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圖-160和美國B-1B到底哪個厲害?爲什麼?

西北大地

雖然二者外觀很相似但他們不是一個等級的東西!

先看看W君系統裡面的對比圖表吧:

從起飛重量來說基本上Tu-160已經是B-1B的接近兩倍的感覺了,載油量也遠超過了B-1B。

更恐怖的是Tu-160這麼大的身軀其速度和實用升限也遠超B-1B。


這就決定了兩架轟炸機的本質作戰任務是不同的。

整體上Tu-160是為了穿透敵方防空網所設計的戰略轟炸機,設計的時候設想戰略轟炸機直接跨過北冰洋奇襲北約目標以2.35馬赫的速度直接將當年的戰鬥機甩在身後。

所以Tu-160不僅保證了巨大的航程和載彈量,也同時保證了其高空高速的性能優勢。用暴力美學來詮釋Tu-160的設計並不為過。其機內載油量達到了170噸之多,170噸是什麼概念呢?B-1B的正常起飛重量是148噸,還不及Tu-160的油量呢。


而從B-1B的設計上來說和TU-160很相似。

同樣是可變後掠翼四發轟炸機,但其尺寸小了很多。


至於設計中驚人的相似實際上就是一個最優解的問題。當年在設計高速突防的重型轟炸機的時候雙方不約而同的採用了可變後掠翼技術。機翼展開——展弦比變大,提供更優良的起降性能;機翼收起——展弦比變小提供更高的高速性能。利用四個發動機才可以將重量一兩百噸的戰機推到天空。

雖然B-1B的電子性能、氣動設計要優於Tu-160,但是由於其不是一個重量級的飛機並且其最大飛行高度和速度都要比Tu-160有一個很大差距,因此Tu-160實際上要比B-1B更具威懾力。


但Tu-160依舊是冷戰時期的產物,等待俄羅斯的新轟炸機吧,說實話W君還是很期待的。


軍武數據庫


僅憑飛機制造工藝來看,“海盜旗”(圖–160)確實要比“槍騎兵”(B–1B)差了一些,飛機體積更大一些,由於是非隱身設計,那麼在雷達反射面積是肯定要大於“槍騎兵”,大國的國土防空雷達已經非常先進了,並且整體防空網也很綿密,“海盜旗”要想再像1980年代那樣搞“低空突防”已經相當困難了!其實,這個問題“槍騎兵”也是一樣,並沒因為它的體積略小就佔了什麼便宜!所以,這樣體積大的超音速轟炸機在製造工藝上差一點已經不是問題了。


如果,對比兩種戰略轟炸機的總體作戰性能來看,
目前“海盜旗”要比“槍騎兵”略強一些!這兩種飛機研製當初就是以核轟炸為主兼顧常規轟炸,“海盜旗”不但可以攜帶“核巡航導彈”,而且還能使用多型的常規航空彈藥,甚至可以使用魚雷(核)!這樣就大大的拓展了它的使用範圍和應對多種目標的能力。而“槍騎兵”就有點麻煩,目前為止沒有合適的“遠程核巡航導彈”供給它使用,它也不能發射AGM–86這樣的巡航導彈!只能使用核航彈去攻擊目標,並且連適合其他常規彈藥的能力也是後來才加上去的……所以,我們在包括“海灣戰爭”後歷次的美國的美國對外戰爭當中,都是用的B–52H這樣更老式的轟炸機在打擊敵目標,而不是它!

直到今年的4月份“美英法聯軍”轟炸敘利亞的時候,它才
攜帶AGM–158隱身巡航導彈去正常參戰。這都快到了它要退役的時候了!一型先進的戰略轟炸機從問世以來就沒有參加多少次戰爭,特別是美國這種經常打仗的國家……實在是“槍騎兵”的遺憾!所以,從任務多樣性、攜帶彈種多樣性來看,“海盜旗”要好於“槍騎兵”!
海盜旗正在“變翼角”

準備降落。

從目前戰略轟炸機的發展趨勢來看,它們倆都已經是過時的轟炸機了,設計思想上是1970年代中後期,仍然使用“可變翼角”,但是現代這種技術已經淘汰了,不但技術複雜、製造困難,而且現代轟炸機都是“防區外”打擊,不是過去那樣“凌空轟炸”,基本做到了800–2500㎞外發射導彈後扭頭就走,根本不需要深入敵方國土而進行的各種“低空–高空突防”……這樣也就不必做一些較複雜的機動動作了!所以,美軍有將B–1B退役的打算,就是因為它使用效率太差和使用成本太高的緣故!而,俄羅斯由於財政困難只能繼續維持現有的“海盜旗”轟炸機師,並且利用前蘇聯的庫存改造了“海盜旗M2”,實質上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皇家橡樹1972

俄羅斯現役的圖160戰略轟炸機是目前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戰略轟炸機,這種轟炸機的發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初期。圖160戰略轟炸機的開發,可以說完全就是為了趕超B1B轟炸機。這兩種同時期發展的戰略轟炸機,都在性能方面取得了突破。但是圖160戰略轟炸機顯然在許多方面都超過了B1B,所以圖160應該也算是當時蘇聯創造出的最大成就,即使在最困難的時期,俄羅斯也堅持從烏克蘭要回一部分圖160戰略轟炸機,所以俄羅斯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擁有圖160戰略轟炸機編隊的國家。

圖160戰略轟炸機是一種最大起飛重量達到275噸的超級戰略轟炸機,其起飛重量比B1B重出了將近60噸。而且圖160戰略轟炸機的發動機不開加力情況下的最大推力,就已經相當於B1B加力飛行的水平。圖160轟炸機飛行速度高達2.0馬赫以上,比B1B轟炸機多了至少0.7馬赫,。機身體積方面,圖160戰略轟炸機也比B1B轟炸機大出三分之一左右。圖160巨大的機身可以攜帶最多148噸的航油,這使得圖160的航程高達16000公里,而B1B的航程約為12000公里。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不足,就是圖160戰略轟炸機的產量實在是太少,B1B轟炸機的產量多達100架,而圖160戰略轟炸機的生產數量才30多架。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的經濟條件並不理想,所以圖160的數量反而更少了。當然後面俄羅斯還是決定重新啟動圖160M2轟炸機的生產計劃,首架圖160M2轟炸機已經成功試飛,圖160戰略轟炸機的數量又呈現增加趨勢。

俄羅斯為圖160M2轟炸機開發了大量新技術,圖160M2轟炸機擁有更先進的現代化航電系統,且擁有導彈致盲防禦護盾,可以增強生存能力。圖160M2的發動機性能更加強大,其航程可增加1000公里左右。而且隨著新的X101/102導彈投入使用,圖160M2轟炸機的最大作戰範圍達到驚人的13000公里,這顯然是B1B所無法比擬的。


白虎堂

要說厲害不厲害,要看戰鬥力,俄羅斯的圖160是美國B1A的跟風作品,而B1B是B1A的降速隱身版本。

B1A轟炸機,發動機短艙吊在機翼內側,外側是變後掠翼,機身機翼融合體設計,最大速度可以到2倍音速



從技術水平來說B1B比圖160高半代,專門降低雷達反射截面走低空高速突防。

B1B進氣道都用擋板遮擋,讓雷達波不能直接照射到發動機葉片,雷達反射截面降低了幾乎一個數量級



從二者總體設計來說,都是變後掠翼超音速轟炸機,其中B1B早一些,圖160晚幾年,由於俄羅斯導彈技術落後,笨重粗大,外加缺乏海外基地,所以圖160體重比B1B大一半,推力也類似。

圖 160則是比較傳統超音速轟炸機的設計,沒有搞雷達反射截面縮減,也是俄羅斯技術落後的標誌


從基本武器來說,兩者都是戰略轟炸機,配備射程2000公里以上的核彈頭巡航導彈,但是B1B載彈量更多點,圖160稍微少點,實際來說都算全世界戰略轟炸機的老大老二。


B1B有3個彈倉,可以掛在海量的武器


圖160就2個彈倉,可以掛12枚巡航導彈而B1B可以掛16枚

事實再次證明,和美國飛機使用同樣的佈局,要達到同樣的效果,代價非常慘痛


飛機永動機

B-1B,是美軍的戰略轟炸機,綽號“槍騎兵”,波音公司B-1轟炸機的改進型號,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服役美空軍部隊。

實際上,B-1B是美空軍戰略思想轉變的產物,即一改轟炸機憑藉高空、高速突破對方防線臨空轟炸,在遠程防空導彈成為大國防空最主要的作戰武器的時代,轟炸機的高空和高速性能,還是難以突破對方組成的嚴密對空攔截火力網。

(B-1B轟炸機)

因此,美空軍要求B-1B具備隱身性能,憑藉此機高速和隱身性能,突破對手的防線,儘管美空軍並未賦予B-1B核戰略威懾任務,但毫無疑問B-1B具有強大的核戰略打擊能力,當高空高速和隱身能力相結合的時候。

據搜狗百科記載,B-1B技術參數為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1324公里,最大航程為11992公里,最大起飛重量為216噸,三個內置彈艙中最大可攜帶34噸炸彈和導彈。

圖-160,是俄羅斯名正言順的變後掠翼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圖波列夫設計局的軍品傑作,因其白色塗裝和優雅的外型,所以得了個“白天鵝”的美名。

但圖-160絕非白天鵝般文雅,無疑是一型空中大殺器,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重的戰略轟炸機,全重達到了275噸,在12200米高空能以2.05馬赫的速度持續飛行,最大航程16000公里,最大內載各類炸彈和導彈45噸。

其實,B-1B和圖-160兩型轟炸機外型十分相似,僅從B-1B和圖-160兩型轟炸機的紙面技術參數來判斷,顯然俄羅斯的圖-160作戰性能要比美國的B-1B來的強大。

但由於龐大的白天鵝不具備隱身能力,所以在戰時很難突破對手嚴密的防空體系,轟炸機飛得最快,飛得最高,也經不住遠程防空導彈的火力打擊。

(圖-160轟炸機)

而美軍的B-1B儘管飛行距離、最大載彈量等硬性指標不如俄羅斯的圖-160,但卻擁有白天鵝所不具備的隱身能力,在戰時憑藉高空高速和隱身性能,很有可能就突破對手嚴密的防禦體系,從而獲得對地對海高價值目標的打擊效果。

所以說俄羅斯的圖-160和美國的B-1B轟炸機,可謂各有特色,各領風騷,圖-160既不能完全碾壓美國的B-1B轟炸機,美國的B-1B轟炸機也不能全面超越俄羅斯的圖-160,算是各有千秋吧。


國平軍史

單從作戰效率來說的話肯定是圖160“海盜旗/白天鵝”了!


圖160機長54.95米,機高13.2米,翼展(平直狀態下)55.70米,機翼面積232平方米,空重110噸,最大起飛重量275噸,內部彈艙武器載荷約40噸,最大航程16000公里,最大航速2.05馬赫,實用升限21000米。


而B1B(槍騎兵)機長44.81米,機高10.36米,翼展(平直狀態下)41.67米,機翼面積181.2平方米,空重87.1噸,最大起飛重量216.3噸,內部彈倉載武器荷約34噸,最大航程12000公里,最大航速1.25馬赫,實用升限18000米。

從整體性能看,圖160相對B1B是具有碾壓優勢的,不僅圖160比B1B要大35%,飛行速度也快了80%,同時航程也大了33%,載彈量也更大。

B1B的相對更有優勢的可能也就是航電系統和所謂的隱身修型了,但這兩種在轟炸機上其實體現不大,因為現在除了B2這種“純”隱身轟炸機之外,其它的轟炸機在現代防空武器面前都不夠看了,強調的都是“區域外”的遠程打擊能力。


所以相對來說的話,更先進的航電系統尤其是“半隱身”能力對提升作戰效率其實很有限,尤其是B1B的有限的隱身修型和隱身塗料;


其實隱身飛機的“隱身”主要是氣動外形的設計,而隱身塗料對飛機的隱身能力只佔總體的15%-20%是相對很有限的,所以只有優秀的隱身氣動外形設計才能有效反射雷達來波,這方面在當今轟炸機中無疑是“B2”做的最好的,而B1B儘管也做了一定的隱身修型,但這個“修型”相對B2來說肯定是天差地別,隱身塗料也是如此,所以儘管B1B可能相對圖160有更好的隱身能力。

但這個更好的隱身能力是相對圖160的,不是相對其他防空武器系統的,打個比方的話,在隱身性能上可能圖160也就40分,而B1B可能有55分,B1B確實更好,但對現代防空體系尤其是防空雷達來說都是不及格,所以B1B的隱身性能不能說沒有用,但只能是相對來說。

但在實際轟炸機的作戰能力上來說呢?那肯定還是航程更遠、速度更快、載彈量更多的圖160更強了。


天真小科普

B1槍騎兵轟炸機首飛於1974年12月23日,正式服役1986年10月,圖160海盜旗轟炸機首飛於1981年12月19日,正式服役1987年。

總的來說,這兩種飛機是同一個時期研製的同一個類別和級別的飛機,都是戰略性轟炸機,前蘇聯由於自身科技研發和工業製造能力的差距,不可避免的在追趕和模仿美國的設計理念和技術指標,很多武器都是如此,因此存在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大,就是大。基洛夫巡洋艦,颱風潛艇,各種彈道導彈等等。圖160也一樣,為了追求性能指標只能通過加大尺寸的辦法來實現,海盜旗比槍騎兵尺寸上大了將近20%,空重110噸(B1是87噸),最大起飛重量275噸(B1是216噸),載油量150噸(B1是68噸),最大載彈量45噸(B1是內部34噸外部26噸合計近60噸),常規作戰半徑7300公里(B1是5500公里)。

除了後來的B2幽靈轟炸機,槍騎兵和海盜旗都必須依賴制空權,讓它們單槍匹馬去攻擊目標不現實(否則美國就沒有必要研製B2了),前蘇聯的武器在無數次的局部戰爭中已經無可辯駁的暴露了它的弱點就是傻大粗苯,尺寸重量大意味著製造成本和時間更大,工藝質量低必然導致後勤保障工作量大維修保養困難出勤率低故障率高,發動機上的差距除了大家熟悉的噴黑煙以外就是油耗高載油量必須大,加上雷達和電子系統的差距,如果你是戰場指揮官,同樣給你配備相同數量的轟炸機你願意選誰?各位親自己想去吧!


海洋


古風93814281

羅克維爾公司的B一1是77年裝備美軍的,採用翼身熔合技術,具有低可探測度,雷達截面0.1,利用預警雷達在低於50米的盲區雜波較大,可在35米海平面高速突防,作敲門磚用,高空高速性能也很好,比圖一160強多了,但卡特總統將它砍掉不少數量,因他出身海軍,對俄亥俄彈道導彈潛艇和戰斧巡航導彈情有獨鍾,任期內大力發展。圖一160只是航程和載彈量大得多而已,且耗油量巨大,發動機效率不如B一1B


太陽125933863

那當然是圖160了,首先當年研究圖160是針對的對手就是B1B,所以圖160在西方那邊還有一個外號叫槍騎兵斯基。所以這兩架飛機在技術上其實沒有太大的差別,都定位的是低空突防的飛機。所謂的B1B的隱身性能其實聊勝於無,這傢伙的RTS大約為1到5平方米,別說和F22與B2比就是中國的三代機殲10C的RTS面積都比他小2到3倍。所以這玩意該被發現還是得被發現,最終依賴的還是低空超音速突防,但在這個方面他就比圖160差多了,不僅速度要比圖160慢,載彈量和機動性還比圖160差(毛子當年可是把圖160改過大型戰鬥機的),不管是面對敵國空軍戰機的攔截還是防空武器的打擊B1B的生存能力都比圖160低得多。其次由於載彈量的差別,圖160執行任務的毀傷能力和效率要比B1B高上不少,所以最終來說圖160的優勢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