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慘遭史無前例的唾罵,或將出現08年罕見的局面?

中國股市的現狀——大集散之地

股市,本來是個好東西,在中國,居然成了個騙子集中地。企業造假包裝上市,大莊包裝轎子上街,小股民最後搶著抬轎子,最後,才發現轎子裡的金銀財寶全不見了,是個空轎子,爛轎子!十多年來,中國股市本來就不符合股市應該具備的正確的基因和體系,到現在,越來越暴露出其不倫不類妖魔鬼怪的本性,吞噬了千萬股民的財富。這何止是騙子,簡直就是魔鬼。

中國股市歷來有重融資、輕投資傳統,融資過程的惡意圈錢、欺詐上市、減持套現等行為讓融資者快、投資者痛。不少上市公司趁股市反彈,迫不及待地拿出增發、配股計劃,無異於“搶錢”。再融資過後,則往往是股價下跌、業績下滑,留下“滿地雞毛”無人收拾。

中國股市2015年的“瘋牛”行情,並不是一次正常業績增長的大牛市,而是一場違背正常市場經濟規律,將老百姓和企業存款引進股市的操作手段。但殘酷的現實警示我們,中國整體經濟並沒有隨著股市大漲而好轉,接下來只能繼續靠印炒票發股票來穩增長,當股市泡沫越吹越大,而經濟狀況又無法支撐股市價位時,美妙的“股市餡餅”最終會變成“股市深淵”,股民的下場就是跌入又一輪新的“龐氏騙局”之中。

中國股市設立的初衷,以服務國企脫貧解困,融資成了中國股市至高無上的使命,甚至成為唯一的功能。上市公司重融資輕回報,甚至為了融資而不惜弄虛作假,管理部門也為融資圈錢大開方便之門,上市融資在很大程度上淪為一種赤裸裸的搶錢行為。發展到如今,這種圈錢的本性並沒有任何改變!無論是機構,還是上市公司,都深知中國股市只適合短期投機炒作,絕不能異想天開地進行所謂的價值投資或長期持有。

股市惡意圈錢的本性演繹到今天,已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不僅表現為大股東對中小投資者利益的掠奪,隨著創業板中小板的大規模上市,一批又一批的原始股東演繹了一輪又一輪的瘋狂套現,許多人不費吹灰之力就成為億萬富豪千萬富豪。

中國股市的暴富神話往往伴隨著一大批散戶的淚水和哭喊,而股市的傳奇永遠會有一箇中國式的結局,當股市在創造財富神話的同時,也在把投機理念灌輸給億萬股民,這樣的股市,其實早已失去了正確的方向。

中國股市慘遭史無前例的唾罵,或將出現08年罕見的局面?

中國股市被血洗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這個世界充滿了謊言和欺騙,真理應該只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大多數人窮其一生可能也不知道世界究竟是怎麼的。很多關於股票的書籍、文章和各種信息中,一樣充滿了虛假的欺騙信息,形形色色的人依靠著欺騙和被欺騙來形成一個食物鏈。當然,確實有一些品德高尚的人,無私地將自己的經驗告訴了眾人,但是我們會很悲哀地發現,如果我們沒到一定的層次,這些真正有用的經驗,我們雖然也許看見過了許多遍,但每一次我們都會像扔垃圾一樣地把它扔到一邊,等有一天通過不斷的努力和挫折後,我們才發現自己走了一條曲折的路。是的,我們走了好久,結果才發現回到了起點。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應該是人生遊戲中設計好的規則,股市和人生一樣,一直在不斷地轉圈,從起點回到起點,生生不息。

股市,以及類似的遊戲,是一個很好的鍛鍊人的地方。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真實映像,它就是一面鏡子,可以照出你自己,它會讓你的人生更加成熟。如果你對股市有了瞭解後,你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後,可以用股市來對應這些問題,你會發現原理居然是一樣的,其實所有的事物都一樣的,無論怎麼變化,它們是同一個規則。

我不清楚其他人怎麼看中國的股市,我個人看來,中國股市的遊戲規則,說起來是照顧普通投資者,實際上是照顧大主力,也就是將社會閒散資金重新收集回來的工具,所以大部分普通投資者還是隻當作來這裡玩玩,不要太當真的好,尤其是把身家都投入進去的,那是比較麻煩的事情。

當然,有一種人即使不把身家投入到股市上,有其他機會,他也會投入到另外一個地方,這和人有關,只是股市給了個機會而已。要想在中國股市獲得成功,需要投入很多的努力進去,如果指望隨隨便便就從股市取點錢,實際上是懶惰的一種表現。如果將這個精力投入到另外一個行業,也許會做到行業的頂端,但不排除有人喜歡股市這種單打獨鬥的方式,不喜歡與人交往的生活,那把精力投入股市也沒問題,股市畢竟也是一種行業。

我進入股市的目的與很多人不一樣,雖然賺錢也是我的一個目的,但我更想知道的是股市運行的基本規則,就如同計算機是通過0和1兩個邏輯概念組合而來,我想知道股市是否由類似的0和1組合而來。你要是問我現在是否知道了,那我只能說,即使是現在,我也不完全知道股市到底是啥樣子。我只是人類遊戲中的一個角色而已,在遊戲中的角色怎麼能夠知道設計遊戲的造物主是如何考慮這些遊戲規則的。


不是比誰賺得多,而是比誰活得久!

筆者認識兩位縱橫資本市場20年未嘗敗績的頂尖高手,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經常引用巴菲特的那句話——做股票最重要的兩個原則:一個是保本,一個是記住第一條。

從操作的角度看,破位減倉、止損清倉——這兩個炒股最重要的技術往往被忘記,大部分人都把99%的注意力放在買好股票,很少考慮“善終”的問題,這是散戶和很多散戶化機構最致命的弱點。幾乎90%的被套者都是沒有止損造成的,且曾經都是有機會逃離的。

市場裡的絕對真理是股票便宜,你卻喜歡錯誤的放大個人的預期

幾個業內頂尖高手,他們說“股票絕對便宜的時候,我們賭的是國運,不相信經濟會崩盤,這也是那時候能勇敢進入的根本原因”。

散戶往往缺少對多個股市週期股票相對價值的對標,所以經常從自己對國家的希望角度看股市,這也是盲目樂觀和盲目悲觀的根本原因。

最靠譜的投資邏輯是等待確定性,你卻總認為和不確定性博弈凸顯投資水平什麼是“確定性”?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我們都清楚這一點:在市場極度悲觀的時候,往往很多股票殺跌到高管增持點位以下,或者殺跌到增發價格以下,甚至接近公司的淨資產和淨現金儲備,排除市場本身的系統性風險,如果一隻股票在基本面沒有惡化的前提下,僅僅因為股市預期跌破多個大資金增持位置的時候,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就是一種確定性表現方式。

這種確定性比去判斷主力拉昇的高度更深刻。股市中,大家需要尋找的是安全邊際,而不是自己的個人判斷。股市裡一敗塗地的人往往因為有性格缺陷,你卻總幸災樂禍覺得他們蠢。

什麼算人格缺陷?舉個栗子:有一種人特別想證明自己,特別是在朋友面前希望表現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股市裡,這種思維就是一種性格缺陷。再舉個栗子:有些人喜歡頻繁決策,或者有一些焦慮,股市表現就是天天買賣,這種人往往會錯過很多機會。

但最大的缺陷往往來自偏執和貪婪,偏執讓很多人加槓桿賭上了自己的人生,貪婪就是不斷拉高自己的預期,賺多少都不滿足,最後全軍覆沒。做投資,如果不能很好的借鑑別人的失敗,失敗可能最終會落到自己身上。

所有說如果一定要說股市裡有陰謀,其最大的陰謀就是貪婪+恐懼,那個陰謀之主不是別人,是你自己。

股市是一個讓人充滿貪婪與恐懼的地方,哪怕最理性的、長期的投資者,都難免在股市的漲跌之中不被情緒所影響,無不充滿貪婪之念與恐懼之心。在股票漲的時候貪婪地希望繼續漲,在股票跌的時候恐懼於它繼續下跌。

在股市大漲到5000多點的時候,有的股票PE超過了100倍,你還相信它會超過1000倍,還要購買,這不是貪婪又是什麼?當股市跌到現在,很多股票的PE只有15倍,有的更低,已經算是便宜貨了,你仍然覺得它不值錢,還要賣出,這不是恐懼是什麼?被貪婪與恐懼的心魔掌控,自動交出理性,變成完全情緒的動物,然後又被所謂的陰謀論忽悠,就極易被收錄為21世紀經濟義和團成員。

試想,當一個人手裡執有的股票PE超過1000倍,就是國內的、國際的資本不做空你,外星人也會跑來做空你,做慘你。可是,你的悲慘是因為外星人陰謀做空的嗎?那還不如說是你的貪婪結出的惡果。

當股票已經跌到合理價格區間,恐懼像病毒一樣傳染散佈,而發生的大跌,已經不是空殺多,而是多殺多,這時候恐懼就是最大的陰謀。

沒有隻漲不跌的股市,也沒有隻跌不漲的股市,其實知易行難,但是被貪婪與恐懼俘虜的時候,會相信股市會一直漲,漲成黃金世界,也會相信股市會一直跌,跌成世界末日。

所以股市以其獨特的魅力使絕大多數普通投資者對其產生一種長相戀的情結,市場上廣泛流行的“死了也不賣”即是許多投資者一種典型的“戀股”特徵。對股市的“戀”、對股票的“戀”、對行情漲跌的“戀”,是許多投資者共有的一種特徵,但“戀”過了頭就變成了“貪”。“貪婪”正是股市投資之大忌。 “貪”字變成“貧”。

一、當上漲行情運行結束,轉為調整下跌階段之後,絕大多數持有股票的投資者仍會繼續留戀之前的上漲,不管大盤如何下跌,不管行情是否已經轉勢,大多數投資者的操作行為仍是持股待漲。

二、對曾經賺過錢的股票有所眷戀,對其股價的漲跌過於關注,耗費了很多精力,並把該股目前股價與之前“賺錢時”的股價作比較,甚至把價格比較的結果作為買賣的依據。

三、受思維意識的影響,對自己以前操作成功的經歷念念不忘,對自己之前操作失敗的經歷卻刻意迴避與淡化,從而對股市的認識和在具體操作上經常會“在同一個地方摔跤”。其實,股市中失敗的教訓比成功的經驗更為寶貴。

四、容易受到看漲、看高心理的影響,對股票的高位價格具有極強的好感。

五、對分析師給予的所謂的目標價往往“一見鍾情”。如果目標價是20元,即使上漲到了19.90元也“打死不拋”,因為還有0.10元的目標沒實現。須知,分析師們的目標價會隨時修正的。

六、對過去的報表數據有著深厚的戀情,經常會出現“這隻股票業績這麼好,為什麼不上漲?為什麼還下跌”的情況。須知,報表數據總結的是過去,行情更重視的是還未披露的報表數據。

七、對市場傳聞與小道消息有著濃厚的興趣。常識告訴我們,市場的信息永遠是不對稱的,當消息流傳到普通投資者層面上時,此消息要麼是已經滯後了,要麼是別有用心的,十有八九是虛假和無用的。

八、對股票的頭部價格有著深刻的記憶,總想著已經到過的價格,後面還應該再看到這個價格甚至更高,但股票的實際表現往往是“過了這村沒那店”。

要知道風險與投資從來成正比,不正相關的時候總在少數,這可能是永恆不變的真理。當你相信股市可以輕易發財,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發財,可以輕鬆實現財務自由,那麼,那些像傻瓜一樣去上班,去創辦實業的人情何以堪?市場有歡笑,也有眼淚,問題只是,它從來不相信歡笑,也不相信眼淚,這就是資本市場的嚴酷所在。對於逐利的資本也少一些道德評判,多一點市場分析,寧可把它想成怪獸,而對自己的人性弱點多一點殘酷的對待,尤其是對貪婪與恐懼多一點“非人性”的對待,這或許是在市場裡活得長一點、好一點的最好辦法。

所以為什麼到最後很多人懂得博傻理論背後的風險,還是要義無反顧的投身進來呢?一個字,皆因“貪”。給你過多的黃金,你也拿不走;給你過輕,你覺得得到的太少,這就是人性。

現實生活中,那些成為最傻的人,除了習慣性跟風投機炒作之外,還很貪婪。在博弈中,他們為了獲得最大化的利益,總是期待最後一個傻子的出現,結果越貪婪越失去理性,一不小心成了最後一個接盤的笨蛋。所以,當貪念起時,別忘了提醒自己,貪婪會把你帶向破產的懸崖。


洪流中的散戶該如何自保

股市素有“一賺二平七虧”之說,10個人進到股市來,有一個人賺錢,兩個人保本,7個人虧錢。既然股市漲跌概率參半,且大盤升市之中個股幾乎都在上漲,為何依然只有少數人能夠賺錢?而且在10%的贏利投資者裡,莊家佔了絕對比重,在股市裡真正能夠持續賺錢的普通散戶投資者鳳毛麟角。究其根源,大都是曾經賺過錢,最後又虧了出去。也有少數投資者從來就沒怎麼賺過錢,即便是投資那些看上去很安全的股票,也依然只虧不賺。

非對稱即獲利原理

股市裡面存在一種非對稱性獲利的原理,即你認為安全的股票並不能帶來同等安全的投資回報,而你認為高風險的股票卻能夠帶來超額的收益。這與市場趨勢一且形成就會持續到讓你難以想象的特點有關,也跟投資者的心理有極大的關係。

2006年,當股市從1000點漲到2000點的時侯,很多人都認為風險非常大,紛紛退出,但結果股市非但沒有跌,反而繼續漲。3000、4000,5000、6000,在股民的狂歡之中都被逐一攻破。市場上漲的力度和幅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以至於保守的投資者過早退出而未能抓住一輪大行情帶來的大機遇。

投資者黃先生曾經買了兩隻股票,第一隻股票從6元漲到了8元,第二隻股票從6元跌到了5元。此時大盤開始出現震盪,黃先生認為震盪一且來臨,已上漲過的第一隻股票將會有較大風險,於是將其全部清倉,每股賺了兩元,同時將資金全部轉入第二隻股票,若第二隻股票從5元漲到8元,黃先生原來持有的股票每股可以賺兩元,後面加的股票每股可以再賺三元。

但結果是,黃先生賣出的第一隻股票從8元一路漲到了16元,而自己全倉買入的第二隻股票卻從5元跌到了4元。因為第一隻股票創出新高,沒有套牢盤,投資人氣高漲,股價輕鬆地繼續上揚;第二隻股票,雖說前期並未大幅上漲,但由於存在大量的投資者套牢盤,套牢者不斷割內形成新的下跌力量使得股價非但不漲反倒繼續下跌。最終黃先生不但如意算盤沒有打成,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

這就是理性分析換來不如人意結果的典型案例。在大部分時間裡,投資者應當順應趨勢,改變原有的固定思維模式,要明白“安全的不一定安全,危險的不定危險”,在投資實戰之中丟強留弱並不一定就是正確的投資策略。長期持有關鍵看股票有無投資價值,短期則看股票多空雙方誰主沉浮.A股市場很多股票都是創了新高還有新高,也有很多股票雖然巳蟄伏三五年但仍在繼續築底。

巴菲特與段永平是如何戰勝資本市場的?

很多投資者認為,股票投資是一件純技術活兒,必須經過系統專業的學習才能夠從容應對,只要掌握了超凡的投資技能,在股市獲利就如探囊取物。這就大錯特錯了,其實投資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神秘,那些自稱可以每天賺5個百分點、每個月翻一番的“大俠”們只不過是信口雌黃吹牛不上稅而已,看看那些真正在股市成就大業的先導們的真實情況,你就明白了。

巴菲特是大家公認的“股神”,但巴菲特真的是神嗎?或許神的定義本身就是件頗具爭議的事,但至少我們應該知道他是怎樣的“神”。巴非特曾經說:“成功投資就是在正確的時候作正確的判斷,並且要下重手。”這樣看,他也只不過是在作出理性的分析之後,在自己有把握的投資上下重注而已。

“股神”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在過去47年的時間裡投資回報率約為年均20%,而其定下的目標僅為12%。這樣的目標與實績其實不高,可能有的讀者一個月就能取得超過巴菲特一年的收益率。但正是平均每年20%不到的投資收益讓他被尊為“股壇之神”,並一度超越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成為人們頂禮膜拜的傳奇人物。

有的投資者一個月就能有30%的收益,但並不滿足,結果最後30%的收益虧出去還倒貼兩成本金。要投資成功,重要的不是一兩次的勝利,而在於長期保持高的勝率,持續下去。一年做10次投資,成功7次,你就很成功了,如果你能這樣保持10年,你就很傑出。賺到錢,留住錢,再賺錢,再留住,如果你能夠保持40年,那麼你比巴菲特還要牛。

“小霸王”和“步步高”大家應該都知道,打造這兩個響噹噹品牌的人叫段永平,幹實業有一套的段永平後來從實業轉投股市,難道股市的錢真這麼好賺?

其實是因為他明白了投資並沒有想象中的神秘,和做實業一樣,只不過投資是給別人去幹實業。當年網絡經濟的泡沫破滅後,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網易股價跌到1美元,這時段永平毅然決然地大量買入網易的股票。當時,人們都認為他是傻瓜,而正是這件被稱為“瘋子才做的事”讓其在資本市場上大展拳腳。一年多後,網易股價漲到每股70美元,段永平的投資增值超過60倍。他搖身一變,儼然由實業家轉型成為“新股神”。

段永平還有一個成功的投資例子,2003年時他以每股35美元的價格買人美國的UHAL股票,由於這家公司旗下的保險業務進入高風險的風投領域,帶來每年1億多美元的損失,公司進入破產保護,股價也因此處於低谷。2004年年初,UHAL解除破產保護,其後股價一路上揚,2006年一度衝過100美元的關口,據說僅這一筆投資,段永平就賺了七八千萬美元。段永平傻嗎?他一點也不傻,他敢於買網易的股票,是因為他本身就是做遊戲機出身的,看到了未來剛絡遊戲產業在中國的廣闊前景。選擇在公司遇到困境的時候投資UHAL則是因為他了解上市公司,知道下屬企業帶來的困難只是暫時的,經歷風雨之後,便能見到彩虹。

投資並沒有那麼神秘,無論是美國的巴菲特還是中國的段永平,他們並非具有多麼超常的技術分析能力,也不是能夠預測未來。成功的投資在於他們能夠認清自己並堅持自己的投資之道,做自己瞭解且有信心的投資,尋找價格低於價值的投資目標,買入並持有,然後等待獲利。如此之道,一點也不神秘,但真正能這樣做的人又有幾個?

簡單就是美,實踐出真知

不管你是不是攝影愛好者,想必都用過傻瓜相機。傻瓜相機是相機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簡單便捷的操作使得大眾也能涉足到攝影這一專業行當中來。隨著科技的進步,數碼成像技術又取代了傳統成像技術,但傻瓜式的優點依然得以延續,把複雜的程序簡單化,收到所見即所得的效果,這才是科技發展的目標。

炒股也是如此,學習過的理論技術未必有用。就好像進人攝影沙龍去專業學習,整天研究什麼成像、構圖,開口就談什麼超現實主義,未必就能成為大師。

過多的知識無法消化,即使給你一架十來萬元的單反相機,恐怕你也只能在鏡頭後面無所適從。越複雜,未必就越有用,簡單的反而容易上手。股票投資也是如此,太多的技術工具未必有用,有時候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或者不經意的想法就能夠讓人掙到大錢有人學游泳,聽別人講一講,自己想一想,就自以為學會了,跳下河,結果一命嗚呼。學游泳重要的是自己下水摸索,只看別人在岸上比畫不能成事,如此淺顯的道理,人人皆知,但真的有幾個人做到?我們做股票投資其實也是如此。

有的人以為看幾本書,聽幾堂課,就掌握了股票投資的精髓,於是帶著全部家當投身股市,最後“開著大奔進去,騎著單車出來”。這就是過分迷信理論和過度依賴理論的後果。炒股跟學游泳一樣,必須要經過實戰的磨鍊理論的東西只是參考,我們必須在股市投資的實戰過程中不斷地論證、總結,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套路,因為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對的,才是有用的。長篇大論、複雜演算,那些看起來無懈可擊包治百病的東西經過實戰的檢驗之後,很可能只不過是一陣風過後什麼都不會剩下。

古代亦有“紙上談兵”的典故,主人公自以為對《孫子兵法》研究透徹,便自命不凡請命上陣,將士們在外浴血奮戰,他卻躲在營帳裡攤開兵書找對策,最後不僅丟了命,還被後人作為反面教材千古恥笑。“盡信書,不如無書。”大家學習的目的是提高自己,一定要在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已的投資方法,書是死的,人是活的,活人哪能被死書牽著走?在股市裡面,只有不斷地摸索,借鑑別人的經驗並歸納總結,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才能夠學會“股海”游泳術,最後到達成功的彼岸。

傻瓜式認知:過多的知識未必有用,複雜的理論未必有效。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夠不斷進步。簡單就是美,實踐出真知。

止贏是為了贏更多

炒股一定要止贏,不要得寸進尺。很多投資者就是因為不懂得止贏,才會把本來已經賺到手的利潤又虧了出去。等割了肉再重新開始,還是會犯相同的錯,走人無限循環,久而久之自己也變得毫無自信。止贏就是在贏利的時候中止操作,這樣可能會錯過最高點,但卻能夠保住實實在在的勝利果實。

一隻股票如果能漲到15元,那麼在14.5元賣出又何妨呢?15元后股價如果開始跌了,你一定又會捨不得賣,倒不如在股價未到15元之前賣出,以免心魔作怪。止贏的中心思想在一個“贏”字,既然現在是贏的,中止了其實就是保住了戰果。保住了戰果,才有可能擴大戰果,才能夠獲得未來更多的贏利。所以,止贏是為了贏更多,落袋才能為安。

止嬴,其實是對自己的一次成功分析、預測、執行過程的完美句號。不管操作是否真的完美,都應當畫上句號,唯有如此,才能夠使我們加強信心。一次成功的止贏能讓我們總結出成功的經驗,提升技能,成熟心態,堅守自己的投資祛則很多人對止蠃有了概念,但往往不知道如何止贏。我給大家三點建議:

第一是追高的股票要隨時作好止贏準備。追高本來就是高風險高收益的事,無限風光在險峰“總會使得我們放棄一切關於估值的理論急不可耐地殺人。迫高的股票由於沒有什麼套牢盤,投資者又都有惜售心理,主力只要拉昇跟風盤便會大舉跟進推升股價。但我們只要隨意拿一隻股票看看就會很清楚地發現,每隻股票的頂部都是在連續拔高的時候形成的。這樣的股票,如果保持穩步上漲不放量便可持有,但一且放量不能創新高了,就一定要止贏,不要害怕賣了繼續漲,至少也得留點錢讓別人賺吧。

第二是股價一旦連續上漲到前一次高點一定要止贏。前期的高點就是前期的套牢區,這裡的投資者一直在等待解套的機會,當股價漲到這裡,那些巳經被套了很長時間終於等到機會解套的投資者必然會選擇賣出。而股價在這裡往往也會表現出超越前期密集成交區打開新的上升空間的氣勢,但氣勢有時候只不過是裝模作樣,在投資者以為前期套牢區馬上將被踩在腳下之時,股價立刻就掉轉直下了。很多投資者好不容易解套,但馬上又被套了,而對於在低位買人的投資者此時就是止贏的最好時機。

第三是技術指標出現嚴置超買時要止贏。技術指標是參考,並不能夠起到準確預測股價的漲跌或高低點的作用,卻能夠反映出市場短期的非理性繁榮或蕭條。當股價連續拔高,而技術指標連續超買(例如隨機指標KD的K值達到90以上、相對強弱指標6日RSI達到80以上、威廉指標W&R低於20),多方的能量消耗殆盡,此時的上漲就顯得有點力不從心,很多都是主力為了出貨勉強在拉昇。具體判斷超賣可以通過KDJ指標,這個時候一定要看清形勢,很多股票在盤中賣盤不斷,在持續的拋售後總會被快速地拉昇但可能量能不濟,此時要果斷止贏,不要被主力做出來的線所欺騙。

使資金在相對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資金有效使用率

在交易系統出現信號時期,因為必然存在不確定性,就需要資金管理來將不確定性(我稱為風險)降到最大可控程度,這個並不是技術交易系統的內容。假設,一個可以達到70%成功率的技術交易系統,如果加入資金管理,可以提升到80%,那麼,這個技術交易系統的成功率就是80%,而不是70%。

資金管理主要講究規避風險和安全獲利。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留住明天還能生存的實力,比今天獲利還重要。資金管理包括各股票使用資金的組合、每筆交易資金使用的大小、追加資金數量的方法等,這些要素,都最終影響投資者整個交易成績。世界上所有的賭場都限制賭徒下注的最高限額,一來是控制賭徒的損失,減少負面影響,二來也是控制賭場經營的風險。一個好的專業投資者同樣也應該限制自己每次的交易金融,大多數投資者的觀念都是一直在尋找一個高準確率的交易方法、交易體系,然而,假定有相同的交易機會因素,體系中最關鍵的因素是盈利或虧損時投資額的大小。一般的投資者都不太理解這個概念,沒有注意到資金管理的重要性。在交易中盈利的次數很多,但是最後看賬單,結果是虧損,這就是資金管理缺失的原因。

在虧損後及時止損,減少資金的虧損。在盈利時增加資金,以使盈利達到最大化。在股市進行買賣交易屬於零和遊戲,註定大多數人是輸家。反過來說:一個成功的投資者獲利的機會,是建立在別人失敗的基礎上的。提高資金運用的技巧,對資金的運用要有全面的計劃,在具體的資金管理過程中要遵循四大原則。

1.順勢而為:在牛市的上升趨勢中,每一次回調都是加倉的機會,放手去贏。

2.永遠不超額使用資金,為出現萬一情況,留有餘地。一次性投入的最大交易資金為70%,30%作為預備。在加倉過程中,注意運用等份分配法或金字塔分配法擴大持倉量。保本最重要。不管是投資還是投機,重要的條件是保住資本。

3.學會尊重趨勢,下跌趨勢學會空倉,上漲趨勢逐步加倉。

4.不要在股票處於盤整時去建倉。不見兔子不撒鷹,一定要等到趨勢明朗再建倉,而且是分批建倉,除非對基本面有深入的研究,並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在盤整時建倉,但一旦出現反方向運動,要記住第一時間止損。

總而言之,在資金管理中不可以盲目地一次以100%的資金買入投資者看好的股票,哪怕100%地認為會贏,也要留出一部分作為後備資金,以防萬一。可以先用一部分資金嘗試方向,摸清情況後,在確定方向後再加大資金投入,並注意設立合理的止損位。


股市不是賽智力的考場,而是比紀律的課堂

擁有投資理論是市場持續穩定獲利的必要條件,但並非充分條件。

做交易首先還得解決思想問題,觀念問題和認識問題。如果連思想問題都沒有解決,研究再多的技術都沒用。在執行系統信號時應不折不扣,不要心存猶豫。對系統的猶豫主要來自於系統虧損時期的信心衰竭,“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正是由於瑕疵的存在,才構成了真正的完美。首先我們應認識到投資理論的虧損期屬於正常現象,此時才是真正考驗和提高交易水平的時期,是應對困難、處理困難能力的時期是培養交易員穩健交易風格和耐心交易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

衡量交易心態是否健康的標準是:當你持有頭寸後,如果心中強烈希望價格向著你的開倉方向運動時,則屬於不健康的交易心理;當你持有頭寸後,如果不是期待價格向著你的開倉方向運動,而是做好了價格方向變動的各種應對措施,則為健康的交易心理。

安達斯·艾里森優秀的著作《走向輝煌》一書中,他得出這樣的結論:投資人只有經過十年或者更久的時間艱苦卓絕的訓練,才能形成高強的操作技能。他發現,成功其實是在高度緊張、苦心孤詣的狀態下所進行的曠日持久、百折不撓、辛苦繁勞的過程。交易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的是什麼?你可能會說是預測市場。確實,預測市場最重要,但它不是最難的,而是不可能的!很多人就是犧牲在這個無解之迷上的。市場存在的基礎是不確定性,而不是可預測性。會說自己能精確預測市場的人,如果不是瘋子,就一定是騙子。這是一個最重要的交易問題,相當於哲學上的物質論和意識論。這個問題不弄清則接下來的一切努力都將帶來完全不同的交易結果。必須接受市場是不可預測的這一觀念,在這個前提下,再問一遍:

交易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最難的是什麼?回答是:遵守紀律!遵守紀律最重要!遵守紀律最難!遵守紀律重於一切。紀律是交易獲利的保證!交易中的一切行為都需要紀律來約束,而不是自己對市場的判斷來決定。嚴格而有效的紀律必須建立在嚴密而有效的投資理論之上,請你相信你自己認可的投資理論而不要相信自己的盤感。遵守紀律的前提是你必須有有效的交易規則,而獲取有效的交易規則並不難,任何有關交易的書上都有,在獲取了有效的交易規則之後,剩下的工作就是遵守紀律,執行規則,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分析和判斷來破壞規則。

一百多年形成的規則不是憑你幾天或幾年的交易經驗就可以否定和創新的,聖經上說:陽光之下沒有新鮮事,就是這個道理。紀律是什麼?你真的瞭解紀律嗎?紀律是一百多年以來交易市場上各種成功和失敗經驗的高度總結,是用無數金錢和心血所換來的成果。翻開交易歷史,你就會發現在市場裡多少人曾經犯過多少幼稚可笑的錯誤,然而現在和將來這些幼稚可笑的事件必然會重演。因為雖然市場在前進,時間在前進,但人性不會變,人們對金錢的貪婪不會變,人們想征服自然和市場的慾望不會變。絕大部分的人很容易忘記歷史,也不願意去看看歷史,這導致他們根本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紀律,或者尊重紀律。一切都是嶄新的,我們就是時代的主人,很多人就這樣來認識市場。

不尊重歷史的人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紀律的重要性和嚴肅性。歷史上每一個成功者都會對自己的交易做深刻的總結,每一個成功者的總結匯集在一起才最終才形成市場上交易法則,這是比黃金還珍貴的財富,然而很多人卻視而不見!他總是一切從自己開始,來經歷一遍市場的洗禮,並且絕大部分人就消失在這個洗禮的過程中。你應該明白一兩代人的經歷都不足以能夠形成成熟的市場紀律,何況你短短的交易經歷呢?你必須把交易紀律當成法律來看才能夠少犯錯誤和生存發展下去,交易紀律就是市場上的法律!不遵守紀律就是違犯法律!人的行為需要法律來約束,否則社會將大亂,交易行為同樣需要交易紀律來約束,否則交易將把你帶入深淵。遵守紀律的難度跟遵守法律的難度一樣。我們總是認為紀律是一種約束,老是妨礙我們自由的交易和行動,卻忘了紀律在始終保護我們的安全。另外,不守紀律有時也能獲取暴利,而守紀律卻常常失去這種機會,這種現象很有衝擊力,引誘很多人放鬆了安全警惕而投入到破壞紀律的隊伍中去。

你必須明白:不守紀律獲取的只是暫時的暴利,它無法長久,而守紀律獲取的卻是長久的回報,切不可因小失大。投資者難以遵守紀律的最根本原因是他並沒有真正理解紀律的重要性,他老是被市場的短期波動所帶來的因守紀律而受到的傷害或者因不守紀律而獲得的短期利益所矇蔽,這種矇蔽令很多投資者喪失自己,從而最終消失在市場的波濤裡。任何時候你都不要在市場本身沒有給你發出進場或出場信號的時候開始交易,你可以根據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得出市場可能要漲或跌的判斷,但千萬不要領先市場而動,必須要等市場給你這個交易信號之後才能進場,只有市場確認了你的判斷你才能行動,這就是遵守紀律的精髓!也就是說遵守紀律不是單純的事,而是一個需要各方全面配合的工作,適應自己的投資理論和有效的交易規則是遵守紀律的前提和基礎,很多人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投資理論和交易規則,所以他就無從談起遵守紀律,因為對他來講根本就不存在什麼一貫的紀律,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其交易結果自然可想而知。接受止損對了是對的,止損錯了也是對的觀念。嚴守交易紀律,也只有遵守每一筆策略的訊號,才可能抓住每一次操作的獲利!金融投資是一項嚴肅的工作,不要追求暴利,因為暴利是不穩定的,我們追求的是穩定的交易。做交易的本質不是考慮怎麼賺錢的,本質是有效地控制風險,風險管理好了,利潤自然而來,交易不是勤勞致富,而是風險管理致富!

四、為什麼你還沒有走出虧損

所有股市人夢寐以求的是六個字,持續穩定盈利。然而多少人在失敗的泥潭中苦苦掙扎卻怎麼也找不到突圍之道。也許殘酷的現實對很多人而言,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認輸後遠離市場。而對不甘心失敗的人而言,要想轉敗為勝,究竟有沒有一道路,到底在他們身上有著什麼樣的缺陷與不足才使他們與賺錢無緣,而成功的人又有什麼不同呢?

在我看來,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區別在於一點,成功者在不斷的重複著成功的方法,而失敗者呢,則是在不斷的重複失敗的方法。失敗者為什麼會不斷的重複失敗的方法呢?新手的失敗可以理解,畢竟要積累經驗而老手的失敗呢?為什麼有些人經過了幾年甚至十幾年還依然走不出失敗呢?什麼樣的盤面沒有見過?什麼樣的錯誤沒有犯過?什麼樣的應對方法沒有想過?可為什麼還是個失敗呢?難道期市之難,真的難在錯誤的類型無窮無盡嗎?不,恰恰相反,你犯犯的錯不會超過三種。打開你多年的交易記錄,你將失敗的原因全部歸類,你會發現基本上都是追漲殺跌不止損、直線思維不調整,沒有什麼新意,沒有什麼創意。因為做股市本身就是兩個動作永遠的重複,建倉平倉。而建倉平倉的組合只有四種,建倉對,平倉對,盈;建倉對,平倉錯,可虧可盈,建倉錯,平倉對,可虧可盈;建倉錯,平倉錯,虧。


職業交易員的立身之本:行動而非說話,實踐而非理論

1、在市場交易中,長線有長線的思路,短線有短線的操作手法。問題的關鍵是投機者必須選擇最適合自己個性和具體市場特點的方法,作為自己基本的交易模式。但無論多好的理論、工具,都有硬幣的另一面。天下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交易理論和工具,各種交易模式都有自己的長處,也有自己的弱點。這個市場永遠不存在可以100%準確預測未來變化的技術和交易工具。所以,交易理論、工具正確運用的前提是,操盤者必須具備辨證思維的能力,這是立身之本。否則,再好的劍在不適合的人手裡都是廢鐵,再廢鐵在合適的人手裡都是寶劍。同時,即使在自認為有絕對把握和勝算的機會出手時,也還是應該作好風險控制的準備,防止判斷錯誤帶來的巨大損失。

交易技巧和知識可以學習,市場經驗可以累積,更重要的是要培養起成熟的心理並迅速付諸行動,這卻是一個長期的修煉、追求、領悟過程。作為一個交易員,每天都會面對很大數目的輸贏,責任和壓力是非常大。從理性的角度看局部的輸贏很正常,失敗的交易、虧損的交易是成功路上的一部分。而人畢竟不是神,真正能夠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淡然的面對每天輸輸贏贏又非常地難。

2、古人云:“聖人有情而無累”,說的是聖人不是沒有感情,而是能夠控制感情,不讓感情成為行動的決定因素。作為一個交易員,由於輸贏而引起情緒上的痛苦和快樂很正常,只不過無論某一次交易結果是好是壞,下一次操作該怎麼做還得怎麼做,不能夠感情用事。控制自己的情緒、慾望這種事情,在一個充滿誘惑的世界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所以我認為投機客不是“學者”、“智者”而是“學者”上的“行者”、“智者”上的“忍者”。行動而非說話,實踐而非理論,是一個職業投機者的本質特徵。某種意義上說,現代金融市場訓練有素的專業投機客,並非流行的科班教育體系可以培養出來,中外著名的高等學府也確實沒有相應的投機專業。

現代高等教學過於強調智性訓練,師生關係過分疏離的特點,並不符合培養一流職業投機客的素質教育要求。在我的想象中,中國古代琴棋書畫以及民間手藝、武術的學習中,強調師承,強調師傅帶徒弟的心傳法門,可能是培養職業投機客可以借鑑的模式之一。

我非常欣賞哲學思想,西方哲學的認識論,對投機者深刻的理解、把握市場運動非常有價值。而東方哲學對投機者心理修養和人生境界的提高,在詭譎無常的市場變化面前保持一顆平常心,意義深遠。茶道和日本的武士道,一靜一動,對投機、對人生的真諦有著很好的詮釋。

3、在武士的培養過程中,知識的教育,智能的訓練,不能說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武士人生態度、品格意志的培養,包括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從容不迫而又果斷無畏的犧牲精神和行動能力,壯士斷臂的勇氣,對痛苦的超強忍耐力等等,這一切不正是一個典型的操盤手必備的個性特徵嗎?

成功的交易不是集體思考、決策的事業,而更像是一個投機者個體孤獨的心理搏鬥遊戲。這種孤獨表現在:漫長的交易學習過程就像一個人走夜路,茫茫荒原,不知何處是盡頭;分析思考市場行情變化,讓投機者體驗到的是獨自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痛苦無助;臨場決策、操作的背後,隱藏的可能是投機者面對黑洞般的恐懼和對自身安全的深深憂慮,等等。

一個不能忍受孤獨、一個缺乏自主性、一個人雲亦云、沒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註定不可能成為一個出色的投機客。在投機者內在的心理修煉和精神超越方面,古老的東方文化可能是交易者自我拯救的智慧之源。包括茶道在內的東方文化的精神氣質,也許可以在市場交易中讓我們頭腦更加清醒,行為更為理性。

“茶道的要義在於內心平靜、感情明澈、舉止安詳,這些無疑是正確的思維和正確的感情的首要條件。隔斷了嘈雜人群的形象和聲音的斗室,其徹底清淨本身就引誘人的思想脫離塵世。”

高明的投機大師的精神世界是和哲學相通的。不信,你聽聽投機大師斯坦利克羅下面說的這段話,不就是茶道精神在市場交易中的活學活用嗎?

4、“當我發現自己被那些很明顯的矛盾說法和人為的事後宣告和準分析搞得迷亂、不安時,我的做法是把自己與這些所謂的消息隔離開來。取而代之,我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詳細而有實效的技術因素和指標的分析中去——試圖從混亂中尋求到條理性。這段間歇最好在隔離狀態執行,遠離各種打擾和善意的建議者。隔離狀態與期間穩定以及與分析的清晰和高質量看起來是有一種相關關係的”。

金融投機的成功之路並不神秘,也不是完全無跡可尋,它是建立在兩個方面之上的:一是投機者對市場交易的基本思路頭腦清晰、胸有成竹;二是投機者對人性的弱點了若指掌,這種認識既包括對人類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本性,如希望、恐懼、貪婪、僥倖、自負等的洞察和了解,也包括投機者對自我特殊的個性特點、性格缺陷、行為習慣的深刻反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