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兩儀點穴拳的基礎勁法

修練兩儀拳,主要是練習勁法,因為勁法是兩儀拳的核心和精髓,不練勁法,練習兩儀拳意義不大,四大老勁是基礎。但練出正確的勁法,難度比較大點。俗話說得好:千招好尋,一勁難求。

論兩儀點穴拳的基礎勁法

就一般內家拳來說,修煉者不外乎上盤的胸腔硬勁和鬆柔的整體的內勁。兩儀拳也一樣。兩儀拳的勁法按整個身體來講,也是鬆柔整體的內勁和局部的上盤硬勁。

局部胸腔硬勁,容易上手,出勁快,修煉者2-3個月,就能練出咚咚響的勁,十幾歲小孩,上來可以用這個練法來練,練一段時間就出勁了,但練到最後也得練上下盤相合的整體勁。這樣練到剛至極時,才能能變柔。否則這樣長期練上盤容易傷害身體。因為小孩身體氣血強拙勁少。短時間這樣猛練不會對身體造成很大的傷害。成年修煉者,最好不要這樣練,長時間這樣的猛發猛練上盤勁,練的呼呼直喘。對內臟不好,特別是對心臟不利,有些下功夫大的修煉者,會出現頭暈,心裡不舒服,血壓高等症狀。所以成年修煉者還是以鬆柔練比較好。再者上下不合的上盤勁,練到一定的程度,達到一定的極限,就不會再漲功了。怎麼練就感覺不長功了。點人穴位時,有時能點住,有時點不住。也沒有兩儀拳那種點進去爆炸的感覺。所以練功要根據自身的條件來練,不同的年齡要用不同的訓練手段。不能千篇一律。否則得不償失。

對於年齡大的修煉者來講,最好按照鬆軟柔的整體內勁來修煉。這樣練勁,既不傷害身體,又能把勁練出來了,一舉兩得。那麼什麼是鬆軟柔整體的內勁呢?兩儀拳是內家拳,內家拳就要按照內家拳的規矩來練。不按照拳理規矩來練,就練不出這種勁法。首先拳架要符合拳理,內裡要符合心法。外形基本要做到,掛著頂勁,砸著腰勁,塌肩沉肘,鬆垮屈膝,挺翹疊腹,氣沉小腹。再者,上下要合,左右相合,手與足合,肩與胯合,手與手合,肩與肩合,胯與胯合,膝與膝合,足與足合。周身上下無一處不合。再求內裡身心意。

論兩儀點穴拳的基礎勁法

初練時,要松慢柔的來練,其主要目的要先把每個勁的線路和動作要領作對,把手法做正確。這樣做很重要,為以後打靶和發勁打下堅實的基礎,有些練功者不重視,到打靶時,手腕和肘部經常受傷。再者,手法和線路動作要領沒有掌握的情況下,你那麼快的錯練,還不如慢慢的正確的練一下。這樣慢練練一下是一下。積柔成剛,堅持不久正確的勁法就出來了,勁出來之後,可以使力猛練,往外抽抽勁,也就是拔拔勁,這個階段還是以柔練多,剛猛發力少些,但每次練功,必須要發勁練一部分,基本上二八分,柔佔八分,猛發勁佔二分,這個階段,感覺就好像有勁使不出來的感覺。其原因是,一是沒有合住勁合的不好,二是沒有徹底鬆下來。處在換勁的階段。還要堅持每天練習,不堅持的話,又回去了,前期的功夫白練了。

出勁的階段最難熬的,要把原來的僵勁和後天的拙勁,通過訓練,換成鬆柔的內勁,讓這種內勁慢慢的變強大,讓身體習慣用這種發力方式,最後練成一種習慣,出手就有,在這個階段一定不要著急,要慢慢練,靜下心來細心體悟,不斷的堅持重複練習,這樣才有感覺,才能找到勁。

好多兩儀拳習練者堅持不了這一關,練練找不到就煩了,最終放棄練習,半途而廢,因為現在生活節奏快,人心靜不下來。浮躁佔據了內心。勁法是慢慢練出來的,不是三兩天練練就成了。這個階段的練習,最好不要去打靶,也不要去點人,好多習練者還沒練兩天,就感覺自己很厲害,去點這個點那個,到處展示自己,感覺自己能耐很大,其實啥也不是,點住了沾沾自喜,點不住怨天尤人,浮躁的一種表現。沉下心來,靜靜的練習,才是一個練功者的心態。

論兩儀點穴拳的基礎勁法

等到空練內勁出了,感覺腰跨能發出勁了,才可以嘗試著去打靶,初開始打靶也要慢些打,不要發蠻力,打了一段時間的靶了,感覺手鬆下來了,腰跨和手配合的協調了,再用發力大勁去打,這個階段打什麼樣的靶也重要,一般情況下,要打些軟靶比較合適,等能發出大勁了,再打硬一些的靶。因為初開始打硬靶,勁松不下來,發出多少力量,基本上反彈到自己身上多少力量,殺敵一千自傷八百,容易把自己練傷害。要一步一步來,急不得。兩儀拳練勁是基礎,也是一輩子練的功,基礎練紮實,才能越練越有味道,越練越有興趣。好像蓋房打地基,地基越深越紮實,樓才能越蓋越高。一樣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