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管理會計師和會計中級哪個難?

目前對於在職人員來說CMA註冊管理會計師和中級會計職稱兩者應該考那個是個難題,目前這兩個證書的定位和方向都不相同,CMA是管理會計,中級是更加趨向財務會計。目前在國內財務會計遠遠多於管理會計,從發展趨勢來看管理會計顯然要由於財務會計!

下面就兩者做一個簡單的對比介紹。

一:知識體系

中級:涉及的科目有會計、財管、經濟法。

CMA:不涉及經濟法,在包含會計、財管的基礎上,還包含戰略管理、成本會計、經濟學、內控、風險、審計、職業道德等內容;因此被業界稱為“Mini-MBA”

二:題型分佈

中級:考試中主觀題的分值佔比相對多一些,主觀題佔55%,客觀題45%。

CMA:客觀題是100個單選,佔75%,主觀題是2道簡答,佔25%。

CMA對會計這部分知識只考核客觀題,考核比例和難度相對較低,CMA對財管的考核相對多一些,財管這部分與中級財管的難度相當。

三:考試時間

中級:三科成績兩年內滾動有效,比如17年考試通過兩科,18年考過一科,就可以申請領證,如果18年那一科沒過,17年的兩科就會作廢。

CMA:考試包含兩科,P1《財務報告,規劃,績效與控制》,P2《財務決策》每年三個考試窗口,三年內通過兩科即為通過。

四:持證者人數

中級:根據財政部會計司官網統計,截止2016年底,國內中級持證者169萬。

CMA:目前國內cma持證人數有幾萬人左右。而且大部門分佈在著名外資企業、國有大中型企業的關鍵崗位上。

註冊管理會計師和會計中級哪個難?


為什麼要考CMA註冊管理會計師?

1.國家認可推行管理會計,未來發展可期

在最新財政部新出的《關於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到——

“推動建立管理會計人才能力框架,完善現行會計人才評價體系。一是將管理會計知識納入會計人員和註冊會計師繼續教育、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總會計師素質提升工程和會計領軍(後備)人才培養工程。二是推動改革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註冊會計師考試內容,適當增加管理會計專業知識的比重。三是鼓勵高等院校加強管理會計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建設,加強管理會計專業方向建設和管理會計高端人才培養”。

其中主要針對的是財會專業和財會從業人員,在力爭在2020年之前培養3萬名管理會計優秀人才。

除了國家推行,地方政府也很認可:在去年成都市推行的“天府英才計劃”以10億元專項資金,獎勵補貼引進海內外人才,(這個目前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出臺對於政策吸引人才。)其中在國際化高端金融人才領域,CMA(美國註冊管理會計師)在列。CMA屬於高級人才B類範疇,規定按照認定的人才類型獎勵補貼標準為80萬元,享受入戶、住房安居等各項政策服務保障。

年初上海發佈的金融財會領域人才緊缺目錄,CMA便位列其中。

2.企業認可

隨著近些年管理會計的大力推行,現在很多企業明確要求“持CMA管理會計師證書”優先考慮!例如:央企,中國銀行,中國民族證券,中國兵器裝備,東風汽車等等。無論是對於應屆生找工作,還是對於在職人員晉升跳槽來說都是自身能力的體現。

3.薪酬待遇

管理會計CMA的薪資,根據IMA中國區會員薪酬調查報告顯示:CMA認證持有者的平均年薪為27.8萬元,調查還顯示,20至29歲的CMA持證者底薪和總薪酬分別比未獲該認證的同行高出50%和50-61%。當然這與目前國內對應人才短缺離不開。

註冊管理會計師和會計中級哪個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