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典型|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記沙雅縣紅旗鎮包爾海村黨支部

先进典型|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记沙雅县红旗镇包尔海村党支部

先进典型|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记沙雅县红旗镇包尔海村党支部

“村裡通了柏油路,家家脫貧致富的門路也多了。現在村裡開展活動,村民的積極性非常高。農民在致力脫貧攻堅的同時,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目前全村入黨積極分子有180名。”6月21日,說起村裡的變化,沙雅縣紅旗鎮包爾海村黨支部書記阿布都格來木·艾買提說。

如今在包爾海村,只要說起村黨支部,村民無不稱讚:“村黨支部一班人團結奮進,一心一意為村民謀幸福,黨支部是我們脫貧致富的領路人。”

夯實基層 打造為民務實隊伍

花壇中鮮花爭奇鬥豔,各種健身器材應有盡有,公示欄上寫著各項惠民政策……這是包爾海村給人的第一印象。

包爾海村有各族群眾615戶、2200餘人,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偏僻村。過去人均收入低不說,還是一個典型的“空殼村”,不僅沒有村集體收入,還欠外債30萬餘元。

“因為沒有錢,村裡幾乎不開展什麼活動。”阿布都格來木·艾買提說,以前村裡基礎條件落後,沒有活動場地,更沒有為民辦實事的資金,導致村民參與村裡各類活動積極性不高,村幹部很難有作為。

“如果不讓包爾海村變個樣,村黨支部就沒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阿布都格來木·艾買提說,在歷屆黨支部的努力下,尤其是新一屆黨支部鄭重承諾,要把包爾海村變成一個富裕文明和諧、充滿生機活力的新村。

從清理土地開始,包爾海村不僅還清所有欠款,村集體年收入還突破了230萬元,成為紅旗鎮村集體經濟年收入最高的行政村。

“村文化活動室建起來了,陣地建設得到加強,村幹部的辦公條件得到改善。”阿布都格來木·艾買提說,村集體經濟壯大後,村容村貌發生了變化,村裡的各類文體活動也開展得如火如荼。

村民尼亞孜·亞庫甫是一名老黨員,他感慨地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現在,村民都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日子越來越好,這都是村黨支部這個火車頭帶著跑的結果。”

“黨員人數增加,積極分子踴躍入黨,村幹部由過去的不管事、不幹事、混日子,到現在的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阿布都格來木·艾買提說,支部一班人團結一心為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出來了。

有著10年基層工作經驗的村黨支部副書記努爾古麗·阿曼說道:“我們現在全面推行村幹部晨會,以‘去極端化、發聲亮劍活動、民族團結教育’為主題的各類宣傳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村幹部維穩責任意識明顯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進一步提高,各民族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更加穩固。近年來,全村沒有發生任何傷害民族感情、破壞民族團結的事情。”

聚焦脫貧 闖出富民強村新路子

自打響脫貧攻堅戰後,為讓貧困群眾實現如期脫貧目標,包爾海村黨支部積極籌措資金8.5萬元,幫助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建起了蔬菜大棚,讓他們通過特色種植擺脫貧困。

此外,包爾海村黨支部大力實施精準扶貧舉措,擔保提供無息貸款60萬元,幫助31戶貧困戶發展牛羊養殖,通過養殖帶動增收致富;鼓勵貧困村民採取入股的形式;加入村裡農民專業合作社,領取一定數額的分紅;幫助村民發展黑木耳種植,以產業帶動脫貧。

“今年我們要為沒有外出務工能力的貧困戶,在村裡建小拱棚種植蔬菜,並請來技術員指導,不僅讓村民自己有菜吃,還能增收。村裡還聯繫商家,統一物流配送,保障農民種的菜有銷路。”6月21日,在村民大會上,包爾海村“兩委”與全體村民商議發展方案,讓村民積極建言獻策。

“讓貧困村民脫貧,我們一直都在出點子、謀思路,讓村民參與扶貧項目,讓村民對村級事務有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阿布都格來木·艾買提說,在包爾海村黨支部的努力下,如今村民每年的人均收入達到1.11萬元,使村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買小轎車的村民就有100餘戶。

民生為本 織密普惠群眾保障網

從解決群眾最為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包爾海村黨支部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健全民生保障體系,繪就了一幅幸福和諧的民生圖。

阿布都格來木·艾買提介紹,近年來,為解決村裡灌溉缺水問題,加快推進水利建設,村“兩委”班子勒緊褲腰帶,解決了農田灌溉問題。2017年又對村裡4.5公里渠道進行了防滲改造,保障了9000畝農田灌溉,同時也減輕了村民的經濟負擔。

“以前渠道不防滲,往往到農田灌溉時,來水量不足。現在好了,自從防滲渠改造後,來水量大了,我們的經濟負擔也小了。”村民阿吾力·沙吾提說起村裡投資建設的防滲渠讚不絕口。

包爾海村每年還購買5萬元的紅棗專用藥發放給農民,解決村民在農業發展中的難題;為解決村民住房條件,村裡先後為70戶農民購買價值16萬元的紅磚、水泥、木頭等建材,支出5萬元給全村特別困難的3戶村民蓋房,切實解決了村民的困難。

從2007年開始,包爾海村每年支出15萬元為全村526戶家庭購買新農合醫療保險。2013年,又通過村財政支出10.5萬元為全村16歲至60歲的村民繳納養老保險,有效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和養老難題。

現年60歲的茹仙乃木·依不拉音的兒子患心臟病住院後,享受到一定的醫療補貼。“村黨支部把我們村民當親人,我們從心裡感黨恩。”茹仙乃木·依不拉音說。

“村黨支部為我們做了很多好事,從2015年開始,對村裡考上大學本科的大學生每人每學年獎勵3000元,今年2月份給5名本科生髮了1.5萬元助學金。”村民買買提·達吾提說。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