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吹響「向海洋進軍」號角

有吞吐量超過4億噸的沿海大港,有超過全市陸地面積的6000平方公里海域,有適宜養殖替代進口三文魚等高品質冷水魚的13萬平方公里冷水團……海洋,無疑是日照最靚的名片,也是最強的發展支撐。

6月29日,日照市委十三屆三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日照市加快發展向海經濟行動計劃》。會上,日照市委書記齊家濱發出了“向海洋進軍”的號召:徹底從“內陸”思維中解放出來,緊緊圍繞建設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打造海上合作戰略支點的目標定位,加強海陸統籌,做到海陸規劃“多規合一”、海陸產業互補聯動、海陸設施一體佈局,促進海洋開發利用更加協調、更可持續。

打造港口海陸統籌支點

向海發展,日照將把港口作為陸海統籌、走向世界的重要支點,著眼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一流,加快由大港向強港邁進。

要積極推進港口轉型。一方面,要著眼鞏固大宗散貨和液化品運輸優勢,加快“東煤南移”、日照鋼鐵精品基地配套碼頭、第4個30萬噸級原油碼頭和LNG碼頭等重點工程建設。另一方面,大力發展大宗商品交易、金融保險、船舶租賃等關聯、衍生產業,加快從單一的貨物裝卸港向物流貿易港轉型。

“群雄逐鹿”的港口發展局面也將改寫。針對港口資源整合,日照將盡快拿出改革方案,按照政府主導、國企控股的原則,加快推進港口規劃和企業兩個層面的實質整合。

港口的發展潛力在腹地。今年,日照市通過加強與臨沂及瓦日鐵路沿線城市的交流對接,在拓展港口腹地上邁出了重要步伐。下一步,將繼續以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道幹線和原油輸送管道為依託,推進與腹地城市的對接合作,擴大“朋友圈”,拓展“根據地”。啟動嵐山港區疏港鐵路能力提升工程,儘快打通鐵路進港“最後一公里”。積極推動煤炭、礦石、鋼鐵等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降低港口貨物運輸對環境的影響、對交通基礎設施的破壞。

海洋產業“轉一擴二優三”

立足日照臨港涉海產業基礎,按照工程化、項目化的辦法,《日照市加快發展向海經濟行動計劃》確立了發展海洋交通運輸、海洋裝備製造、濱海文化旅遊、現代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五大海洋產業發展行動”,以及海洋新動能培育提升、海洋創新發展提升、海洋開放合作提升、海洋生態文明提升“四大領域全面提升工程”的任務。下一步,日照要按照“轉一、擴二、優三”的思路,促進海洋三次產業協同發展。

“轉一”就是推動海洋養殖業轉型升級。今年以來,結合實施碧海行動,日照已完成退漁還海1300畝。下一步,將加快沿海養殖“登陸”“出海”步伐。“登陸”,就是加快規劃建設規模化養殖場。“出海”,就是推動漁業養殖向深遠海發展,重點做好“海洋牧場”“海上糧倉”建設。

“擴二”就是做大做強涉海加工製造業。依託現有的海洋裝備製造、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基礎,做好擴大規模、提升層次的文章。同時,大力引進新的高端涉海加工製造業項目,努力形成更多的新增長點。

“優三”就是提升發展海洋服務業。在海洋旅遊方面,目前日照已建成國內最大的休閒漁業平臺“海上牧歌”、建成了大型遊釣平臺“陽光1號”。下一步,將繼續加快規劃建設各類“海上驛站”“海上小鎮”等綜合性平臺,推進漁業與旅遊觀光、休閒垂釣、文化體驗、水上運動等融合發展,打響獨具特色的海洋休閒漁業品牌。

“碧海行動”築牢藍色屏障

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海洋生態環境,《日照市加快發展向海經濟行動計劃》中明確,將深入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和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加快建設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加快建設“水清、灘淨、岸綠、灣美、島靚”的美麗海洋。到2022年,近岸海域功能區達標率保持100%,全市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46%。

聚焦這一目標,日照將全面落實海洋生態紅線制度,加快推進《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管理條例》立法,以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築牢藍色屏障。

其中,以“五大碧海行動”為抓手,統籌推進陸上水域和近海海域共管共治,加強石臼灣、海州灣陸海汙染一體化治理,加快實施海龍灣“退港還海”、劉家灣“退漁還海”、陽光海岸恢復等工程,逐步恢復美麗岸線。同時,健全海洋生態環境評價體系,完善海洋生態補償和生態損害賠償、生態修復等激勵約束機制,積極探索實施“灣長制”,壓實海洋生態保護主體責任,推動海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