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三大女部長之一:「紅岩好大姐」錢瑛

前段時間,由演員柳雲龍主演的諜戰劇《風箏》,紅遍大江南北,豆瓣得分8.7,高居諜戰類題材前列。該劇以潛伏于軍統內部的共產黨員“風箏”的人生與情感經歷為主線,講述了一個共產黨情報員堅守信仰的故事。幾十年如一日,忍辱負重,不怕犧牲,始終堅守共產黨員信仰,堅決完成上級黨組織交辦的所有任務,柳雲龍扮演的“鄭耀先”,讓觀眾從內心深處明白了什麼是初心、什麼是堅持、什麼是忠誠和信仰。而全劇除了“鄭耀先”,還有一個由演員張英扮演的共產黨高級幹部——公安部副部長錢重文大姐,其形象也深入人心。而“錢重文大姐”的原型,就是與重慶、與中共中央南方局、與“紅巖”有著密切聯繫的,我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革命先驅,原中共中央南方局組織部負責人錢瑛同志。

錢瑛,原名錢秀英,又名生桂,號海霞,曾用名彭友姑、陳萍等,1903年5月14日在湖北咸寧出生,1927年入黨並參加革命工作,有著豐富的革命工作鬥爭經驗和地下工作鬥爭經驗。

“皖南事變”後,錢瑛任中共中央南方局駐川西、川康特委代表、西南工作委員會書記。在這段時間裡,我黨的地下工作非常艱鉅。1940年,成都發生了所謂的“搶米事件”,本質是國民黨反動派搞鬼,嫁禍於共產黨人,導致以車耀先為首的部分共產黨人被捕入獄,成都地區的黨組織遭到破壞。面對猖獗的國民黨反動派,錢瑛深入到基層瞭解情況,掌握第一手翔實資料,著重抓黨的純潔和鞏固工作。對黨的幹部,她逐個親自談話,對每個共產黨員及重要關係,她都對其本人及周圍關係認真分析梳理,妥善安排。將已經“紅”的黨員幹部轉移,讓“粉紅”的同志改變工作方式和方法,讓“尚未暴露”的長期潛伏,新接班的領導人就只和尚未暴露的黨員接觸,注意鞏固組織,保存力量,成功幫助成都地區黨組織渡過了難關。

1945年冬起,錢瑛任中共中央南方局組織部負責人。她在周恩來、董必武等領導下作了大量的組織工作,為黨的事業晝夜操勞。有關組織問題和幹部問題,周恩來和董必武都與之商量。

當時,到“紅巖”彙報、聯繫工作和對接組織關係的同志,大都由她安排。她針對每個同志的具體情況作出周密的部署,把他們來去沿途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麻煩儘量估計到位,以保證安全。就連“紅巖”內部的活動,她也儘量做到嚴謹細緻、不留破綻。一位在緬甸入黨的同志,中途因失掉組織關係而無法“回家”,錢瑛積極通過有關組織和部門核查歷史事實,最終使其革命歷史及黨齡得以連續。在批評同志方面,她實事求是、真誠、嚴謹,不凌駕於人,不強加於人,而是坐到一起探索問題的癥結,求得正確的解決方案,使得受批評者心服口服,倍感親切。

她不但在政治上關心和愛護同志,在生活上對大家也是呵護備至,下面的同志都把她當作貼心人,稱她為“大姐”。原來在南方局工作過的許多同志,至今回憶起來,仍深情地說,那時和錢瑛同志在一起,就是一家人,錢瑛大姐就像是親姐姐一樣地關心同志們。她看到問題,就真誠地向有關同志提出,她對幹部的培養、任用,完全按照黨的原則辦事,包括反對她的人,她照樣不計前嫌。在南方局的這段時間裡,她為黨的組織建設和隱蔽戰線、地下鬥爭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解放後,錢瑛歷任政務院人民監察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黨組書記。她也是我國三位“女部長”之一(另外兩位,其一是司法部部長史良,其二是衛生部部長李德全)。1985年,錢瑛同志逝世12週年,李先念同志提筆寫下“光明磊落、堅貞不屈”;榮高棠同志提筆寫下“錢瑛同志是一位好大姐”。寥寥數語,卻高度概括了錢瑛同志光輝的、革命的一生。她對黨的忠誠和堅定、高貴的道德品質,實事求是、親切務實的工作方式,值得我們現在每一個幹部、每一位黨員同志認真思考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