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導演中,論資歷、才氣、影響,李翰祥都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在香港的現役導演中,論資歷,論才氣,論影響,李翰祥都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也許,他拍不出劉家良的功夫影片,也拍不出麥嘉的狂笑喜劇,但是他的古裝宮闈製作,卻不是一般會喊“開麥拉”(鏡頭)的人所敢問津的。這就叫做功力深厚,難能可貴。

年前,李翰祥在大陸拍攝的《垂簾聽政》和《火燒圓明園》兩片,在香港上映時叫好又叫座,不但使李翰祥的電影事業邁入了一個新里程,而且也使他在經濟收益上大有攢獲,可以說是真正達到了名利雙收的地步。

說到李翰祥的宮闈影片,應該先向大家講一個有關他的小故事——

這個故事不是發生在“很久很久之前”,而是李翰祥已踏入電影圈但未得志的時候。當時他在一家電影公司任副導演,收入自然不會很多。這年除夕,張翠英正在家中等李翰祥發薪過年。等著等著,李翰祥終於抱著一個花瓶高高興興地回來了,一進門便向太座說:“發的薪水已被我買了這隻古董花瓶啦!”張翠英望著這隻又破又舊的鬼東西,氣得連話都說不出來。

香港導演中,論資歷、才氣、影響,李翰祥都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這個小故事是一位影圈前輩向我說的。姑勿論它的真實性如何,但至少說明了一件事:李翰祥酷愛古董和藝術品。他的古裝宮闈影片,無論在服裝、佈景或道具等方面,都顯得那麼考究,正是他在這方面的興趣和修養的結果。

如果你有機會到清水灣松園李翰祥的家作客,一踏進門,就會看到滿屋盡是古色古香的花瓶和字畫。這些東西都是李翰祥經過多年蒐羅得來的,當然其價值也相當可觀。

李翰祥原籍遼寧錦州,從小就隨著家庭入了關,生長在北京。他中學畢業就考入了全國著名的“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校長就是大名鼎鼎的徐悲鴻。徐對李尤加青睞,認為他有才華、有潛質。後來李離開藝專去了上海,徐嘗對學生說:“李是位奇才,幹哪行都會成功,他的離去是藝專的大損失。”(此話是徐悲鴻的誼子駱拓對人說的)。原來,李翰祥在國立藝專時,就有不平凡的藝術表現:在藝專的一次晚會上,他當場揮毫的作品,被評為全場素描習作冠軍,而獲得一幅徐悲鴻與齊白石兩位大師合作的精晶,此時的李翰祥還不滿二十歲。

那麼,李翰祥既有如此突出的美術天分,為什麼又會離開藝專而去上海呢?

原因是李翰祥除了愛好美術外,也喜歡戲劇。當時,戲劇家馬彥祥代表熊佛西在北京招考話劇演員,馬曾看過李翰祥在北京燈市口建國東堂演出的《棠棣之花》等劇,認為李是個理想的劇運人才,便羅致了他。

香港導演中,論資歷、才氣、影響,李翰祥都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這時,整個中國的局勢都動盪不安,適值永華影業公司在香港成立並待兵買馬,李翰祥便拿著名,導演沈浮和演員王豪的介紹信(李和王豪妹妹是同學),去看“永華”的編劇委員兼演員訓練班主任顧仲彝,這樣他便獲得機會踏入電影圈。

後來,“永華”因時局驟變而在經濟上發生週轉不靈,處於搖搖欲墜狀態,但李翰祥仍協助老牌導演拍成了歌唱片《嫦娥》,這也是他從事導演工作之始。

“永華”垮臺後,李翰祥又與程剛等人在“荔園”演話劇,但由於觀看話劇的人不多,戲演不下去了,為了應付生活,李翰祥便千起老本行,握起畫筆來換飯吃。

他到小巷擺攤畫粉彩人像速描。他技巧高,又會捕捉神態特徵,來光顧的大有人在。可是,兩星期後卻以悲劇結束,他被警察拉到差館去,罪名為二:無牌營業;阻街。這記棍子打下,他的街頭畫家生涯結束了。

天無絕人之路,不久,嚴俊將沈從文的小說《邊城》改編拍《翠翠》影片,這是他力捧林黛得償明星夙願之作。嚴俊既導且演,自然有時會分身乏術,便邀李翰祥任他的副導演。李翰祥在這部影片中賣了不少勁,影片公映叫好叫座,林黛因這部影片一炮而紅,扶搖直上。及嚴俊續導林黛的第二部影片《金鳳》時,仍邀李翰祥合作。

香港導演中,論資歷、才氣、影響,李翰祥都是數一數二的人物

後來,嚴俊投入了“國泰”,李翰祥便獨身挑起了大梁,接了李麗華、葛蘭、羅維演出的《雪裡紅》的導演工作。這部戲拍得很有氣氛,為他的導演工作鋪平了路,不久他便為“邵氏”所羅致。從一九五五年石英、趙雷主演的《水仙》起,開始展現了他的才華甲直到一九五八年拍的林黛、趙雷等主演的《江山美人》,一九六二年凌波,樂蒂等主演的《梁山伯與祝英臺》,達到他在"邵氏"前期中導演工作的高峰。

李翰祥是個很具雄心和理想的人。他總在想著應該完全恃自己的力量,闖出自己的一個天下來!一九六三年他便坐言而起行。

這時,他在“邵氏”如日方中,真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他的突然間說走便走,在當時是件頗具震撼性的彰壇大新聞。

但李翰祥所舉起的“國聯”旗幟,在香港一展開便碰到阻礙。他原準備在香港設廠展開工作的,已租下九龍斧山道原屬美援機構的亞洲片場,並由他自繪改建草圖,後在“邵氏”步步緊迫下,剛剛呱弧落地的“國聯"就此矢折,於是便東渡臺灣,在那』兒重響起鑼鼓。那年他正是盛年——三十八歲。

李翰祥究竟是位藝術家,一向書生氣很重,不善於遵財, “國聯”三年多下采,雖出品中不少得到好評,但是開支迄無法平衡,負債累累,經濟上的壓力使他透不過氣來。就連當年在北平藝專獲得的徐悲鴻,齊白石合作的那幅“藝苑雙壁”,也為了子女們繳交學費面賣掉了。

最後,他不得不揮淚宣告停業清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