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过年礼花

一年又一年,在每年最寒冷的季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春节。

迎接春天的到来的节日,和亲朋好友团聚的节日。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春天的节日

每年的大年三十,久居北京的我,自20年前嫁给来自青岛的老公后,踏上了去青岛过年的回乡之路。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青岛

青岛属于中国的北方,纬度位于上海和北京中间,各距离七八百公里。如果在欧洲,这样的距离相当于横跨两个国家。事实上,在青岛过年和小时候在上海过年,不同之处太多了。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过年大餐

首先,两个地方对过年的时间定义和称呼不同。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过年窗花

中国北方,包括青岛,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距离大年初一还有一周。而上海没有过小年这一说法,倒是有小年夜,就是,大年初一之前两天,标至着春节的到来。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过年红灯笼

北方的春节前夜,叫做除夕,而在上海,叫做大年夜。虽然叫法不同,但是那天晚上,无疑是一年里最热闹的一晚。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年夜饭

大人们从早上就开始准备除夕的晚饭,一周前就备好了丰富的食材。在青岛过除夕,尽管有各色好吃到爆的海鲜,但是,饺子是万万不可少的。

由于青岛面朝大海,家家户户都会包带海鲜的饺子。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青岛海鲜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青岛鱼水饺的灯笼

什么大虾饺、鲅鱼饺、嘎啦(就是蛤蜊)饺······还有外面黑乎乎(因为面粉调和了黑色的墨鱼汁),里面白花花的墨鱼饺子。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青岛墨鱼水饺

可是,在没有到青岛之前,我竟然不知道饺子为何方神圣,不仅家里人从来没有做过,在餐厅都很少吃到过。

上海的小吃琳琅满目,和煎饺相像的是锅贴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上海锅贴

和蒸饺相像的是烧麦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上海烧麦

和水饺可以抗衡的就是馄饨了。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上海小馄饨

但是,馄饨在上海的年夜饭里一般不出现,觉得它过于平庸,是日常的早点。上海年夜饭里必然要出现的是八宝饭。虽然只是最后一道甜点,但是,有了这个才算一顿完美的晚宴。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上海八宝饭

到了正月初一一大早,在青岛吃的还是饺子。饺子馅里悄悄放上几枚钱币,谁吃到了,预示着一年的好财运。包饺子的大姑姐老是冲老公使眼色,所以每年他总是吃钱冠军。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好财运

在上海,一年的第一顿早餐一定是甜的。蒸年糕或者炸年糕,预示着年年走高,步步高升。小的时候,不太爱吃甜食,这第一顿饭总是象征性地扒两口,接下来串门,少不了好吃的。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上海年糕

去亲戚家里拜年,青岛和上海为客人预备的小吃也是完全不同的。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等待客人

在青岛,提前就会炸好各种炸物,如白菜丸子、麻花、肉包子,炸肉······客人一到,就将这些小吃上屉腾(意思为“蒸”)一下,冒着热气端出来。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青岛炸丸子

至今让我记忆犹新的上海拜年小吃是炸春卷。豆沙春卷显得不够排场,黄芽菜肉丝春卷才是春节的菜。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上海肉丝春卷原材料

黄牙菜就是北方说的大白菜。拿大白菜切丝和肉丝炒了,其中放入不少白胡椒,最后淀粉勾芡。放凉了,就是春卷的馅料。吃前,用薄皮卷了,平底锅煎一下。外面是薄脆的皮,里面裹着软香又带着点辛辣的馅,鲜美无比。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上海肉丝春卷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上海肉丝春卷

至于过年的主食,在青岛,除了饺子之外,还有花馍。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青岛花馍

过年才有的花馍是山东特产,不仅外形讨喜,有大寿桃、鲤鱼、蝴蝶、小猪等各种造型,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青岛花馍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青岛花馍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青岛花馍

味道也非常不同凡响。山东的面发得有劲道,不沾牙,耐嚼,不似上海的馒头,喧、软又沾牙。掰开了,不少还带五谷馅的。有大黄米糯米加红枣皮的,有包缕缕面丝的银丝卷,有南瓜面做馅的,更多的是豆馅和夹杂大红枣的。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大黄米糯米加红枣皮馅的馍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银丝卷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奶黄卷

到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在上海过年的时候,一直不知道元宵是什么东西,因为我们管元宵叫做汤圆。来了青岛后第一次吃到花生馅的元宵。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花生馅的元宵

但是,永远忘不了的是上海的肉汤圆,算起来,至少有20年以上没有吃到过了。肉汤圆个头很大,差不多有小鸡蛋那么大。常常不是圆的,而是两头带个尖尖,以显示它的不凡身份。咬开了,油汪汪的肉汁就滴了出来。在物质生活还不是那么丰富的年代,肉汤圆几乎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了,待客之最高礼遇。可惜,好多北方朋友一听到元宵还可以是荤的,感觉难以想象。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肉馅汤圆

我们伟大的祖国实在太大了,各地过年的风俗、食物、礼仪、习惯也是千差万别。我和一大帮和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至少在孩子没有出生的时候)的人在一起过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而没有任何违和感。爱,包容了一切,也丰富了一切!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接福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红包

定居北京的上海女人第20次在青岛过年

上海书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