

把有能力有意願研發新藥的大公司打成“邪惡反派”,踏上一萬隻腳,新藥就能從天上掉下來嗎?

實際上,電影本也有這個空間,把製藥公司的困境展現給觀眾。瑞士公司代表為緩解辦案警察的悲憤情緒,給出幾句既是策略又是實情的臺詞,並不突兀。

我也並不相信,連張長林這樣一個小人物都要賦予複雜性的劇組,會意識不到將製藥公司塑造為純反派的單薄與無力,可它偏偏這樣做了。

也許主創覺得觀眾的憤懣需要一個靶子,無論如何,這種處理,分明落了下乘。

另一個遺憾是後半程越來越剋制不住的煽情。

影片的前半段,是我近年看過的戲裡分寸感之最佳。故事在喜劇氛圍裡展開,讓觀眾在哈哈大笑中生出荒謬感與同理心。呂受益、黃毛、思慧、牧師,作為病人和病人家屬,每人都有大把辛酸故事可講,電影敘事卻極為剋制,大家的困境點到為止,不狗血,有餘味。

但從程勇重操舊業開始,這種剋制感就逐漸消失了。我理解觀眾情緒漸漸積累,需要一個集中爆發的出口,但老太太的哭訴、黃毛的車票與全家福、程勇崩潰的痛哭,和最後病人們目送囚車一一摘掉口罩的致敬,主創彷彿掄著大錘一下重過一下地敲在你心上,你必須得哭!你怎能不哭?

這固然是對觀眾情緒的準確把握,但對於希望影片走向更高境界的我而言,一定要把觀眾弄哭本身,總歸用力過猛,失之雋永,也讓整個悲劇的高級感,失色了幾分。

《我不是藥神》:劇情與演員無一短板,只差兩大遺憾成為經典

無論有怎樣的遺憾,我仍要為《藥神》大唱頌歌。

它在國產電影大圈熱錢的時代老老實實講故事,在影視劇角色男要龍霸天女要瑪麗蘇的浮誇傾向中仔細描摹底層人物,在無流量不票房的行業風氣裡令每個演員為角色傾盡所有。

然後,它就讓我們落下淚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